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現代社會,漸漸的出現了一種角色稱呼,名叫斜槓青年,指的是有一種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唐朝的時候,也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可以算作是“斜槓青年”,這位詩人就是有“詩佛”之稱的王維。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因為王維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還是一位官員,進士及第後曾先後擔任太月丞、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吏部郎中、給事中、太子中允、尚書右丞。

除了詩人和官員,他還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蘇軾就曾經說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不僅僅是表揚他詩的意境美,而是因為他真的詩畫雙絕,在唐代,王維的畫就以為廣為流傳,到了明代,更是被董其昌大為推崇,被稱為中國山水畫的“南宗鼻祖”。

傳說王維畫的山水畫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王維還創造了一種“破墨”山水的繪畫技法,以濃墨加水,多用以表現山石的陰陽向背,重色的青綠山水和重線的寫意山水之間,選擇了一種調和的新技法,

“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

王維的這種渲染之法,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層次與表現力。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只可惜,王維的畫並沒有真跡流傳下來,只有一些摹本和偽託之作,但他卻有山水繪畫的理論著作《山水論》《山水訣》流傳於世。

除了上述的標籤之外,王維的音樂天賦也讓人羨慕,在《唐國史補》中曾講述了一個王維音樂方面的故事,說有一個人有一天弄到了一幅奏樂圖,但是看不懂,也不知道這奏樂圖的題名是什麼,但王維見到後就對人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就算這樣,還沒到王維的極致,他還參禪悟理,學莊通道,尤其在佛學方面造詣精深,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和佛學家。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用斜槓青年的表述方式,斜槓來表現區分,那麼是這樣的:王維:詩人/官員/畫家/音樂家/佛學家。《舊唐書·王維傳》就曾說王維和王縉兄弟倆

“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

葷血。”

還寫出類似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雲。”

的禪意詩詞。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因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的特點就是在你認為他很佛系的時候,他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在你認為他寄情山水的時候,他卻又寫下了千古絕唱的邊塞風格詩歌。

王維就像是他的詩一樣,不可名狀。

“萬事不關心”的佛系青年王維,你絕不會想到他會寫出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願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軍。莫嫌舊日雲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勳。”

的《老將行》。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但你以為他會不停地寫下這種慷慨激昂的頌歌時,他卻寫下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的小清新。

你正徜徉在他刻畫的山水之間流連忘返的時候,他卻出塞了,他一生就這麼一次去了塞外邊疆,卻寫下了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的名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一千古名句成為了此後沙漠描寫的“圭臬”, 孤獨、寂寞、悲傷之情與大漠的雄渾景色融為了一體,慷慨悲壯之中又蘊含豁達的情懷。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當你以為王維走進了蒼茫大漠再也走不出去時,他卻又默默地走進那深林明月之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那是王維歷經磨練,寵辱不驚,靜聽花開的境界;那是王維看破紅塵,淡然無慾,波瀾不驚的境界,那是王維忘身物外,遠離塵囂的境界。

“斜槓青年”王維為什麼受人喜歡,不僅僅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樣的王維怎麼能不讓人喜愛,更何況,讀王維的詩,就像是坐在家裡足不出戶就去旅遊踏青一般,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好一幅清淨幽寂的竹林彈琴圖。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好一幅澹遠空靈的空山密林圖。

唐肅宗上元二年一天,王維忽然索筆作書,與親朋故舊訣別,安坐而逝世。

從此,遍插茱萸的兄弟,又少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