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考古與文物》

2000年01期

王望生(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新豐南杜遺址位於秦始皇陵之北約3公里,新豐鎮南劉家寨東面,西潼公路與閻良公路分叉的地方。

一、陶文的出土

1994年夏西安泰普克食品有限公司搞基建時,由陝西省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考古鑽探。隨後秦陵考古工作站進行了隨工清理,在發掘範圍以外的緊東面發現了秦代陶文。施工單位當晚用掘土機挖了一條長約100、寬1、深3米的水管道溝。第二天我們對其東西兩壁面進行了地層分析,並安排人力在溝道的兩岸上方虛土頂層採集了大批秦陶文。隨後在遺址堆積層較厚的地方先後布探方3個。地層可分三層:第①層為耕土層,土色略灰黃,厚30釐米;第②層土質不純,夾有零星紅燒土及板瓦等殘片,厚70-120釐米;第③層土色黑褐,厚100—130釐米,其下土質較純。第③層斷斷續續夾雜有磚、罐、盆、筒瓦、板瓦以及灰土、木碳磧等遺物,磚與秦俑坑出土者相同;板瓦施粗繩紋;筒瓦施細繩紋,內有麻點紋;另外還有云紋瓦當,與秦始皇陵出土的瓦當風格相同。第③層應為秦代文化層,這批陶文就岀土於該層。

陶文按性質可分三類。第一類為中央官署製陶作坊類,此類陶文共12種。第二類為官營徭役性製陶作坊類,此類陶文可分35種。第三類為市亭類陶文共2種。總計為3類49種。

首先介紹中央官署製陶作坊類。

“大匠”“大轂”(圖一,1、2)。以前在秦始皇陵園出土有“匠““大”“大瓦”“大推”等陶文。《漢書。百官公卿表》:“將作少府……秦官,掌治宮室。有兩丞左右中候。景帝六年更名將作大匠。‘‘“大匠”應是“將作大匠“的省文。從秦始皇陵園和阿房宮遺址得知“大匠”之名在秦始皇時代已經存在,是秦代燒製磚瓦的官署機構名。“大“是“大匠”的省文,“轂”是人名。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北司”(圖一,3〜5)。在秦始皇陵園和阿房宮遺址以前出土過。北司文獻無載,可能是少府屬官

“宮丙”“宮各“”宮煩“”宮易“”宮之““宮口”(圖一,6〜11)。秦始皇陵園以前出土有“宮水““宮水戻”、“宮章“等陶文,“宮水’‘是燒造磚瓦的官署名。由此得知,上述“宮丙”“宮各”“宮煩“等戳記中的”宮“字,當是”宮水“的省文,而“丙”“各““煩”“易”字當為人名。

“居室”(圖一,12、13)。秦時少府下轄的機構名,漢少府屬官有居室、甘泉居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居室為保宮,甘泉居室為昆臺。《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居室的官署有時也用為繫囚之所。《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罵坐不敬,系居室。‘‘“居室“類陶文在咸陽出土的瓦上有“口臺居室”,證明居室這個官署機構也燒造磚瓦。

“都船掩“(圖一,14)。“都船兵”曾在劉寨村秦遺址出土,“掩”“兵”為人名。《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尉。秦IT……屬官有中皇、寺互、武庫、都船四令丞,注引如淳曰,“《漢儀注》有寺互、部弱獄令,治水官也。““都船”除治水外其下轄有關人員也燒造磚瓦。

“右歇”(圖一,15)。“右”是“右司空”“右司”的簡稱。在秦始皇陵園曾岀土有“右司空系”“右司空該““右司空嬰”“右司空率”“右司空尚”“右尚”“右弱”等。還有間稱為“右”字的。“歌”為陶工名。。“右司空”為秦屬名,是少府下管理燒製磚瓦的屬官,也是秦代燒造瓦的重要機構。

其次介招官菅徭役性製陶作坊類。

“泥陽”(圖二,1,2)。在今甘肅寧縣東南,此條省去了職名和人名。

“西道”“西處”(圖二,3、4)。“西”為秦縣。“道”“處”為陶工名。《史說•封禪書》,“西亦有數十柯/’司馬貞索隱:“西即隴西之西縣,秦之舊都。”秦始皇二卜六年戈為隴西郡守監造。西縣工師主造,證明西縣乃秦故縣之一,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安邑皇”“安邑祿”“安奴”(圖二,5〜7)。“安邑”為秦代地名。三家分皆後。II都安邑,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年)司馬銷攻貌河內,晩獻安邑。其地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皇”祿”“奴”為陶工名,“安奴”成陶工名。宜陽呂”是“宜陽工昌“的省文“在秦始皇陵北吳中遺址曾出土有“宜陽工成”陶文

“杜泰”杜徐”“杜口”(圖二,14〜16),杜為具名,西周杜伯國,前687年秦武公置縣。治所任今陝西西安市東南。西漢元康元年《前65年)因宣帝築陵於此,改名杜陵。“秦徐”均為陶名。

“卦工共展”“上圭15工明”(圖三,1,2)。-JC為縣名,在今甘兼天水iR應劭曰:“秦武公伐白成,置有上圭R故加下。”前688年置外縣後改為上芯縣。“工”即匚師。“明”“共快”為陶工名。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下都”(圖三。3〜5)。泰茂縣。《漢書•地理志》雲“京兆尹有下君塊”廣F林“是與“上圭屍相對而命名的。故地在今陝西消南市固市慎古城村,

“新城章”“新城邦”(圖三,6、7),秦代縣名。睡虎地秦慕竹筒《編年紀》:“(聞ft£)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歸,“整理小組注:“新城。楚地。今河南新城。”在今河南伊川11西南。“章”“邦”均為陶工名。

“降高”“降獲”(圖三,8,9)。“降”與絳”通,“高”“獲”為鶻工名。秦代置縣,《詩經•唐譜恥“稼侯遷都於絳,孝侯改陣曰翼,獻侯又北廣其城方二里・命之曰絳:《左傳•成公六年》:“晉遷於新田,又命新田為絳“在山西侯馬發現了重要的東周城址、鑄鋼遺址及盟督遺址。研究者普遍認為此地就是晉景公所遷之新田、

“商昌”“商匚r(圖三,io、id。秦代縣名。《史id•股本紀;h“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史記•商君列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今陝西丹鳳縣境。“昌”為陶工名。

“美陽工蒼““美口工蒼”(圖三,12、13)。美陽為秦代地名,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北。工為工師的省稱,蒼為人名。《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有美陽縣。岐陽鎮即今之法門鎮,漢時之美陽縣城%則漢代有之,秦時先置。

“咸陽工崖“(圖三,14)。咸陽,秦都邑名。前350年秦孝公自株陽遷都於此。後置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遷天下豪富十二萬戶於此,並大造宮殿,都城規模更為擴大。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二十里。,‘崖”為陶工名。

“藍田“(圖三,15)。秦代縣名。《史記•六國年表》記,秦獻公“六年初縣蒲、藍田此條省去了職名和人名。

“當陽邑口”(圖四,1)。秦置縣。《漢書•地理志》南郡有當陽縣。在今湖北當陽市成。另外一字為陶工名。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陰口“(圖四,2)。秦置縣。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五•襄陽府》:“光化縣,秦漢為陰、鄭二縣。”今湖北省光化縣西。另外一字可能為陶工名。

“□淇”(圖四,3)。前面一字模糊不清,“淇“可能為陶工名。

“口也”(圖四,4)。盅為陶工名,另一字殘缺。

“豐”“禾”“美”“百”這4個字很可能為陶工名。“甲“為器物的編號(圖四,5〜10)。另外還有3件戳記。

最後介紹市亭類陶文。

“麗亭”(圖四,11)。“麗亭“為“麗邑市亭”的簡稱。《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十六年(前231年)“秦置麗邑“,始皇三十五年“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雲陽秦麗邑城應在今西安臨潼劉寨村一帶。•’麗亭”僅見生活器皿。

“麗市(圖四,12)。即“麗邑市”的簡稱。麗邑本驪戎故地。《史記•秦始皇本紀》:十六年,置麗邑。三十五年(前212年),徙三萬家麗邑。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這些人是由山東六國舊貴族和豪富之家遷來的,因而在此置市場管理機構帀。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西安臨潼新豐南杜秦遺址陶文

二、幾點認識

從這批陶文中所見到的中央官署機構有“大匠““都船”“居室”“北司“”右歇其中“大匠“屬於將作大匠,都船屬中尉,居室、北司、右司空均屬少府。將作大匠掌治居室,中尉、少府又主管燒造磚瓦。由此可見,此遺址和秦始皇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十六年(前231年)“秦置麗邑”,三十五年,‘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雲陽《史記•高祖本紀》:“十年七月,更名麗邑曰新豐。”正義引《括地誌》雲:“新豐故城在雍州新豐縣西南四里,漢新豐宮也。’‘趙康民著《驪山勝蹟》載:“漢新豐即秦麗邑。今新豐鎮西劉家寨至苗家坡即故址。“此遺址陶文的出土,證明了秦麗邑的範圍從劉家寨向東擴充套件到南杜村1公里。這是目前發現的範圍,此遺址到底有多大。還須繼續工作。

設立市場管理機構市和亭是人口集中、商品交換的自然結果。

從出土的陶文內容看,秦始皇陵周圍及其設施內的陶工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中央官署派遣工匠,佔較小比例;另是從全國各地徵發服徭役的陶工,佔大部分。除過以前出土的縣邑陶文外新增加的縣邑有泥陽、陰、商、上卻四縣。

同一類陶文,如“新城”“安邑”“宜陽,,“美陽,,“北司,,字型多有變化。在宜陽類中有“武”“隸““昌”等不同陶工。字型的不同,充分證明並非一人所為,反映了在同一地區徵發的陶工較多。

製造陶器、分工明確。從陶文雅記表得知,帶有“安邑皇”“安邑祿”殿記幾件,全為有瓦當的筒瓦;帶有“西道”戳記的

20

件,全為板瓦;帶有“麗亭”“麗市”陶文的全為生活器皿中,帶有“北司”記的除過1件外,其餘全為筒瓦;而帶有“宜陽工武”“宜陽工昌”“宜陽昌”藏記的幾件,有些為板瓦,有些為有瓦當的筒瓦,這些說明工匠在製作坯子到燒成這麼一個週期內,可能一次性全製作板瓦,到下一個週期可能就只作有瓦當的簡瓦。作什麼樣的產品,是由主管此工程的機構來安排分工的。

陶文裁記的位置,板瓦上的戳記一般在內側近唇處,簡瓦上的截記在陽面近唇邊處,有瓦當筒瓦的陶文覆記都是在其正上部當面近邊處。

這次發現的陶文和已發表過的秦始皇酸、阿房宮及戚陽的陶文不同,以上三處陶文陰文較多,陽文較少,而這次出土的陶文陽文最多,陰文只有“宮丙”“大匠”“北司”“右歇”“禾”“美”6例。陽文分長方形、方形、縱長方形,長方形、方形佔多數。陰文分縱長方形、橫長方形,縱長方形佔多數,詳細尺寸見陶文登記表。

陶文藏記題字格式有5種,人名,如“美”“豐”;官署名如“居富”“大匠”等;官署陶工名如“右歇”“都船掩”;縣邑名如“藍田”“泥陽”;縣邑陶工名如“上套工明”、“宜陽工隸”等;市亭文字如“麗亭”等陶文。字型均為小篆。

陶文戳記充滿藝術美。陶文戳記出自下層工匠之手,有個別字偏旁部首仍有互移,並存在筆畫隨意增減的現象等。但以下陶文戳記,確有各自的藝術特色和欣賞價值。

“宮丙”(圖一,6),字型較肥、有氣勢,筆畫粗細一致、流暢自然。“宮各”(圖一,7),字劃纖細,“宮”字右邊一豎拉長與下面的“各”字相親相近,使得二字融為一體,清秀之中藏有靈氣。

“北司(圖一,4),筆畫洗煉,粗細不一。”商昌“(圖三,10)風格嚴謹,兩字一繁一簡,組合特別。尤其是”商“字高大,穩定,氣度不凡。

”安邑皇“(圖二,5),佈局協調,”邑“字的筆畫簡練。”咸陽工崖“(圖三,14),可能是受了當時官印”田“字格的直接影響,4

字等分,大小相同,風格一致。”美陽工蒼“(圖三,13),一字殘缺處,可能為陽,字型特大醒目,筆畫粗中有細,流暢,圓中有方。

本文先後得到王輝先生、袁仲一先生的指導,丁西峰同志拓片,在此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