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科倫坡國立博物館是斯里蘭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斯里蘭卡最古老的博物館,1877年正式在科倫坡三區建成,博物館中一共有20個展廳,陳列了斯里蘭卡各個時期的代表性文物。

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在眾多展品當中,最讓中國人熟知的就是“鄭和佈施碑”,這塊石碑的獨特之處就是刻了3種文字,除了中文之外,還有泰米爾文和波斯文,因此這塊石碑又被稱為“三文字碑”,這塊碑的出土也是揭開鄭和下西洋的真相。

鄭和七下西洋,一直存在諸多爭議,中國學界一般認為,鄭和船隊最遠達到了非洲東海岸,但是著名的地圖學家弗拉·毛羅認為鄭和越過了好望角,加文·孟席斯提出鄭和完成了環球航行,並且繪製世界地圖《天下全輿總圖》。

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但由於鄭和七下西洋留下了史料極少,一直都沒有統一說法,根據《殊域周咨錄》記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但車駕郎中劉大夏銷燬了這些檔案,他表示:三保下西洋,費錢幾十萬,軍民死者萬計,就算取得珍寶有什麼益處?

為了這七下西洋,明成祖不惜“支動天下一十三省的錢糧”,一艘寶船五六千兩,工程量龐大,國庫空虛,至於明成祖為什麼會違法明朝海禁政策,七下西洋,也是爭議不斷,有人這是為了尋找建文帝。

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以“靖難”之名起兵,攻下南京之後,朱允炆火燒皇宮,不知所蹤,其下落在歷史上成了未解之謎,還有人說,明成祖好大喜功,下西洋是為了向蠻夷小國宣揚國威,那麼這塊三字碑又是怎麼記載的呢?

伊斯蘭卡古稱錫蘭,此地是扼守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鄭和船隊北上印度、西去東非,都必須經過伊斯蘭卡,1408年,鄭和就開始了第二次航海,他達到了占城(越南)、暹羅,蘇門答剌北部,然後駛向了印度洋。

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這一次,鄭和來到了錫蘭,當地國王看到寶船浩浩蕩蕩就實施了劫掠,鄭和便派兵攻打,史載道:和乃率步卒二千,由間道乘虛攻拔其城,生擒亞烈苦奈兒及妻子、頭目,獻俘於朝。在返回明朝之後,明成祖念他無知就放了他,此後錫蘭就多次向著明朝上貢。

鄭和每次達到錫蘭,就向當地佛寺佈施金、銀、香油等,還留下了一塊佈施碑文,記載了所贈的貴重之物,這塊“鄭和佈施碑”的三種文字也是大致記載了鄭和向兩種不同的宗教獻祭祭品的情況。

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斯里蘭卡著名歷史學專家,倫敦大學博士的洛娜表示,鄭和雖然信奉穆斯林,但能夠在同一塊石碑上以三種宗教和物件進行祭祀,這也是表明當時明朝統治者對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和宗教上的寬容性,同時也表示中國當時就已經具有了寬廣的胸懷和世界性的眼光。

印度洋打撈出一塊石碑,刻有3種文字,揭開鄭和七下西洋的真相

雖然七下西洋引發了財政危機,但航海也是引進了海外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這讓中國的手工業再一次得到了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