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佛門隱史建文帝南逃之路線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佛門隱史建文帝南逃之路線

溫州平陽棲真寺建於隋代,興於後周,盛於南宋,毀於明時。據傳原禪林佔地上千畝,其梵容之宏大不遜色於晉朝寧波天童寺,主次相依,簷楹相摩,高低錯落,層層遞升,寺院建築群全部沿一條南北中軸線,呈縱長方向排列開來,共有十進殿堂;另有地藏王殿、祖師殿等廊廡配殿相毗連——寺院蜚聲八方,羅垟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佛教朝拜聖地之一。

這座古剎盛極而衰,背後究竟發生過什麼?據當地民間傳說這與明代朱棣篡位有關。公元一三九九年,建文帝削藩失敗,在十七位故臣舊僕追隨下削髮披緇,開始了漫長的亡命生涯。建文帝落難出逃,浙南閩東是他背水一戰的核心據點,其數萬兵力及國庫金銀財寶分散至雁蕩山脈、太姥山脈周邊眾多寺院及附近寨壘內,同臨濟緇徒及忠仁義士們組成了僧兵隊伍,在禪林地下挖暗道密室、在附近坡高要隘處築土城寨壘。朱棣得知這一訊息,便立即遣令親信部將千里奔襲,大開殺戒。居然做到無寺不焚,無像不摧,無僧不戮之地步。傳說同遭大肆屠戮的棲真寺內,屍骸橫疊,烏石焦柱,斷壁碎瓦,慘不忍睹。

傳說那時平陽棲真寺遠和福建閩東幾大禪宗叢林結盟,近則和本地石佛寺、仙壇寺、雪峰寺、巖庵、半山庵等聯袂,這些禪院系出一宗,同屬一派,師徒相承,後齊遭朝廷清戮(在羅垟堂後方竹林深處還有千人白骨坑)。棲真寺之踏籠機關與石砌暗道現今猶在,內裡錯綜複雜,九曲十折,深邃莫測,能夠通達後山寨壘,現洞口均被坍土、石板等遮堵。此外,棲真寺近旁存在過名曰“十二盤嶺”的古代通道,類似驛站、遞運所、急送鋪(堡)線路,由於人跡罕至,目前已變成寬不盈尺的羊腸小道,無異於深山荒崖之野徑一般。

時年二十五歲的建文帝,流亡途中何故歇足隱蹕於閩東浙南、並借臨濟古剎作為蓄勢場所與復辟基地?原來太祖朱元璋早有預感,因害怕皇孫皇位不保,所以提前作了精心佈置:除臨崩之際囑授駙馬梅殷等為託孤輔臣來力保社稷穩固外,另依劉基讖語之暗示留一密封篋匣於奉先殿,內備袈裟、度牒、剃刀、氈帽、銀兩、敕旨、路線圖等,為皇太孫指明南逃方向。朱元璋還欽選潔庵禪師(字澄淵,喜以‘雪老’自謂)為閩東一著名叢林的當家方丈,冀屆時能接應、庇護皇太孫。六百多年前,有“臨濟臨天下、兒女半邊天”之說的南禪臨濟宗,仍佔據大乘釋教主流並興於它宗,而浙閩尤盛、分佈著大批臨濟古剎。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法師又乃全國臨濟系統之首領級人物,統領著天下嗣法此宗的僧伽釋子。另外閩浙界域由於山川丘陵廣袤、水陸交通發達、香林梵剎密佈、地形錯綜多樣,加上還有港灣口岸能通航四海五洲,因此迴旋餘地大、極利復國勢力退守與蔽匿。明代福建(白銀採煉產量列居全國前三)、浙江(平陽、麗水、衢州銀礦資源開發活躍)礦冶業十分發達,貯之可作反攻資本。建文帝秉政期間曾飭令為浙江一帶庶民百姓薄賦減負並精簡大批徵稅機構,還一度鬆解了“浙人毋得官入戶部”的禁條。這幾樁愛民恤民惠民之舉深得人心、極受擁戴,當地百姓在政治上自然信服、同情、傾向於他。與建文帝關係密切的慧明謙禪師、潔庵禪師、溥洽法師、全一真人,四者中不是來自福建就是出家駐錫於福建,對那邊情況和形勢洞悉透徹、瞭如指掌(當時也有眾多閩浙僧侶在南京的寺院任住持)。建文帝的寵妃、恩師、謀仕及提任的臣僚(含從亡忠僕)中多為浙江籍、福建籍,坊傳帝之生母、胞妹等至親亦入閩避禍。所以,他對這兩省域的濃厚情結由此可見一斑、也不足為奇。

建文帝落難出逃路線(今南京-溫州-瑞安-平陽-福建)當中,浙南閩東區域算是他背水一戰、最後一搏的核心據點(時有玉山樵者王資歷經七載赴浙閩尋惠帝並賦詩留存):事先由將帥鄭熙、鄭洽、廖平三位指揮使打前站,統率數萬兵力、轉移國庫金銀財寶分散至南雁蕩山脈、太姥山脈(太姥、雁蕩如昆仲,登臨棲真寺旁某嶺能望及太姥)周邊眾多臨濟僧門及附近寨壘內,同時得到棲真寺等同宗緇徒的擁護支援;此外,建文帝那象徵正統皇權的傳國寶璽(持此璽登寶座者方稱得上傲立盛世的九五至尊,否則只能算個草雞土寇)與鄭熙手握欽賜的尚方寶劍可號令遣調天下勤王之師。整個復國勢力準備在這些據點暫避鋒芒、穩住陣腳、養精蓄銳,以待有朝一夕倡舉義幟、再起鴻業。

而遠在南京自譬君權神授的朱棣,雖非名正言順但畢竟已鼎定天下,江山難撼,對於唾蔑其“罔顧祖訓家法、悖背宗制先規,上愧皇考下負黎民”的革朝遺臣,無論冤假錯一律採取瓜蔓抄、誅十族之類的極端手段進行血腥彈壓與剮磔,幾無恕免。常言道:活的人最怕死的人,怕什麼?怕死不見屍,因此到頭來最令朱棣坐如針氈、日憂夜虞、寢食難安的仍是生卒未卜、杳無音信的建文帝。當朱棣接到翔實可信之情報——建文帝及其殘存的舊部勢力潛游暗行於南方沿海區域,便立即遣令親信部將:“朕聞革朝餘孽暗集殘羽冀燃死灰,現圖反已明、宜急翦除!爾等務必星夜徵赴、一鼓聚殲,切記須將毒瘤痼疾消滅淨盡、斬絕萌芽、免生它變!”於是,大批秉承上旨、有計劃有組織的錦衣衛官校卒役和東緝事廠鷹犬爪牙,跨雕鞍執兵器千里奔襲、直驅“重災區”大開殺戒。先頭隊伍以神機火器為前鋒抵至浙南閩東,於重點關口與通道咽喉處佈崗設哨進行監控,嚴密把持、盤查來往行人;眾多主力人馬揮鞭入山後,把棲真寺等建文帝舊部聚集場所圍得水洩不漏,遂即廠衛合勢、分頭並進,欲在對方猝不及防情況下以“連鍋端”、“定點除”之勢將其逐一蕩平、斬盡殺絕。瞬息間,官道兩側的臨濟古剎炮火連天、硝煙滾滾、殺聲如雷、血流成河。棲真寺等禪宗叢林畢竟分隔各處、孤懸寡援,僧兵們再怎武藝精湛、身手非凡、殊死抵抗也無法招架得住廠衛人馬的緊圍密剿與輪番狠殺,最終遭誅殆盡、千無一存。那些朱棣爪牙彷彿紅眼餓狼,居然絕至無寺不焚、無像不摧、無僧不戮之地步(致使南禪一度走下坡路),極度慘毒。“從無兵家不落刀,桑門烈骨對明朝”,戈戟甲冑之聲過後,包括棲真寺在內的臨濟系統屍骸橫疊坑壑、槍刀遍插桑門,滿目盡是敗宇頹垣、烏石焦柱、斷壁碎瓦的蕭颯蒼涼景象。為達到瞞天過海,廠衛人馬又付諸一炬把部分臨濟寺院周邊的城郭村邑給焚燒掃蕩了個淨盡,至此房屋閭舍幾為丘墟、黎民百姓亦慘遭浩劫無一倖免(永樂年間,閩浙界域尤其閩東地區一度顯現生齒銳減、駐軍增多、動兵頻繁等狀況)。“腥血漫紅村道,皆為刀光染就”即指當時悽絕人寰之情形。然朱棣竟以“刁僧居心叵測、陰懷妒害、濁亂釋門,劫掠強搶民女及牴牾朝廷實施僧口登記調查(同遭大肆屠戮的棲真寺,因‘棲真’跟‘欺君’諧音還被罪加一級)”這類陰險歹毒的謊言來掩人耳目,不過他們結果也沒搜尋到“革朝”之國庫珍寶、傳國寶璽及埋貯亂山深處的白銀礦資,更甭提令朱棣集團冥思苦想的建文帝“本尊”了。古云“奧援有靈、朝廷無法”,建文帝之所以能夠安全脫身轉移,除有馮榷、趙天泰、牛景先等心腹忠僕亦步亦趨、傾刻不離保護外,據聞另得到了程濟、張蹋仙等高人聖士暗中照應。

萍蹤浪跡的建文帝最終遁匿何方,病歿何處?無人知曉,成為朱棣心中揮之不去的惡夢。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佛門隱史建文帝南逃之路線

建文帝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