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襄邑”到“睢縣”,睢縣的名字這樣由來

從“襄邑”到“睢縣”,睢縣的名字這樣由來

睢縣北湖景區

一、建縣前

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在這一帶定居。夏商兩代將天下劃分為“九州”,睢縣一帶屬豫州。西周初年封商族後裔微子啟於宋(今商丘市睢陽區南),睢縣一帶屬於宋國。

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的軍隊戰於泓水(今睢縣東南與柘城縣交界一帶),宋襄公講究所謂“仁義”,坐失良機,一定要待楚軍渡河列陣就緒,才下令進攻,結果被強大的楚軍擊敗,宋襄公本人也身負重傷,翌年不治而死,宋襄公死後,葬於襄陵(今睢縣城湖湖心島東北隅)。“襄陵”之名,屢見於先秦古籍中。泓水之戰後,宋國日漸衰弱,四周土地為強鄰不斷蠶食鯨吞,到戰國初期,西部襄陵一帶被併入魏國,成為魏國都城大梁(今開封市)東部的重要屏障。

從“襄邑”到“睢縣”,睢縣的名字這樣由來

北湖襄園

二、襄邑

從“襄邑”到“睢縣”,睢縣的名字這樣由來

匡城遺址

公元前225年秦滅魏, 置承匡縣(今睢縣匡城鄉),在睢縣西南15公里的承匡村西北,還保留著承匡故城的遺址。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廢分封行郡縣。因承匡縣低窪積水,移縣治所於襄陵(宋襄公陵),改縣名為襄邑,屬碭郡。故睢縣建置歷史為2200多年,是河南省最古老的縣之一。西漢沿秦制,仍稱襄邑。西漢末,王莽改襄邑為襄平,不久複稱襄邑。東漢襄邑屬兗州陳留郡,魏、晉屬陳留國。南北朝歸屬不一。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以襄邑屬宋州。隋煬帝時改屬杞州。唐初仍屬杞州,後屬宋州。五代至北宋中期均屬開封府。

三、拱州

北宋在汴京四周設定四個“輔郡”:穎昌府(今許昌市)為南輔,鄭州(今鄭州市)為西輔,澶州(今濮陽市)為北輔,升襄邑縣為拱州稱東輔。四輔郡各派重兵駐守,以拱衛汴京。自此拱州為京東重鎮,並置保慶軍節度使,轄考城(在今民權、蘭考二縣境內)、柘城、太康、寧陵、楚丘(今山東省曹縣東部)五縣,號稱號稱“京東輔郡”。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廢拱州仍為襄邑縣,屬開封府。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再建拱州,復為輔郡。宣和二年(1120年)再廢拱州,去輔郡,而保留保慶軍節度使。

四、睢州

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因睢水澤被此地,設立睢州,襄邑縣為州治所在地,屬南京路。轄境相當今河南睢縣、民權、柘城等縣地。

元朝睢州屬汴梁路。明洪武初,廢襄邑縣入州,屬開封府;十年(1377年),降為睢縣;十三年 (1380年),復為睢州。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睢州由直隸州降為散州,屬歸德府,領考城縣、柘城縣。清沿明制,睢州為不轄縣的平州,是河南省九州之一。1913年,改睢州為睢縣。

五、睢縣

1913年,廢除府一級行政建制,撤直隸廳、州及散廳、散州。改睢州為睢縣,至今縣名一直未變。在多年名稱變更中,睢縣歷史地位和作用也不斷變化。

從“襄邑”到“睢縣”,睢縣的名字這樣由來

睢縣區域圖

睢縣歷史沿革一覽

西漢,襄邑,隸屬陳留郡

東漢,襄邑,隸屬陳留郡

南朝·宋,襄邑,隸屬譙郡

隋朝,襄邑,隸屬譙郡

唐朝,襄邑,隸屬陳留郡、睢陽郡

宋朝,拱州,隸屬開封府

金朝,睢州,隸屬南京路開封府

元朝,睢州,隸屬汴梁路

明朝,睢州,隸屬歸德府

清朝,睢州,隸屬歸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