萬擔侯的人生如此拘謹,你想象不到

所謂的拘謹,就是為人處世太過古板,處處小心,唯恐犯錯。普通人沒有立言立德的理想,具備的拘謹不過是些怪癖。高階官員要做到表裡如一的拘謹非常不易,在今天被雙規的官員基本是張揚,或者表面謙恭,實則張揚的人。而這次要說的石奮,不僅是表裡如一的拘謹,而且能夠言傳身教到兒子和孫子。

石奮十五歲時跟在劉邦身邊,劉邦見他做事說話謹慎,很是喜歡,就問他家裡的情況。得知家裡很窮,有一瞎眼老母和一個姐姐,就招納了他姐作為嬪妃,石奮算是皇親,西漢建立後舉家搬到長安。

石奮沒讀過幾天書,不會舞文弄墨,可是他對人恭謹,做事認真,官至太中大夫(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副部、正局級別)。當時太子太傅被罷免,大家一致推舉這個不識多少字的石奮做太子的老師,這是得多高的聲望才能這樣。輔佐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漢景帝即位後,還是很給老師面子,封他為九卿,九卿是皇帝的行政機構,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漢景帝是在受不了石奮的拘謹,這樣一個做事說話一板一眼,走路都怕踩死螞蟻的人在身邊,換誰也受不了。景帝就把他調到地方上,給諸侯王當丞相。

石奮和他的四個兒子都馴行孝謹,全都封為二千擔的官職,所以石奮也被時人稱為萬擔君。石奮不僅在皇帝面前拘謹,在家裡也是一本正經。他退休以後,按說不必遵守朝官的規則,所謂無官一身輕。可他不,經過宮門的時候,下車步行,而且是小步快走;見到皇帝的車馬則要敬禮。子孫來看望他,凡是有官職的,不論大小,他都要穿上朝服,盛裝見面,而且只稱官職,不叫名字。子孫成年後,見面必須穿戴整齊,僕人也是這樣。一般人肯定覺得很裝逼,可是石奮做得很認真。如果子孫反了錯誤,他從不打罵,是不是覺得放到現在都是好父親好爺爺,這樣想你就大錯特錯了。石奮不吃飯,讓子孫難受。他的子孫早已經被孝順和謹慎綁架了,在孝謹的基礎上,一看老祖宗不吃飯了,趕緊承認錯誤,口頭承認還不行,還得互相批評,裸露上背謝罪,發重誓以後改過,這才可以。有一次,二兒子石慶喝醉了,進門不下車,石奮又絕食,最後是全族的人肉坦承認錯誤,石奮才原諒他。不是很殘酷?簡直就是冷暴力。

遇到親人去世,石奮的悲慼發自內心,掛在臉上,子孫也是這麼學的。石奮去世後,石建非常傷心,拄著柺杖才能走路,一年後,石建也去世了,可能傷心過度是重要原因。

大兒子石建比石奮還要拘謹。他頭髮都白了,石奮還很健康,朝中任職,每五天來拜見爹,偷偷地向侍從要來石奮的內衣褲、尿壺,親自洗刷,交給侍者,還不讓石奮知道,這可是經常做的事情。石建在沒人的時候,跟皇帝會說很多話,在朝廷上,就像不會說話一樣,這讓皇帝感到放心,對他很看重。

有一次,石建發現他部門草擬的奏章裡的馬,少了一個點,大驚失色,“少一點,這可是死罪啊。”可見他有多謹慎。

石慶做太僕,是皇帝的貼身駕駛員,皇帝問他車上有幾匹馬,他的工作就是駕馬車的,可以一口就說出來,可他偏沒有,認真地舉著馬鞭,一匹匹數過來,然後認真的告訴皇帝說,六匹。石慶是四兄弟裡面最不拘謹的。石慶後來做到了漢武帝的丞相,他的長處就是謹慎小心,誰也不得罪,對於漢武帝這個想文治武功的皇帝來說,遠遠不夠。元封四年的時候,關東流民200多萬,大臣們希望把流民遷徙到邊境。漢武帝認為石慶太過謹慎,不能參與議論石慶,就下旨讓他回家休養幾天。石慶本來就對自己不能勝任而感到慚愧,就上書說願意辭職,為賢者讓路。漢武帝給他下詔:最後說在困難的時候,你想到了退休,那就回去吧(反室)。石慶也是沒多少文化,以為漢武帝同意了,倒是他的幕僚看出來了,反室是很差的詞,皇帝不高興了。石慶非常害怕,只好繼續幹工作。還好,他是死在任上。自公孫弘以後的七個丞相,只有石慶是正常死亡,但也擔驚受怕的,其餘人等都是被漢武帝給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