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冠禮到底是什麼樣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加冠之禮是什麼儀式

冠禮,又叫“士冠禮”。士是最基礎的貴族,所以冠禮在“士”這個階層是必須的,但也沒人說過平民百姓就不能行冠禮。

古代冠禮到底是什麼樣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冠禮大約在兩漢時期普遍在民間實行。可為什麼叫冠禮呢,戴頂帽子有什麼大意義嗎?還真是,古人非常注重“冠”,也就是帽子。“冠雖弊,必加於頂;履雖新,必踐與地。”意思是,再破的帽子也是戴頭上的,代表尊嚴;再新的鞋也是踩在腳下的,無關緊要。所以用戴帽子的方式來代表一個人的成年,他有了自己的尊嚴,不能像小時候那樣隨意打罵或侮辱他了。

行冠禮的地點通常是宗廟或祖宗祠堂,因為要敬告祖宗,以示隆重。整個冠禮是個儀式感極強,每一步都有講究。

古人迷信,遇到大點的事兒都要占卜吉日,冠禮當然也不例外。日子挑好了,就要遍告親朋。這事兒不能讓人代,不然太不尊重,必須是加冠者的父兄之類親自來。通知方法也有講究,主人要去親朋家登門邀請,親朋要有辭謝過程,意思是我不夠格,主人再請,親朋答應,主人需要再拜感謝,親朋回拜。

古代冠禮到底是什麼樣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然後要選“賓”。這個要慎重,賓有兩位,一位是“正賓”,必須德高望重,他是儀式的關鍵人物。通常主人會說:我的孩子年滿二十,冠禮定於何時何地,請您去教導他。對方也是要辭讓,然後答應,雙方再反覆拜謝。除了正賓還要有贊賓,就是正賓的副手。

冠禮通常要忙活一天,所以一般都是天剛亮就開始了。主人很早要到會場,然後到家廟門外迎接正賓等。雙方禮讓後進入會場,這個過程中每個站的位置、手持的東西、穿戴、言語動作等都有嚴格要求,一切按計劃進行。

所有人先要“升”,就是站在廟堂的臺階上開始。先是“初加冠”,正賓為加冠人象徵性地整理頭髮,然後加冠人要“降一階”,就是下一層臺階,正賓為他戴上“緇布冠”(黑布帽子)。還有說辭,大意是今天是個好日子,誰誰誰成人了,我為你初加冠,希望你別貪玩了,修身養德,上天保佑吉祥安康之類。

繼而是再加冠,重新洗手來過,收拾頭髮。加冠者這回“降兩階”,正賓為他戴上“皮弁”(皮帽子),相互行禮後也要致辭,意思差不多,我為你再加冠,你要注意儀容儀表,謹言慎行,上天保佑,福壽安康等等。

古代冠禮到底是什麼樣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還有三加冠,這回“降三階”,戴的是“爵弁”,也叫雀弁,有點像冕,也有點像博士帽。一般的說辭是“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黃耉無疆,受天之慶”等等。翻譯過來意思也大差不差。

三次加冠後,加冠者需要向祖宗告祭,然後拜謝正賓,再拜謝母親。再之後,就要給加冠者取“字”了。古人有名有字,字是表述一個人的德行,冠禮上取字的意思包含了對這個年輕人的期望、勉勵,當然也有可能是告誡他,你成年了,要負責任了,成為對他的一種警示。取字是正賓的事,照例也要有一大段說辭,先是勉勵他成年,然後說清為什麼給你取這個字,祝願你如何怎樣,你切記要怎樣如何等等。

這些事兒都忙完了,冠禮進入尾聲。主人將向祖宗獻祭的食物送給正賓,這是答謝,當然也還要送點別的什麼,比如綢緞、皮革等等。然後將正賓及觀禮的親朋送走,整個儀式才算完成。

古代冠禮到底是什麼樣的,很快能弄懂,但真要做得完美,可是累死

我這是精簡版的精簡版,老實說,整個過程不光行禮的累,觀禮的也累,關鍵是舉手投足位置朝向都有規矩。但古人非常重視儀式的完整和細節,這代表一個人、一個家族的尊嚴,是不能怠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