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經常說“女人懷春,男人傷秋”,這個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古人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女人懷春,男人傷秋。”那麼,為什麼恰好是女人懷春,而不是男人懷春?為什麼又恰好是男人傷秋,而不是女人傷秋呢?

古人經常說“女人懷春,男人傷秋”,這個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網路配圖)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到一些不是很健康的意思。懷春嘛,這話似乎有一些顏色。但其實有這種想法,是非常狹隘的。並非是什麼“顏色”,古人在這裡所要表達的,是人與一年四季的一種關係。

中國古代形成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說,人的一生,與一年的四個季節是天然吻合的。所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的青少年時期,就相當於一年中的春天;人的青年及成年時代,就相當於一年中的夏天;人的中年時代,就相當於一年的秋天;人的老年時代,就相當於一年的冬天。

春天是萬物萌發的季節,處在青少年時期的人,也是對此後的人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夏天是茂盛的季節,處於青年和成年時期的人,自然英姿勃發,能夠展現人一生中最強勁的力量和極致的美麗。秋天是穀物成熟,同時也是草木凋零的季節。人在中年時期,事業將會取得很大成功。當然了,也可能嚐到了最慘痛的失敗。但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身體就已經開始衰敗,各種疾病都在這個時候暴露出來了。到了冬天,萬物凋零,蟲鳥絕跡,而一個人的一生,也在這時候歸入泥土,走向沉寂。

不僅僅是人的一生經歷,包括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住行,古人認為,也與一年四季結合得非常緊密。比如春夏的時候,草木萌發繁盛,人就適合出去走遊。到了秋冬的時候,草木凋零沉寂,這時候人最恰當的,也就是躲在家裡不出去。

古人經常說“女人懷春,男人傷秋”,這個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網路配圖)

再比如,如果我們生了病,古人的解釋,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與一年四季沒有合拍,節奏亂了。要想治好這個病,就必須讓身體的節奏,與一年四季的節奏緊密地結合起來,走上同一個頻道。也就是說,人只有順應四時,我們的人體才能夠保持健康。

生了病的時候,我們是不能吃樁、魔芋、豆腐這樣一些東西的。因為這樣東西,它會發散開來。為什麼說這些東西容易發散開來了?你看香樁,在春天的時候,它會長得極快,這說明它具有極大的發散能力。豆腐也是,磨成豆漿以後,它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成為很大一鍋豆花。

如果我們吃了這些東西,我們身上的病,就會被激發出來,就好不了了。

懂得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以後,再來看為什麼古人說“女人懷春”“男人傷秋”,我們就比較明白了。

古人經常說“女人懷春,男人傷秋”,這個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網路配圖)

古代的女人,是很受限制的。她們生下來後,常常都會被限制在閨房裡,不準出去。對於女人來說,獲得人生的自由,就是她們最大的理想。她們希望自己能夠像春天的草木自由自在地開花發芽一樣,也能夠在人生最美好的季節,展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但是,由於封建禮教的限制,古代的女人,連這一點小小的喜旺,也都是辦不到的。所以當她們看到草木萌發發的時候,她們才會很感慨。這也就是“懷春”,心裡面長了一個春天來了。

不過,由於古人對女人有嚴格的限制,不允許她們自由自在,認為她們自由自在,是傷風敗俗的事情。所以也就把這個詞往淫邪方面去解釋,就覺得女人這樣做,是她們在“想男人”了。

而古代的男人不一樣。古代男人不存在被禁錮的問題。他們存在的問題,是他們的理想不能實現,抱負不能實現。“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失敗的情緒,總是籠罩人的一生。遮掩一來,“傷秋”就成為男人們的常態。

辛棄疾曾經寫過“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實也不是那個男人一定要“強說愁”,很多人在少年時候就已經不如意了,那個愁並不是沒有,而是已經很強烈了。後來到了中年的時候,“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就完完全全是一種“傷秋”的情緒了。

(參考資料:《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