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泰坦尼克號在1912年的沉沒,震驚了世界。這艘豪華的遠洋輪船在從英國南安普敦到紐約的首航中,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好的船隻,甚至可能不受到危險的影響。

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後,公眾的興趣和政府的調查,導致了世界的人們,對泰坦尼克號的所有事情展開大規模全民調查的熱潮:從該船最後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到儘管有監督、預防,但整個災難是如何發生的。隨著人們歷史想象力的佔據,泰坦尼克號的神話和事實,很快就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模糊的歷史“真相”。

泰坦尼克號的神話,繼續促進著人們對這場災難的主流理解,比如《冰海沉船》(1958年)和《泰坦尼克號》(1997年)這樣的電影,使一些最流行的、但無法證實的信念,得以延續下去。

傳言:該船被譽為“永不沉沒”的船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泰坦尼克號下水時,當代報紙不遺餘力地宣傳該船的安全性。1911年6月11日的《貝爾法斯特通訊》報道說:“為防止船舶在發生嚴重事故時沉沒,而採取的預防措施是非常的徹底,任何兩個艙室被淹沒,都不會危及船舶的安全”。《造船家》雜誌讚揚了泰坦尼克號的水密艙,稱這艘豪華郵輪“幾乎不會沉沒”,而這句話可能已經被一些普通民眾所接受。

白星航運公司本身從未稱泰坦尼克號為不沉之船,也沒有包括這個詞的廣告。泰坦尼克號所採用的新科學和技術,加上它的豪華,給了乘客、船員和觀察家們,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據報道,一名船員告訴乘客,“上帝自己也不可能讓這艘船沉沒”,隨後他們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根據美國參議院關於這場災難的聽證會,當他們聚集在泰坦尼克號的甲板上時,“幾乎沒有人不感到興奮”,“大多數人似乎都認為,這艘大船是不可能完全沉沒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雖然可能有一些乘客和其他人相信,泰坦尼克號是不會沉的,但它並沒有積極地以這樣的方式出現。當有訊息傳到紐約時,白星航運公司副總裁菲利普·富蘭克林告訴記者:“泰坦尼克號沒有沉沒的危險。這艘船是不會沉的,除了給乘客帶來的不便外,不會有任何問題。”

當所謂的不沉之船的沉沒,所帶來的諷刺意味變得明顯時,這樣的描述只會讓悲劇更加尖銳。災難發生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船不沉的神話,被延續和擴大。

傳言:三等艙乘客被鎖在門後,防止他們登上救生艇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根據美國移民法,泰坦尼克號採取了措施,將頭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的乘客分開。由於擔心來自世界各地的乘客,在美國海岸登陸後會傳播疾病,法律還要求在船的各層甲板之間設定大門。然而,三等艙的乘客有權利在船上的指定區域內自由活動。

雖然三等艙的乘客在泰坦尼克號的船艙裡,無法直接接觸到救生艇,但他們並沒有被積極阻止試圖逃離這艘沉船。事實上,三等艙的乘務員被指示,讓乘客們穿上救生衣,並前往甲板,儘管許多人拒絕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泰坦尼克號上有709名三等艙乘客,大約相當於一等艙和二等艙乘客的總和。由於在這場災難中死亡的三等艙乘客,比他們的上等艙乘客多(三分之二的三等艙乘客喪生),於是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而犧牲的。

在美國對這場災難的調查中,只有三名三等艙乘客作證,而沒有人其他人出現在了英國的調查委員會面前。代表三等艙乘客的律師W。D。 Harbinson甚至斷言:“在本案過程中,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有人試圖阻止三等艙乘客的指控”。儘管如此,包括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在內的沉船事件的陳述,都繼續促使人們指控對三等艙的歧視。

傳言:船開始下沉時,一名軍官向兩名男子開槍後自殺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當最後一艘救生艇(其中8艘是由威廉·默多克軍官委託放下的)從泰坦尼克號上放下時,很少有證人報告說聽到了槍聲。儘管沒有得到“美國參議院調查委員會的86名證人,和英國貿易委員會調查委員會的95名證人”的證實,但很少有幸存者聲稱,看到一名身份不明的軍官在結束自己的生命前,向兩名試圖衝上救生艇的人開槍。

在現實中,有軍官向人群上方或水中開槍,以試圖控制混亂,而這很可能被誤認為是犯規的行為。儘管有關官員的身份,沒有被正式確認,但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泰坦尼克號》,表明默多克官員開了三槍,不過默多克的家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卡梅隆在《泰坦尼克號》中,改編了幾個證人的敘述,將默多克軍官描述為在拯救了300多人的生命後,向兩名試圖強行登上最後一艘救生艇的人開槍,然後自殺身亡。

傳言:當船沉沒時,樂隊演奏了“Nearer, My God, to Thee”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上的八名樂手一直演奏到最後,使命運多舛的乘客們保持理性。樂隊領隊華萊士·哈特利和所有的樂手:西奧多·羅納德·佈雷利、羅傑·瑪麗·布里庫、約翰·弗雷德裡克·普雷斯頓·克拉克、約翰·勞·休姆、喬治·亞歷山大·克林斯、珀西·科內利斯·泰勒和約翰·韋斯利·霍華德,都在這場災難中喪生。

乘客對他們所演奏的音樂,有不同的說法。倖存者艾達·克拉克(Ada Clarke)說她在救生艇上漂浮時,聽到了“Nearer, My God, to Thee”的曲子。然而,克拉克在船沉沒前15分鐘就離開了船,因此很難證實這是否真的是樂隊演奏的最後一首歌。

他們最後的演出時間和後勤也不清楚。在一些描述中,音樂還可以被聽到,直到船上的燈光消失,而其他乘客說,“音樂家們的膝蓋都在水裡,他們經歷了整場磨難,並從一個甲板到另一個甲板”。然而,由於樂隊中有鋼琴手和大提琴手,因此很難準確評估這些是如何發生的。因此,我們不可能知道在泰坦尼克號消失在海上時,他們到底演奏了什麼,以及他們是如何演奏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泰坦尼克號上,樂隊成員的英雄主義,因他們最後的表演而得到了加強。災難中的許多幸存者,都提到了這首最後的音樂,也使人們相信它是當晚聽到的最後曲目之一。哈特利曾經告訴另一位音樂家艾爾萬德·穆迪,如果他在一艘沉船上,他將演奏什麼,因此這種說法支援了該團體演奏聖歌的看法。“我不認為我能比演奏‘Oh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或‘Nearer, My God, to Thee’更好,”據說他告訴穆迪,“這兩首都是我最喜歡的讚美詩,它們將非常適用於這種場合。”

電影讓這個神話持續了下去。在1958年根據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改編的電影《冰海沉船》中,樂隊演奏了“Nearer, My God, to Thee”。這個場景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號》中也得到了重現,他承認他“完全採用了這一場景,並將其放入他的電影中,因為他喜歡這個情節,並讓故事更加震撼。”

傳言:這艘船試圖在創紀錄的時間內,到達紐約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在下水之前,白星航運公司主席J。Bruce Ismay公開表示,他打算讓泰坦尼克號在旅途中全速前進。在船上的伊斯梅,把他的計劃告訴了愛德華·史密斯船長和首席工程師約瑟夫·貝爾。

甚至乘客們也知道,泰坦尼克號的行駛速度,因為當時有傳言說船長和白星航運公司試圖創造一個記錄。雖然伊斯梅可能想推動泰坦尼克號的出名,但沒有跡象表明,他的計劃是讓該船提前到達紐約港,而且這樣做會只會導致泰坦尼克號過早地耗盡煤炭。雖然泰坦尼克號的確切抵達時間,有些變化,但人們基本上認為該船將於4月17日星期三抵達。如果這艘船在16日晚上到達,那麼在天亮之前就不可能停靠。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泰坦尼克號是一個技術奇蹟,它是在海上旅行創新的浪潮中建造的。1907年,白星航運公司的競爭對手庫納德公司宣佈,他們將建造盧西塔尼亞號和毛利塔尼亞號,這兩艘船有望在創紀錄的時間內橫跨大西洋(它們都成功了,並獲得了藍絲帶獎,一個最快橫渡海洋的獎項)。當白星公司推出泰坦尼克號和她的姐妹船不列顛號和奧林匹克號時,它們被設計為豪華和速度相結合,但對後者的考慮比較少。

在該集團內部,存在著明顯的競爭。奧林匹克號首先下水,以大約21節的速度穿越大西洋。而曾經為奧林匹克號掌舵的史密斯船長,有時將泰坦尼克號的速度提高到22節,讓人猜測他是想讓這艘姐妹船,更快地完成跨大西洋之旅。

一些責任也落在了伊斯梅身上。這位商人即使在滿是冰山的水域,也堅持保持高航速,被認為是為了宣傳而明顯忽視了安全。

傳言:一名男性為了上救生艇,而穿得像女人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來自康涅狄格州的股票經紀人威廉·湯普森·斯洛珀,當時乘坐著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他是第一批下船的人之一,在7號救生艇上坐了下來,因為附近沒有其他婦女和兒童。

斯洛珀上救生艇的另一個原因,是女演員多西·吉布森的慫恿。兩人一直在打橋牌,於是她堅持要他加入,最終救了他的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斯洛珀被《紐約先驅報》盯上了,該報指責他因為穿了一件女人的睡衣,才上了救生艇。不過這很可能是因為斯洛珀拒絕接受該報採訪的報復。他只想接受他的朋友傑克·萬斯採訪,而他在《新不列顛先驅報》工作,並且該報在災難發生後幾天,就發表了這篇報道。

在他父親的建議下,斯洛珀沒有對該出版物採取法律行動,不過他的餘生都在為這個故事受到責備。

傳言:白星航運公司主席不顧婦女和兒童的利益,讓他們自己登上了第一艘救生船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白星航運公司的主席,在泰坦尼克號的沉沒中倖存下來,是相對較少的幾個人之一。據說伊斯梅擠進了救生艇,直接越過婦女和兒童以挽救自己的生命。

在英國調查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的證詞中,伊斯梅表示:“在所有的婦女和兒童都上了船,而且所有在甲板上的人都上了船之後,我才在另一條船被放下的時候,上了船。”

委員會後來確定:

伊斯梅先生在為許多乘客提供幫助後,發現右舷的最後一艘船“C”號可摺疊船,正在被放下,而當時那裡沒有其他人。那裡有足夠的空間,因此他跳了進去。如果他不跳下去,那麼他只不過是在遇難者人數上,增加的一條生命,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伊斯梅的家人堅持認為他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並且從未從這場災難的心理傷害中恢復過來。他的曾孫馬爾科姆說:“他一直在問自己,如果有這個機會,他會不會抓住,但是一旦他邁出了這一步,他的生活就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他不得不帶著這個決定生活下去,我想如果他沒有做出這個決定,他將會成為一個英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伊斯梅被媒體描繪成一個懦夫,特別是伊斯梅的敵人之一威廉·倫道夫·赫斯特。關於伊斯梅如何讓他的救生艇遠離水中的倖存者,讓他們自生自滅的故事很快浮出水面,伊斯梅也成為了整個事件的惡棍。

像《冰海沉船》(1958年)這樣的電影,將伊斯梅表現為自以為是的人,雖然沒有明確呼應,但《泰坦尼克號》(1997年)也沒有公開無視這一概念。

傳言:一隻英勇的紐芬蘭狗,在災難發生的當晚拯救了許多生還者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泰坦尼克號上有10到12條狗。其中五隻狗被關在船上的狗舍裡,四或五隻狗留在客艙裡。

大副威廉·麥克馬斯特·默多克在泰坦尼克號上,可能帶著他的狗Rigel,這是一隻大號的紐芬蘭狗,據說它在船上的舍裡度過。當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時,默多克便失去了生命,但根據描述,Rigel被帶進了其中一艘救生艇。據說,正是Rigel的吠叫聲,提醒了“卡爾帕西亞”號救生船在水中的位置,並拯救了船上的所有人。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據說Rigel被“卡爾帕西亞”號上的一名船員收養,他不是叫喬納斯·布里格斯,就是叫約翰·布朗,並讚揚了這條狗的努力。然而,根據記錄,船上的12只狗中,只有3只倖存了下來,而且所有這些狗都很小,足以帶進救生艇。而大型狗,如安·伊麗莎白·伊沙姆的大丹犬,就沒辦法被帶上救生艇。

不過神秘的是,有些人認為沒有默多克把他的狗帶到船上的記錄。其他人則堅持認為,它實際上是史密斯船長的狗。

作為傳說的另一部分,據說伊沙姆在被告知她的狗,不能陪伴她時,她從救生艇上下來,後來在水中被發現時,已經被凍僵了,且沒有了任何生命跡象,而她的手臂還抱著她的狗。

傳言:愛德華·史密斯船長,自始至終都是英雄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愛德華·史密斯船長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發生了什麼,我們並不清楚,但作為對泰坦尼克號和船上所有人負責的人,他確實與船一起沉沒了。有一種說法是,史密斯在船隻沉沒時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自救,而是鼓勵他的船員進行自救。在一些說法中,史密斯抱著一個嬰兒游到水裡,在他死前把嬰兒交給了救生艇上的乘客。

另一位目擊者稱,史密斯試圖自殺,甚至把自己鎖在船艙裡,雖然後來有被送上救生艇,但卻拒絕獲救。

他甩動手臂,像個瘋子一樣的掙扎。不難看出他並不想走,但救他的人(可能是剩下的船上的軍官)堅持,最後他們把他弄到了救生艇上。他瘋狂地看了一會兒,絕望地揮舞著手臂祈求。然後他從救生艇上跳下,跳進了冰雪覆蓋的大海中,而大海則永遠淹沒了他。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這些關於史密斯最後的英雄主義行為的故事,提高了他身後的聲譽,甚至出現了對史密斯在4月14日應該做的事情的質疑。儘管有人聲稱他無視冰山警告,沒有給乘客和船員足夠的時間逃生,並允許救生艇在人數不足的情況下被放下,但關於拯救兒童和為船犧牲的故事,還是佔了上風。

一些城市在泰坦尼克號災難發生後不久,就為船長建立了雕像,以紀念這位被認為已經儘可能多地拯救了乘客的人。

傳言:造船者削減成本,生產出不符合標準的船隻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白星航運公司建造泰坦尼克號大約花費了150萬英鎊,並花了三年時間。該船的設計師亞歷山大·卡萊爾和托馬斯·安德魯斯與位於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造船商哈蘭德·沃爾夫公司合作,採用成熟的技術和工藝來建造一艘船,儘管規模更大。例如,泰坦尼克號的船體和以前的白星航運公司的船一樣,使用了300萬個鉚釘來粘合鐵和鋼。不過發動機是混合推進器,而這在1912年是一個有點新的概念,雖然早在1909年就被證明放在船上是非常有效的。

正如布魯斯·伊斯梅(J。 Bruce Ismay)在美國參議院的調查中所說:“她是造船藝術的最新成果;在她的建造過程中,絕對不遺餘力”。

泰坦尼克號達到並超過了當時的建造標準。然而,在她沉沒後,英國貿易委員會和美國的立法者推動制定更嚴格的造船規定,“以確保海上生命安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在尋求理解和解釋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時,出現了一些理論,認為該船本身是偷工減料的結果。因此在美國和英國的調查中,對用於建造泰坦尼克號的鐵和鋼的潛在弱點,進行了詳細的討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導致該船沉沒的原因的持續調查,使建造者試圖削減成本的觀點得以延續,有時卻忽略了提供足夠的歷史背景。當人們發現泰坦尼克號並不像以前認為的那樣是整個沉入海底的,而是斷成兩截時,這一理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援。

傳言:首次從船上發出莫爾斯SOS求救訊號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泰坦尼克號上的無線接線員受僱於馬可尼公司,該公司仍在使用一種更古老的求救訊號——CQD:CQ是為了引起其他船隻的注意而發出的,D表示遇險。

雖然SOS是在1906年推出的,但操作員在泰坦尼克號上首次使用它,只是作為一個玩笑。據報道,其中一位無線操作員哈羅德·布里德(Harold Bride)對他的同事傑克·菲利普斯(Jack Phillips)說,這是他使用新程式碼的機會。

SOS在泰坦尼克號災難之前就已經被使用了,儘管對其首次出現有不同的說法。1909年,庫納德郵輪SS Slavonia和RMS Republic據說都發出過求救訊號。而根據另一種說法,一艘法國船“尼亞加拉”號可能在1912年3月就使用過這種方法。因此不管怎麼說,在泰坦尼克號災難之前,它已經被使用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那些不太出名的,使用求救訊號的船隻——斯拉沃尼亞號、共和國號或尼亞加拉號,在求救時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關注。而泰坦尼克號則是國際新聞,其使用SOS將該程式碼帶到了航海實踐的前沿。在泰坦尼克號之後,SOS成為首選的程式碼,CQD則不再受到歡迎。

傳言:當晚有多艘船在現場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雖然“卡爾帕西亞”號是第一艘到達現場的船,但附近還有另一艘船——“加利福尼亞”號。根據一些訊息來源稱,“加利福尼亞”號距離泰坦尼克號約20公里,在1912年4月15日凌晨收到了泰坦尼克號的求救訊號,但斯坦利·羅德船長並沒有前往這艘船。即使在羅德船長被告知在頭頂上看到的求救訊號彈後,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擔心穿越冰山密佈的水域,對他的手下和他的船有太大的危險。

羅德斷言他不知道泰坦尼克號會有這樣的危險,而鑑於求救訊號的不一致性,這可能是真的。卡利福尼安號屬於萊蘭航運公司,該公司有一套不同的遇險呼叫系統,而泰坦尼克號沒有遵守國際標準。

有說法稱,泰坦尼克號上的船員,在那個命中註定的夜晚,看到了加利福尼號的燈光,但鑑於距離遙遠,對另一艘船的存在仍有疑問。一艘可能的船,是挪威的薩姆森號,但它沒有無線裝置,而且當時正在非法捕獵海豹。

在泰坦尼克號災難發生後,薩姆森號的大副亨利克·奈斯告訴記者,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晚,他的船就在泰坦尼克號的視線範圍內。他聲稱他沒有意識到危險,如果他和他的船長知道這艘船的命運,他們就會進行干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加利福尼亞號”可以幫助到泰坦尼克號,但卻沒有幫助它的想法,被認為是羅德船長的失敗,同時也提升了亞瑟·羅斯特朗船長的英雄主義,因為他駕駛著 “卡帕西亞號”號飛奔到泰坦尼克號災難現場。

就薩姆森號而言,奈斯的故事有不一致之處,但他也表示,4月14日,附近水域有多達8艘船。他甚至聲稱“附近有美國人”,而這讓人們更加猜測,在那個致命的夜晚,到底有多少艘船靠近泰坦尼克號。

傳言:美國廣播公司的大衛·薩爾諾夫,是第一個收到訊息的人

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的14個神話,似乎都無法證實其真實性

事實:1912年4月14日,大衛·薩爾諾夫到底聽到了什麼,至今仍不清楚。他當時在紐約市Wanamaker百貨公司的頂層,擔任無線電操作員,但他擁有的無線裝置,被認為太弱,無法接收來自泰坦尼克號的訊號。他有可能聽到了來自離岸邊較近的船隻,即奧林匹克號的報告。雖然薩爾諾夫堅持說他給《紐約時報》打電話,告訴他們泰坦尼克號的命運,但沒有任何當代報道,將薩爾諾夫作為訊息來源。

薩爾諾夫可能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後的一整天內,傳遞了關於該船的資訊,但這應該是在訊息已經傳開後發生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話:大衛·薩爾諾夫在1923年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聲稱他是在紐約擔任無線接線員時,第一個聽說泰坦尼克號沉沒的訊息。他說,在Wanamaker百貨公司上班後不久,他就開始接聽求救電話。後來,他據說與“卡爾帕西亞號”(Carpathia)取得了聯絡,該船接收了災難中的倖存者,並將他們的名字公佈了出來。

不過到最後,薩諾夫究竟在多早的時候,就轉達了關於泰坦尼克號的資訊,仍然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