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唐詩宋詞流傳千年,詩情畫意流轉千年,依舊撫鼓譟著世人的耳膜,震顫著文學的底蘊,依舊流淌在那杯酒薪歌的笙簫裡。然而,有追捧就有弊病,熱愛唐詩宋詞是好事,但發展至今,古風圈存在著很多名句被濫用的現象,它們明明很美,卻被移花接木或者張冠李戴,以致顯得不倫不類。

唐朝詩人韋應物有一句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卻有偽文青硬要在後面接上‘’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李白有描寫靜謐的神句‘’樹深時見鹿‘’,又有好事者狗尾續貂,接上了‘’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同樣的,被嚴重濫用的唯美句子還有——‘’天涯何處無芳草‘’。

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這句詩最早出自蘇軾筆下,但如今已經蛻變成一個固定成語,可引申為兩層含義:其一,男女之間沒有必要死守一方,愛情可以有很多選擇;其二,不必過分注重於某一件事而不知變通。大家普遍預設第一種用法,因此久而久之的以訛傳訛,為其續接了這樣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

不知為什麼,小解是怎麼讀怎麼尷尬,好像詩意全然都褪去了,只剩一清二白的文字,就那麼赤裸裸地擺出來給人看。事實上,蘇軾的原作清新婉麗,又非常夢幻唯美,猶如朦朧的輕紗瀰漫,韻味無窮。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蘇軾擅長豪放之風,但寫起婉約詞來也毫不含糊,這首描寫春景易逝、感嘆多情無人知的詞,就是東坡婉約詞的代表作。其中有很多韻味悠長的句子,清新之中又蘊涵哀怨,品味起來令人傷情。比如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一出即見暮春,殘紅漸褪,而青杏尚小,春色遠去,但悲春之下又有一層歌詠青杏日漸長大的憐愛。

再就是‘’天涯何處無芳草‘’了,透過前後文來看,發現它其實是對前一句‘’枝上柳綿吹又少‘’的遞進以及解釋:枝上柳絮已被風吹得殆盡,看來春天行將就木了,可是天下之大,哪裡沒有怡人的景色呢!此處風景相應無去,別處風景依舊綺麗,蘇軾之曠達可見一斑。

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此句脫胎於屈原《離騷》之‘’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這世上哪裡沒有芳草與鮮花,何必一定要眷戀故鄉呢?面對楚國上下的昏庸黑暗,屈原有意離去,但終究還是放不下祖國與君王。但蘇軾的意思又與屈原不同,屈原只是說說而已,他根本不會離開,而蘇軾則是真心灑脫,風景到處都是,春天去了還會來,不必因此過分悲傷。

想想這種境界,可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相媲美。不過,‘’天涯何處無芳草‘’不能與上一句脫離開來,因為前句為引題,後句為結論,二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清代文學家王士禎評價曰‘’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他認為此句之婉約能事不比柳永差。

別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接''何必單戀一枝花''了,原句美極了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此二句背後還藏有一個悽美的故事。蘇軾被貶惠州期間,侍妾朝雲始終相伴左右,一日大風乍起,落木蕭蕭,蘇軾便令朝雲把大白,唱這首詞應景。誰知朝雲只唱了幾句就哽咽難繼,淚雨漣漣,蘇軾問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不知朝雲是為人生傷時而泣,還是為蘇軾的‘’大度‘’而心生嫉妒?不過,此事不久之後,朝雲即抱病而終,而蘇軾此後‘’終身不復聽此詞‘’。綜上所言,不論是從詞文內容本身,還是其背後的悽美故事,‘’天涯何處無芳草‘’都有更好更詩意的詮釋,而這種詮釋卻並非‘’何必單戀一枝花‘’所能夠詮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