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北京翰海2021春季拍賣會將於6月2日-5日在北京嘉裡大酒店舉行,6月2-3日預展,6月4-5日拍賣。本屆拍賣會對應行情趨勢和主流收藏方向,推出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法書楹聯、古董珍玩、現當代書畫、現當代油畫雕塑等專場。春拍主打品質齊整,各專場均有重要作品納入,也將推出新題材和同一藏家專題,力求在傳統專案中擇選質素良好之品,在新興板塊中挖掘價值窪地和潛力股,為藝術品收藏投資提供豐富之選,開拓未來空間。

現當代藝術板塊將推出油畫雕塑和現當代書畫兩個專場。現當代書畫專場包括近代、當代等名家作品220件,本期將介紹該專場部分書畫佳作。

當代書畫部分

絹本設色/鏡心

2018 年作

104×35。5cm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紙本設色/鏡心

1979年作

33×45cm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68×80cm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紙本水墨/鏡心

134×68cm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67。5×68cm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花鳥》

2014年作

180×97cm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紙本設色/ 鏡心

143×74cm

現代書畫部分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1947 年作

釋文:水底雙魚霞外雁,因何不見一書來。

款識:丁亥長夏三百石印富翁,白石時客京華。

鈐印:木人(朱文)

出版:《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博覽會近現代書畫》P19,2010 年10 月。

112×41cm

魚是齊白石喜愛的題材之一,不同構圖的魚類作品何止百幅。而以魚雁為題卻非常少見,因此也更加珍貴。

1947年2月齊白石被正式聘任為北平國立藝專導師,但他卻承受著多方面的壓力,一方面國內戰事頻仍,時局動盪;一方面藝專的薪資待遇無法解決他二十多口人的沉重家庭經濟支出。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講了當時的境遇:1946年10月帶了二百多張畫到上海展覽,全部賣出,回到北平,帶回來的“法幣”,一捆一捆的數目倒也大有可觀,等到拿出去買東西,連十袋麵粉都買不到了。後來改換“金圓券”,更是一日千變,有時一張畫還買不到幾個燒餅。1946年底女兒良歡病逝,為此衰年傷心,撒了不少老淚。當時也有朋友勸他南下到杭州,他回覆了一首詩“北方南屋少安居,何處清平著老夫。”並因此“望九之年,哪有許多精神?只得嘆一口氣,掛出“暫停收件”的告白了。”從資料和現在的市場露面作品看,齊白石這個時期創作數量明顯減少,此幅《魚雁傳書》更是在齊白石的收藏序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位置。

“魚雁傳書”是中國傳統典故,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記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人便把書信也叫作“魚書”。鴻雁是候鳥,往返有期,人雁能傳遞音訊,因此書信又叫做“飛鴻”“鴻書”等,由於魚雁和資訊傳遞的淵源,成為了早期郵政的象徵,用“雁書”“魚雁”“雁足”等指書信,信使被稱為“魚雁”或“鴻鱗”。白石老人這件《魚雁傳書》款題“水底雙魚霞外雁,為何不見一書來。”借魚雁寄託思意,惦念因戰事而音訊杳渺的遠方親人。同時,何嘗不是對國家安定和平早日到來,百姓生活安居樂業的期盼之情!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1936 年作

款識:仿陳老蓮筆。丙子四月與悲鴻同遊黃山,圖山花多種以歸,此其一也。爰。

鈐印:張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大風堂(朱文);兩到黃山絕頂人(朱文)

著錄:

1。《近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鑑賞》上卷P53,河北美術出版社。

2。《近現代書畫精品集》P188,西冷印社出版社。

3。《張大千精品集》上卷P61,人民美術出版社。

4。《藝海集珍》P48,西冷印社出版社。

5。《廣東美術報》32 版,2015 年5 月13 日。

92×47cm

張大千繪畫,於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張大千畫花鳥,早年從青藤、白陽入手,涉獵華新羅、八大山人等,以寫意為主,三十歲以後,開始從陳老蓮,上追宋人工筆花鳥,以雙勾重色為主,偶作寫意。1930年代中期到1950年代初期,為大千工筆花鳥畫的高峰時期。

在花卉創作中,張大千的工筆越是工到細微之處,越是其精神所在。張大千曾與俞致貞討論花卉表現技法時提及:“畫工筆花卉,應用複線勾勒法,即先用極淡的墨水線勾出來,然後再在淡墨水線上,用中鋒不受拘束地大膽勾寫。……所勾之線既描繪出形態和質感,又活潑飛舞……”又在《談畫工筆翎毛》中指出:“寫意的畫,是拿神與意做主體。工筆那就要行、意同時並重,當然更要注意到神”。張大千對花卉有深度的喜愛、細膩的觀察,當他畫花卉時,往往是傾盡功力,因此即便小小一幅花卉,其所呈現的藝術境界也達到了常人難以比擬的高度。就此而言,張大千的花卉畫,對於中國美術史上有重要特殊之意義與成就,可謂“集中國曆代花卉畫傳統之大成”。

張大千一生僅三次上黃山,第三次是1936年,在山腳下巧遇徐悲鴻率中大藝術系學生來黃山寫生,於是相攜同行。本幅《黃山浚澥茶花》即為張大千第三次黃山之行的畫作。

翰海2021春拍導覽|現當代書畫專場

紙本水墨/立軸

1975 年作

款識:

1。 海鱗潛底,其形不一。奇奇怪怪令人不可想象之。饒藝術性味者,襄李晴江、趙無悶寫海鱗等代見者多駭。怪手數臨海見之,非怪乃寫實耳。乙卯冬尾寫其二。苦禪。

2。寫實必須注意筆墨,否則法有其形,而藝趣差焉。因此注意筆墨為肯定之法也。苦禪年八十有一。

3。語之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若想畫魚當預作筆墨功夫也。欣賞者不得魚之深味,而畫魚者甘香芳苦味之深矣,業繪事者自可深諳也矣。老禪又題之。

鈐印:李(朱文);苦禪(朱文);李英之印(白文);以學愈雋(朱文)

說明:裱邊附李苦禪之子李杭題識。

137×68cm

在中國現代畫史上,李苦禪是一位繼承了文人畫傳統、又在融合中西技法的基礎上獨闢蹊徑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他遠師石濤、徐渭、八大山人,近為齊白石首位入室弟子,因而在畫風上受到齊白石很大的影響。但李苦禪做到了“學齊而不似齊”,形成了不同於其老師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個人風格。李苦禪的大寫意繪畫,以水墨畫為主,在創作中,李苦禪十分重視“外師造化”,他曾言:“我在老人教導下自是對速寫常年不輟。”透過大量的對自然的寫生臨摹,掌握物象的形態,才能在創作中信手拈來、為己所用。對於寫意畫創作,李苦禪始終把“意象”作為追求的物件,所以他筆下的花鳥蟲魚在具有寫實特點的基礎上,強化了自身結構特徵,因而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充滿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