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豫西八大碗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唐宋明清時期,已經從官服上的團和花紋逐漸多樣化,後來的官服已經可以從外表上的顏色、圖案、花紋來判斷一個人的官職大小和等級,更加方便了角色辨別。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古代為了加強軍權統治,不同階層的人或者不同官職的職員,都穿著不同樣式的衣服,來方便區分身份的大小。

一、青袍學士,皆有華貴

在古代的服裝制度當中,官服的存在就是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縮影,官員們因為等級和階層不同,身上穿著的官服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1。不同等級不同色

黃色作為尊貴的象徵,也只能由皇親國戚才能使用,其他等級的官服,也用除黃色以外的顏色進行使用。

唐朝官員的品級是官員的等級制度,唐朝官員的品級依次從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六級、列如三品以上的官員都穿紫色袍。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到了明代官職還是變成九品,一品到四品則是緋色,五品到七品則是青色,八品到九品是綠色,根據顏色的不同,就很容易分辨出官員們品級的大致範圍。

2。等級不同,圖案也會不同

在官服上用來區分等級的不單單隻有顏色一個區分,唐朝在官服上的圖案,也代表著不同等級,同時不同袍服的質地、花紋、圖案都會有區別。

圖案和顏色一樣,都是不能隨意進行篡改的,只能繡有符合自己身份的圖案。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在圖案上花紋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一二品的官服上是龍、三四五品上則是山水,五品一下則是花鳥。

到了清代官服上繡的則是各種鳥獸團,文官官服上繡鳥類,武官官服上繡獸類,根據官職的不同也會繡有不同的種類。

二、只重衣衫不重人

官服的出現,對於等級的區分有很好的幫助,單靠穿衣服就能展現出部分人的等級和權利,這也是中國古代人們的一大智慧。

自從創立了官服,不同等級的人就很容易區分開來,衣裳也是特權地位的一種體現,從而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官服。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唐高祖曾經明確規定,大臣們只能穿常服,親王到三品只能用綾羅綢緞進行之多,五品以上的則是用綾羅進行製作。

玄宗時期,佩魚開始的範圍開始變大,之後章服制度開始嚴格考核,並且官員的具體狀況區別對待,只有達到資格的人才能穿戴。

從簡單的價值就能看出來順序,越是昂貴的材料,佩戴在腰間,就證明這個人的官職越大,權利也就越大。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2。“補子”更易區分等級

到了明代,官服開始變的更加精美,並且開始繡有大塊的補丁,也被稱為“補子”,文官的補服以飛禽為主,武官的則是以走獸為主。

跟明朝不符不同的是,清朝的補子相對較小,且多為黑、青、紅為底,形成先後對比。根據“補子”的不同區分官員的等級。

只不過武官的官服上一二品繡的是獅子、三四品繡的是虎豹、五品則是熊、六品和七品則是繡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馬。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三、身穿朝服,頭戴烏紗

因為是身份的象徵,自然十分重視官服的制度,產生了能夠滿足封建社會需要的服裝,官服的產生,以示等級和權威。

等級不同烏紗帽上的珠子也不同

宋代的官服上並沒有那麼多繁瑣的樣式,更加註重的則是配飾,且不同級別的官員不僅顏色不一樣,更加體現身份的則是透過官帽來區分的。

到了清朝最能體現等級的不是官服,而是官帽,人們透過官帽的不同來辨別一個官員的等級,不論君臣,軍卒、差役都要按照規定戴一頂緯帽。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一品上面戴的是紅寶石、而九品戴的則是鏤花金頂戴,按照價值從上往下逐漸遞減,也是官員等級和權利的遞減。

從官帽上的材料就能看的出來,都是從上到下價值不斷遞減,等級越高的人頭頂上佩戴的價值就越高,所以在清朝官帽的價值要比官服的價值更大。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不同等級配飾也不同

在唐宋明清時期,特別是在唐朝,為了獎勵大臣們作出的貢獻,對於服裝上具有更細的規定。

《新唐書》

而明朝的“補子”則是繡在袍服上,一眼望去,就能看的出來官員的身份地位,來表現古代封建社會上的上下尊卑,皇權第一的文化中,補子成為展現地位最好的方式。

唐宋明清時期:官服的出現就是等級的劃分

結語

受歷史因素的發展,官服也經歷了皮、革、絲、麻到棉的一種轉變,隨著手工藝的發展,官服從一開始的簡單逐漸發展到精緻華美。

參考文獻

《周易》

《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

文/文史旺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