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謹無與比”——專制社會的生存秘訣(石奮的處世哲學)

西漢景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石奮,他擔任太子太傅職務,俸祿兩千石。他的四個兒子也都高居部長職位。劉啟曾稱石奮為萬石君。

史書記載他“無文學”,基本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也談不上什麼文化程度,但他“恭謹無與比”,做人處世,非常謙恭,當時沒人能比得了。

他的子孫都出任基層官員,每次他們回到家裡,晉見石奮時,石奮一定要穿上上朝穿的官服,非常正式,並且只稱呼子孫的官職,從不叫他們的名字。子孫們有了過失,也從不責備,只是坐在一旁,對著飯菜,不肯食用。子孫們認識到錯誤,自己責備自己,透過長輩求情,脫去上衣,露出臂膀,向他請罪,承諾改正,他才肯點頭。

子孫十四五歲時,如果在他身旁,即便是平常的日子,他也衣冠整齊。遇到喪事時,他無不悲哀悼念。子孫們都遵守教導,都在所隸屬的封國或郡縣以孝順謹慎的行為聞名。

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因為喜歡儒家學說的繁文縟節,講道德,講仁義,空話太多,能夠身體力行得太少,不合太皇太后竇氏的旨意,於是,被交付審判,二人被迫自殺。

石奮的家教是不多說話,只用心實踐,所以很值得欽佩。於是任命石奮的長子石建為郎中令,幼子石慶為內史。

石建侍奉景帝劉啟,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時,總是在旁邊沒有人時,才暢所欲言。百官早朝的公開場合,石建總是表現得很遲鈍,不善言辭。因此,劉啟對他十分信任。

石慶在石奮的所有孩子中,最言簡意賅,石慶曾擔任太僕的職務,負責給劉啟準備車馬事務,劉啟在出宮時,尋味車用幾匹馬,石慶用鞭子點數,然後舉手,回答說:“六匹。”

古今同理。

記得有一部清宮電視劇中,說的是慈禧太后統治後期,朝臣對慶親王奕劻頗有非議,慈禧這樣回答:“我知道他沒什麼本事,但只有他最懂得我的意思,用著最順手。”

這也許是某些君主的用人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