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摸脈 做自己的保健醫生

編者按:

把脈是中醫養生中的一種很好的看病方式,透過摸脈象就能知道身體狀況,那麼自己如何把脈防病呢?下文告訴你方法,快去學學!

  學會摸脈 做自己的保健醫生

自己摸脈不是很複雜,稍加練習就能掌握。每個成年人,特別是老年朋友,一旦養成摸脈這個簡單的好習慣,就會從中受益良多。

自己摸脈能發現多種病

健康人在休息狀態下,心臟每分鐘跳動次數在50-100次,多數在60-90次。而每一次心臟跳動,都會轉化為脈搏的一次搏動。換言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就是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於是,透過給自己摸脈就可以對自己心臟的跳動情況有個初步瞭解。

↓點選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例如,休息時每分鐘脈搏跳動高於100次,表明可能存在心動過速;而低於50次,則可能存在心動過緩。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到醫院檢查。可以說,脈搏是心臟跳動情況的晴雨表,透過摸脈能夠及時發現心臟跳動的異常,即心律失常,這是一大類常見的心臟疾病。

此外,透過摸脈有時還可以知道血壓的變化。比如,發現自己兩側肢體(包括雙下肢)脈搏跳動的強度顯著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到醫院就診了,必須排除是否存在一側動脈狹窄或者閉塞的情況。

摸脈的方法

可採用端坐位,把一側的上臂手心向上平放到桌面上,然後把對側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尖並排輕放到該側手腕的拇指一側,這時候往往稍加尋找就能觸控到自己的脈搏。如果開始不太熟悉觸控的方法,可以在觸控側的手腕下面墊上一個小枕頭,這時脈搏就會變得清晰起來。如果反覆觸控都摸不清自己的脈搏,這本身就提示需要到醫院就診了。

摸脈時要記錄三種資訊

摸脈時首先需要記錄的資訊就是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需要強調的是,每次數脈搏跳動的時間不能少於一分鐘。其次是記錄脈搏跳動的規整性,這一點往往需要在練習幾次後才能找到感覺。最後一點是記錄脈搏的強弱,特別是左右兩側脈搏跳動的強度是否差別很大。對自己脈搏強弱的掌握可能需要稍微長一點時間的練習,但並非很難。

總結:

以上介紹的這些摸脈方法,你學會了嗎?如果還沒有,趕緊照著以上說的這些去做,給自己號號脈,提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哦!(文章原載於《養生保健指南》,刊期:2012。07,作者:田潁,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