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17.《挽文山丞相》|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主播:Shadow

Vol.317.《挽文山丞相》|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主播:Shadow

古代文學作品選

Vol。317

Vol.317.《挽文山丞相》|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主播:Shadow

作品原文

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zuò)移。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Vol.317.《挽文山丞相》|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主播:Shadow

參考譯文

文公奮力揮舞長戈,卻無法像魯陽那樣挽回傾頹的夕陽。元軍太過強大,如北風凜凜呼嘯而下,文公再英勇,無奈也成了階下之囚。想那歷史上,張良為報滅韓之仇,挺身而出,謀刺秦王;眼看漢朝氣數已盡,諸葛亮依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公和子房、孔明一樣,一片丹心彪炳千古。風起雲湧,南宋二帝已乘龍遠去;月明依舊,文公的魂魄卻不能化為仙鶴,回來看看大宋故土。現在,我們不必像東晉諸公那樣眺望北國淚灑新亭,畢竟他們還剩半壁山河,而我們的國土已經全部淪陷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

解讀分析

這首詩是虞集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悼詞。詩不僅歌頌了文天祥力圖恢復宋室、至死不渝的鬥爭精神和堅韌品格,同時流露出作者內心深隱的故國之思和對恢復無望的深沉慨嘆。這些情感在詩中多是透過妙用典故傳達出來。反用《淮南子》中魯陽公揮戈駐日的神話,將文天祥與張良、諸葛亮對舉,暗含宋室滅亡實是天意、非人力可挽回之意,既飽含深深的無奈之感,又充滿對文天祥的敬佩之情。末兩句用“新亭對泣”之典,說明如今的境況比東晉還要悽慘,當日尚還保有半壁江山,如今連殘山剩水也沒有了,是真正的“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

文天祥在宋末抗元鬥爭中,處於一種特殊的境地。他作為丞相,受命於危難之中,與諸葛亮極為相似;元兵大舉南下,統一已成大勢,他仍然謀求恢復宋室,這一點又像極了在博浪沙孤注一擲的張良。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忠貞和氣節,更顯示其人格的崇高與壯烈。出於民族認同,虞集對文天祥的崇敬和讚揚是由衷的、熱烈的,對故宋的思念和緬懷也是深切的、誠摯的。但是虞集畢竟只是一個文人,同時身仕元朝,所以他的有故國之思無恢復之志也是可以理解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處於異族統治下的漢族上層文人的屈從心理。

———— /END/ ————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開啟一往網易雲音樂官方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