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低年級的語文範疇裡,除了閱讀寫作,大家最關注的一大部分內容都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從小學生必背古詩必背70首加拓展的80首。

到很多人用來啟蒙的國學教材,《三字經》,《千字文》等等。

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詩詞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單只是靠古詩詞來啟蒙,其中文學典故,歷史事件名人軼事都是可以穿插學在漢字的內容中的

與其說用背誦不斷強化對古文的理解,還不如日常閱讀和學習中穿插多種與中國文化關聯的內

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來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成語。

成語是從哪來的?

用今天的話來總結,成語其實就是中國歷史中的各種梗,源自古代文人的各類小段子。

以下內容摘自邵敬敏版本的《現代漢語通論》:

成語的定義:成語是歷史上沿用下來或群眾中長期流傳、見解精闢並含有特定意義的固定短語。

重要特點:

一,歷史的習用性 ——(神話寓言、歷史故事、詩文語句、口頭俗語)

二,意義的整體性——不能望文生義,在表層意義的背後隱藏著深層意義。例如:胸有成竹,刻舟求劍等,初學者即使每個字都認識,也不一定能正確理解它的真實含義。

三,結構的凝固性——成語大部分是四字格的,但實際上不限於四個字。

例如:物以稀為貴,坐山觀虎鬥;

五十步笑百步,風馬牛不相及;

四海之內皆兄弟,此地無銀三百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等等。

主要是表現在結構關係穩定,不能隨便改變次序。

eg。“知己知彼”不能說“知彼知己”,當然有一小部分成語,主要是聯合式,客觀上存在著兩種次序的成語形式:

eg。正大光明、光明正大,天涯海角、海角天涯

成分不能輕易改換。

eg。“有的放矢、削足適履 ”不能隨便改為 “有的放箭、削腳適履”等。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成語會發生活用,這屬於修辭範疇了 eg。兩全其美——三全其美、守株待兔——守門待兔

四,成語的民族性——內容上體現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底蘊,素材與歷史息息相關其中也有一部分來自外國或其他民族,尤其是佛教等。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邊識字邊學成語:

學習漢字講究從字聲到字形的搭配組合,學會總結造字法的規律,可以拓展學會更多有著相似部首的漢字。

運用同樣的辦法,在解釋生字時同時看看單字有沒有相對的成語和古詩。

運用好文字和詩詞中的關係就能解鎖一批相對應的成語和詩歌,發現漢字的多種詞語意義。

比如這學期的第一課中的生字——

春,會意字。

甲骨文字形,從艹(木),草木春時生長;中間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腫部分,即剛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萬木生長。

“屯”亦兼作聲符。小篆字形,隸變以後,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來了。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本義:春。四季的第一季。

春,是一年四季之首,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萬物生長的季節。植物萌芽生長、動物繁殖、農夫下地播種。

古代把“歷史”叫做“春秋”,那是因為莊稼春生秋熟,春生相當於歷史之因,秋熟相當於歷史之果,春來秋去的迴圈就是時間,而時間的迴圈就是歷史。

理解單字的部首和字音字形之後,可以把單字在組詞中運用出來 ,相關組詞和造句就是語文基礎的學習。

春組詞有:

春天,春風,春雨。

春字在古詩中很常見,就可以衍生出多種變化。在古詩中多用於表示春天這個季節:

詠柳

[作者] 賀知章 [朝代] 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

風似剪刀。

春夜喜雨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

好雨知時節,當

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其一)

[作者] 韓愈 [朝代] 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

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村居

[作者] 高鼎 [朝代] 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

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聯想到古詩中提及春這個字的各種用法之後,再往下擴充套件,就能看到春字在不同成語裡不一樣的寓意。:

滿面春風

形容高興、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顏悅色。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氣昂昂,志卷長虹。飲千鍾,滿面春風。”

春暖花開

春天氣候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比喻遊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春風得意

唐代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形容考上進士後得意的心情。後來用“春風得意”稱進士及第,也用來形容人官場騰達或事業順心時揚揚得意的樣子。

春去秋來

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雨後春筍

春雨之後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湧現出來。

結合每個成語不同的意思,遇到從字面上就可以明白的詞語,可以先讓孩子來猜猜看單字組合可能的意思,比如:春去秋來,春風化雨,雨後春筍。。。。

遇到需要特定解釋或有來歷的成語,在提及到後面的典故或者詩文:比如春風得意,滿面春風,妙手回春。。。

想查閱和字詞相關的的資料,平時家裡備一本成語字典,在手機裡也下載相關的

百度漢語

,或者類似的新華字典APP

,搜

索帶x字的古詩,或x字的成語,就能拓展出相當多的內容,選取幾個作為拓展材料。

最終目的當然不是讓孩子多背誦多少成語或詩歌,而是用更多相關的資訊,不斷的重複之前聽過背過看過的古詩,故事,詞語。

中國文化中關於漢字的關聯性就能一點一滴得孩子潛移默化的吸收,慢慢從而產生更大的興趣。

用故事就可以啟蒙成語

用故事開啟孩子對成語的好感度。

成語大多時候來自真實的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典故,記住成語產生的起源,自然能馬上理解組成的緣由,從而記住整個詞語。

成語不是單純的修辭手法,更是古代典故集大成的濃縮精華版。短短四字成語背後,就能引出來各自相關的歷史故事 或是名人軼事。

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比如:

愛屋及烏:源自《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愛一個人而連帶愛她屋上的烏鴉。後用“愛屋及烏”比喻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和他有關係的人或事物。

一字千金:源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後來用“一字千金”稱讚詩文精妙,價值極高。

負荊請罪

《史記·廉頗 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 上衣,揹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後用“負荊請罪”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 方責罰。

望梅止渴

《世說新語·假譎》記載,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喝,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破釜沉舟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與秦兵打仗,領兵過河後就把鍋打破,把船鑿沉,表示不勝利不生還。後比喻下定決心徹底幹一場,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釜:鍋。舟:船。

借用這些歷史故事,在科普歷史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得到關於成語典故的起源。

聽懂故事了還怕成語難學嗎?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成語不光背隨時都能用

生活中出現的有趣事情就能用成語形容出來,比用古詩更容易貼近現實。

遇到總是愛發表自己的意見的人,說話停不下,就可以形容他喋喋不休,滔滔不絕。

或是把話故意聽一半做一半,裝作沒聽懂扭曲原意,就會說這是在顛倒黑白,斷章取義。

去超市買東西,遇到兩種口味的餅乾,要是不知道選哪一種好,就可以用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做事不認真就可以形容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生活中有意識用上一些有趣的成語來形容某些事人和事,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主動想知道在家長口中聽到這些沒聽過的詞是什麼意思。

時常接觸到不同的成語,在日常生活中聯絡各種語境的意思,活學活用起來自然能更快學會,也會覺得越來越有趣。

學習成語資源推薦:

《米小圈成語故事》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米小圈的故事,是中文分級讀物中比較適合一年級開始過渡到自主閱讀的孩子。用字簡單,內容可愛容易引人發笑。

如果孩子已經閱熟悉了米小圈的故事,對裡面的人物愛屋及烏,自然不要錯過這套衍生的讀本《米小圈成語故事》。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米小圈漫畫成語全套5冊上學記小學生一二三四年級課外書 米小圈漫畫成語全套5冊

檢視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

圖畫解釋加上原文詞解釋,用例句展現成語的用法,搭配四格漫畫的幽默表現,更容易理解含義。配圖的情節能夠幫助孩子順利得從字面意思,轉化成實際運用。

語文老師只佈置了讀課文,背古詩?有項基礎還沒被人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