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解析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起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解析

【來源】

《三十六計》並沒有確定的作者,是在明末清初時,由許多人經過前朝戰爭經驗和兵書記載,不斷積累和總結匯編而成的;史書上最早出現在

《南齊書·王敬則傳》

:“

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

。”

《三十六計》解析

【內容介紹】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

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

。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解析

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暗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解析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

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

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

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三十六計》解析

全詩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序為: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指桑罵槐、趁火打劫

擒賊擒王、關門捉賊、打草驚蛇

渾水摸魚、瞞天過海、反間計

笑裡藏刀、調虎離山、順手牽羊

李代桃僵、無中生有、聲東擊西、

樹上開花、暗渡陳倉、假痴不癲

欲擒故縱、走為上、釜底抽薪

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

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

連環計、美人計、借屍還魂

隔岸觀火、圍魏救趙、假道伐虢

(guó)

《三十六計》解析

【原典】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①,術中有數。陰陽燮理②,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③。

【註釋】

①數中有術:數目裡包含著謀略。

②陰陽燮理:陰陽相互協調的道理。

③機不可設,設則不中:時機不能過分完備,過分完備就會貽誤戰機。

【按語】

解語重數不重理。蓋裡,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數多不應。且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倘事出不經,則詭異立見,詫事惑俗,而機謀洩矣。或曰,在三十六計中,每六計成為一套,第一套為

勝戰計

;第二套為

敵戰計

;第三套為

攻戰計

;第四套為

混戰計

;第五套為

並戰計

;第六套為

敗戰計

下一期將詳細解析《三十六計》第一計瞞天過海,歡迎關注。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收集整理於網路,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