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金鶯兒是什麼朝代的

前言:

雨後窗外陰沉,屏風後佳人撫琴,琴音旖旎,訴不盡佳人心中煩悶。古箏,中國最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曾是多少才子佳人魂牽夢縈的存在。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去。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樑,寧知顏如玉。一手好秦箏是可以訴說心事、記載故事的,古箏最早也是起源於秦朝,法學家李斯最喜古箏聲,曾向秦始皇描述了傳統箏歌的生動場面,這可惜一些絕妙的古曲演奏難度過大,或因為改朝換代的原因,早已失傳,好在現代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古箏演奏家,再一次讓秦漢絕響響徹了世界舞臺!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自秦而來,延續今日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古箏就已經出現,在甘肅、陝西等地大受歡迎,李斯曾向秦始皇上諫:

夫擊甕叩缶,彈箏博牌,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琴聲……,

這句話足以證明早在立國之前古箏就已經出現。在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推動下,南北文化交流加密,古箏也流通到了世界各地,從甘肅等地擴散到了山東、江蘇,後來又來到了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隨著古箏音樂不斷的擴散,也受地理條件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流派,這個我們稍後再提。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古箏在秦朝時期一開始只有五絃,後來發展成為了九弦,到了戰國時期成為了十二絃,十二絃的古箏一直流傳到了現代。隋唐時期可以說是古箏發展的巔峰時期,尤其是在唐朝,各種文明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社會風氣開放包容,和世界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古箏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也非常聽古箏,曾在詩中寫道:

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

。為了聽到一首地道的秦箏,白居易也是非常努力了。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敦煌莫高窟中也有過關於古箏的描繪,各種古箏相關的飛天圖數不勝數,記載了古箏的十八中技法,演奏形式也非常的多樣,成為了中國眾多民族樂器中“扛把子”一般的存在。在唐朝以古箏為主題的經典名曲出現了很多,現在流傳下來的有200多首,曲曲都是經典,非常值得大家去聆聽,受絲綢之路的影響,古箏也成為了一種流通的商品,為了讓古箏更好地銷往西域,不少人在造琴的時候會加上一些非常精緻的裝飾,隨著時間的推移,古箏也成為了古代象徵身份和權力的藝術品。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到了宋元時期,古箏的曲風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宋朝人講究樸素淡雅,所以譜曲上也更加的小家碧玉,精緻婉轉,大多數都是哀婉纏綿的風格,並且出現了十四弦、十五絃的古箏,對於古箏的彈奏技巧要求也更高了,許多古箏演奏大家都是出自於宋元時期,就比如關漢卿、金鶯兒、張玉卿等人,都是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後來還出現了雙箏對彈的表現模式,讓古箏的觀賞性變得更高,元代大型歌舞《白沙細樂》就採用了這種表演形式。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一般來說,大多數民族樂器在明清時期都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會走向衰亡,尤其是清朝,漢族文化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扼制。但是古箏確實這些樂器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不論是哪個朝代的統治者,都非常偏愛這種樂器。清朝的古箏不僅僅實現了傳承,更實現了創新和弘揚,將古箏進一步擴散到了民間,為了適應民間氛圍,古箏的音色也改變了很多,用銅弦代替了絲絃,此時的古箏彈奏出來的曲子更加靈動輕盈。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百家爭鳴,南北兩派

前文我們說過,古箏隨著六國統一,從甘肅、陝西逐漸擴散到了全國,此時古箏也因為地域原因分成了許許多多的流派,一共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以“潮州箏”為代表,北派則是河南箏和山東箏,現代古箏流派一般分為九派,每個流派的演奏方式和代表箏曲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作為發源地,陝西箏的風格最還原秦漢時期的古箏,也被稱為秦箏,尤其是在陝西榆林地區古箏根揚琴、琵琶、三絃經常在榆林小曲中出現,雖然古箏在陝西已有兩千年曆史,但是在歷史長河中,秦箏並沒有太大的發展和改變,彈奏的指法依舊屬於古法彈奏,主要使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彈奏,左手基本上不使用滑音和顫音,這也是李斯當初形容的最早的古箏演奏方式。到了近現代,才對秦箏開啟了“秦箏歸漢”計劃,從理論到彈奏技藝都實現了再一次的還原和弘揚,秦箏才得以成功復興。秦箏慷慨激昂,委婉中帶有悲怨,將委婉與急切完美融合。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河南箏的歷史也很悠久了,在東漢時期光武帝建都洛陽,此時的古箏早已在洛陽民間流行,秦箏也隨著遷都流入河南,與當地結合形成了後世著名的中州古調,流芳千古。河南箏的彈奏技巧就比較華麗了,右手從琴碼處開始彈奏,一直流動著彈奏到嶽山處,再搭配以左手的技法,這一彈奏方法稱為“遊搖”,演奏風格渾厚淳樸,深沉內在《箏賦》這樣描述河南箏:曲高和寡、妙技難工,《高山流水》便出自於河南箏。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北派的另一代表山東箏又被稱為齊箏,主要流傳在菏澤依舊聊城地區,菏澤更是被譽為“秦箏之鄉”,出過許多古箏演奏的人才,山東箏大多來自於民間,就比如《漢宮秋月》、《鴻雁捎書》、《風擺翠竹》等等,菏澤的許多古箏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都被戴上了《高山流水》的帽子在全國流行。山東箏多使用“花指”,大指使用頻繁,演奏風格古樸純真。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南方箏的代表當屬潮州箏,主要流傳於廣州潮汕,彈奏風格與指法別具一格,做到了“以韻補聲”,透過左手按音的變化,來讓音階變得更加協調,音律也不同於其他地方,右手彈奏風格流暢華麗,左手指法變化細膩,《月兒高》、《平湖秋月》、《粉紅蓮》都是潮州箏的代表作品。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浙江箏也是南方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被稱為杭箏,在東晉時期興起,傳統的杭箏十五絃,手指佩戴玳瑁製成的甲片彈奏,現在的杭箏改為了二十一弦,彈奏技法結合了琵琶、三絃、揚琴甚至包括西洋樂器的演奏方法,可以說是集百家之所長。杭箏最有特色的技法當屬“搖指”,其實就是利用大指進行細密的搖動來演奏,演奏效果連綿不斷,悠長細膩。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杭箏與南方的絲竹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就比如《雲端》、《四合如意》曲風非常相似,完美的繼承了江南絲竹的明朗細膩、綺麗優雅,如果是秦箏是大家閨秀,那麼杭州就是小家碧玉。除了搖指以外,杭箏還有一個絕活,叫做雙手抓箏,1814年榮齋所編的《絃索十三章》中就描繪了這種雙手抓箏的技法。古箏中也有《高山流水》,但是和古琴中《高山流水》有著很大的差別,只不過剛好同名。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一把古箏,開啟兩千年的文化傳承

1979年,對於古箏愛好者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在江西省貴溪縣的一個古墓群中出土了一把古箏,儲存非常完整,長166釐米,寬17,5釐米,尾寬15。5釐米,兩端各有13個弦孔,這是我國出土最早的古箏,屬於潮州箏一脈,20世紀50年代,古箏再一次實現了中興,大量的古箏新技法和新作品出現,此時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民族樂樂隊,對於古箏的製作材料也進行了改良,以鋼絲為芯弦,外面纏了一層尼龍絲,一舉顛覆了傳統古箏,迅速推廣到了全國。趙玉齋先生參考了鋼琴的演奏手法,將左手的演奏任務發展到了右手同時演奏,開創了現代雙手彈奏古箏的先河。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王昌元先生的《戰颱風》也改良了古箏的彈奏技術,傳統的古箏古曲演奏技巧大多數都是輕揉慢彈,但是到了王昌元這裡卻使用密搖、扣搖等技法來製造除了颱風效果,都屬於古箏的創新技法,讓古箏再一次大放異彩。趙曼琴先生更是大膽的將古箏與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的彈奏技法結合在一起,創立了現代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徹底解決了古箏單手無法快速演奏快速旋律的缺陷,讓古箏的發展更加完整。

回望古箏的兩千年——來自於秦漢的絕響,早已響徹世界舞臺!

在中國緩緩流淌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民族樂器作為文化的載體一直流傳了下來,可以說是我輩之幸,我們也絕不能讓這些優秀的民族絕響就此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古箏的彈奏技法在現代得到了更為完善的發展,在傳承和學習上也更加系統化,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即使沒有學習古箏的機會,也要具備欣賞民族樂器與音樂的能力,並且不斷的弘揚壯大,向世界展示中國古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