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國有企業外部董事佔多數這件事?

01 國有企業外部董事佔多數

最近到一些國有企業去,他們跟我提了一個問題。國有企業要求黨委負責制之下的外部董事佔多數的一種管理機制。具體解釋一下就是,現在國有企業都需要黨委提前做一些重大事情的研究,然後再上董事會,而現在的董事會是要求外部董事要佔多數。這個和過去似乎有些不同,以前是內部董事佔多數,外部董事佔少數,現在是外部董事佔多數,這種現象怎麼解釋?

怎麼看國有企業外部董事佔多數這件事?

02 國有企業法人治理和組織管理體系的演變過程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國有企業叫廠長負責制,由黨委和廠長負責。而且早期是廠長負責製為主,黨委書記是做輔助。那麼自從2012年以後,我們加強黨的領導,所以就形成了黨委領導下的書記負責制。一把手是書記,在政府是這樣,在企業現在也是這樣。所以現在大家能看得到重大事件先由黨委初步提交方案,這個和我們十四五規劃也是一樣的,然後由人大來審議。我們現在就是黨委定了一些初步的建議以後,然後再向董事會提出審議建議,這時候對董事會的專業性要求高。董事會怎麼做到專業性呢?

這時候就要求國有企業的董事會,他的董事要以外部為主,而且主要是以專家為主。通過了解內部的情況、調研,形成黨委會的一些建議。在這個基礎上,透過專家在董事會進行論證,形成專家決策的意見,形成董事會的決議,再交經營層進行執行。

03 總結

這種模式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能夠有前期的調研和黨委會的充分建議,當然有充分徵求內部意見。第二個好處是透過外部專家的經驗,外部知識的輸入和外部決策,形成兩級決策。再經過一個經營層的高質量執行,從而就形成一種新型的董事會的運作模式。

這種模式是在國有企業機制下獨特的模式,它能夠透過一層一層的決策使決策的質量更高,當然也會不斷的豐富決策。每一級都是一個豐富的過程,這是我們看得到國有企業它在決策機制、法人治理、結構方面這幾年發生的一個重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