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元朝國教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潘海燕,今天跟大家講一下元朝對宗教的態度,及當時宗教的影響。

元朝對道教也非常尊重。當時的道教有多個教派,主要有全真、正一、大道(蒙哥汗時期改名為“太真”)以及太一等四大教派,其中又以全真教地位最高,發展最快,勢力也最強。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全真教是在金朝中期由道士王品所創,王韶又稱重陽道士、王真人。王晶有七大著名弟子,分別是邱處機、譚處端、郝大通、王處一、馬鈺及其妻子孫不二、劉處元,號稱“七真人”。在王喆之後,“七真人”對全真教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其中又以邱處機最為著名,他曾被成吉思汗在西征時召見,封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邱處機及其弟子還隨從成吉思汗到過中亞等地,著名的《長春真人遊記》就是其弟子李志常寫的。

全真教宣揚道、儒、釋三家合一,兼而修之,故號全真。處於金末元初的動亂社會,全真教及時地投效於蒙古統治集團,博得了蒙古統治者的歡心,因而後來居上,獲得了比太一、大道諸教更為優越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全真教在北方發展很快,形成了三四十年內北方地區“設教者獨全真家”的局面。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元代的道教雖然發展較快,,但是並非一帆風順。在蒙哥時期,發生了兩次佛道之間的大辯論,全真教道士均遭到失敗,使得道教地位出現下降之勢。其結果使全真教在北方一枝獨秀的局面也被打破。由於佛道之間不停地鬥爭,到忽必烈統治的至元年間(1264一1294),道教再一次遭到了打擊。道教經典一度遭到焚燬,除《道德經》外幾乎都在被毀之列,直到忽必烈末年才停止了焚燬令。成宗即位以後,道教才喘過氣來繼續發展。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自蒙哥汗時起,全真、太真、太一等教門的宗教領袖的掌教地位均由朝廷任命或加以承認。到元朝建立之後,這種規定便成了一種制度,國家的任命和承認也成為宗教界的一種榮譽。當然,在授予榮譽的同時,元政府也對各派掌教竭力加以控制。元代在行政系統中還設定了專門機構,任命專門的官員處理宗教事務。

蒙古人透過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佔領了中亞、西亞以至於東歐的廣大地區,消除了東西方交流的壁壘。亞歐大陸的商人、傳教士、旅行家、學者等絡繹於途,為中西宗教文化的交流打開了方便之門。除了伴隨著回族的逐漸形成而發展起來的伊斯蘭教之外,在唐代稱為景教的基督教支派在一度的消沉之後又再次興起。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唐代曾一度興盛的景教,在唐武宗會昌滅佛中受到牽連,而被禁止。元代景教再次傳入之後,稱為也裡可溫教,在元代,“也裡可溫”一般被理解為是蒙古語“有福緣的人”的音譯。當時世祖忽必烈的母后、皇后,以及大臣、親王、御醫,多有信奉也裡可溫教的。

也裡可溫教是基督教在中國的第二次傳播,一方面,它是唐代景教在元朝開放環境下的復興。唐代滅教之後,景教並沒有銷聲匿跡,而是在邊疆地區仍然繼續發展,元代開放的宗教政策和社會文化環境,促使景教再度復興並開始向內地傳播。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另一方面,也指羅馬天主教首次來到中國傳教。當時,蒙古西征的訊息傳到西方的時候,東歐和小亞細亞一帶正處於變動時期。當時的天主教會內部教宗紛爭,教廷也遷徙不定。日耳曼帝國的教權與皇權之爭也處於激烈狀態;強大的拜占庭帝國已到強弩之末,無力抵抗蒙古的入侵。羅馬教宗開始討論對付蒙古人的問題,並派使節前來考察蒙古虛實,還參加了貴由汗的繼位大典。此後蒙古與西方基督教的交往越來越多了,蒙古統治波斯地區的西域宗王阿魯渾就傾向於景教,他還派人去與西方教廷和皇室取得聯絡。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羅馬天主教正式傳入中國大約是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當時的教皇特使若望·蒙高維諾抵達大都後,就開始在中國設立教堂、翻譯《新約》和《舊約聖詠》,傳播天主教。他還被教皇任命為汗八里(北京)地區的天主教總主教。此後,羅馬天主教曾派傳教士前來傳教,使天主教發展到了東南沿海城市如泉州等地。

元朝對宗教的態度 道教的衰榮 基督教的再次傳入

總體上來看,元代也裡可溫教的發展還是順利的,但是隨著元朝的滅亡,也裡可溫教也跟著消亡沉寂了。

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明天同樣的時間,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