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然不是諸葛亮?曹操對其的評價更是家喻戶曉!

文:聽小星哥說故事

文中見解均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的地方,請各位指出探討,也煩請大家可以幫忙點贊、收藏,謝謝!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裡有一個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關於他的典故也是非常的多,例如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等等都襯托出他超人的智慧。但很多人都知道,歷史上並沒有發生“三氣周瑜”這樣的事情,《三國演義》是經過作者改編的小說版本。同樣,家喻戶曉的“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也不是諸葛亮,在歷史中,真正的主角是吳國孫權。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然不是諸葛亮?曹操對其的評價更是家喻戶曉!

孫權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了奇功。

很多人因為這個故事而對諸葛亮的智慧讚歎不已。然而,事實是,諸葛亮的一生都沒有幹過草船借箭這件事。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然不是諸葛亮?曹操對其的評價更是家喻戶曉!

草船借箭

正史其一

裴松之註文《吳歷》曰: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權數挑戰,公堅守不出。權乃自來,乘輕船,從濡須口入公軍。諸將皆以為是挑戰者,欲擊之。公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權為箋與曹公,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抓獲三千餘人,淹死的曹軍也有幾千人。

後來孫權幾度挑戰,曹操堅守不出。於是孫權親自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營。諸將都以為是挑戰者來了,準備攻擊,曹操說:“這一定是孫權想要親自見識我的軍隊。”命令嚴整軍隊,弓弩不得妄發。孫權走了五六里,回去的路上演奏歡快的樂曲。曹操遠遠地看見舟船軍隊仍然嚴明整肅,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孫權回去後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附一張小紙條說:“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對眾人說:“孫權不會欺騙我。”於是撤回軍隊回去了。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然不是諸葛亮?曹操對其的評價更是家喻戶曉!

曹操

正史其二

《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還有一種說法是,濡須之戰時,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坐大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了。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前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竟然不是諸葛亮?曹操對其的評價更是家喻戶曉!

草船借箭

羅貫中把“草船借箭”這件事從孫權移到了諸葛亮身上,目的就是為了故事情節,突出諸葛亮的智謀,但其實真正的主角卻是孫權。

也正是因為此事,曹操說了一句後世家喻戶曉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有一闕很出名的詞叫《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不過後世很多人都理解錯了意思,以為生子是生個兒子的意思,其實不然,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人生在世要像孫權一樣,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煩請大家可以多多關注作者,支援本文的話多多點贊、收藏。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