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古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人有高低貴賤之分。

劃分標準不是錢和權,也不是學識、出身。

從古到今,人分三等:聖人,凡人,惡人。

當中差別就在一個“情”字。

一、下等人薄情

古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下等人,薄情寡恩。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世態人情薄似紗,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許多好朋友,菸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您猜怎麼著?

他不在家!

做人是不是落了下等,不看出身見識,而看心靈的高度。

老話說得好: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紅樓夢》裡,賈家敗落時,曾受過他家恩惠的賈雨村,不肯伸出援手。

到頭來,變賣家產救下巧姐的,反倒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婆子劉姥姥。

賈府還有個不爭氣的庶子,名叫賈環。

他不顧兄弟之情,嫉恨自己嫡親的哥哥賈寶玉。

先是故意打翻燭臺,想用蠟油燙瞎寶玉的眼睛;

再去父親面前倒打一耙,鬧得金釧投井、寶玉捱打。

同樣也是應了一句老話:炎涼世態,富貴更甚於貧賤。嫉妒人心,骨肉更甚於外人。

二、中等人深情

古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中等人,情深義重。

世間的人,大多是凡人。凡人的心都是肉長的。

他們既喝不了忘情水,也做不了薄情郎。

無論對家人、對朋友,還是對生活,始終都抱有一種深情。

對親人深情,是阮籍喪母。

當聽到母親去世的訊息時,阮籍正在人前應酬。

他嘴裡沒有悲傷的話,臉上沒有難過的表情,好像這件事對他沒什麼影響。

外人看了,議論他不懂得禮數。

等回到家中,阮籍卻難過得跌倒在地,披頭散髮,吐血哭嚎。

對朋友深情,是魯智深仗義待林沖。

這位魯莽的漢子,不僅為救好友大鬧野豬林,甚至還在林沖被髮配到滄州時,一路隨行護送。

對生活深情,則是留有一顆赤子之心,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清代詩人張岱曾說:

“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

意思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癖好,就不能與他深入交往。

沒有癖好,也就是對任何東西都不痴迷。

對任何東西都不痴迷的人,絕不可能痴情、深情。

做人唯有深情,才能活得更加真切。

三、上等人忘情

古訓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上等人,有情而無累。

魏晉時期有位哲學家,名叫王弼。

他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點:

聖人有情,但是不為情所累。

所謂“有情而無累”,就是能夠正確調節理智與情感的關係。

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事情,不被情感所牽絆。

這正是忘情的最高境界。

古今聖賢大抵如此。

他們要麼心繫家國天下,把個人情感與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

要麼超然物外,無慾無求,過著隱士般瀟灑自然的生活。

反觀我們平常人,要麼自私而薄情,毫不顧及他人利益;

要麼深情而迷茫,不能靜下來加以觀照。

可見,過分薄情或過分深情,都不是好事。

只有做到“有情而無累”,才能掙脫束縛、有所作為。

世事炎涼,唯有情暖人間。

忘情的境界也許太高,但許多人之所以活得卑微,是因為把深情也拋在了腦後。

做人,就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愛生活,愛家人。

用情去溫暖身邊的人,溫暖整個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