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下“修禪”是種怎樣的體驗?

富士山下“修禪”是種怎樣的體驗?

禪宗,中晚唐之後漢傳佛教的主流,在13世紀傳到日本,成為鎌倉時代佛教的一大主流。今天日本的很多寺廟仍維持著“禪宗”的“坐禪”“寫經”“法話”等修行傳統,同時還讓造訪寺廟的香客或遊客進行體驗。不久前,我在富士山下歷史悠久的一座曹洞宗寺廟“可睡齋”裡體驗了一回日本禪宗的“修行”。

1

可睡齋位於靜岡縣西部的袋井市萬松山上,與富士山相望,處在古來橫貫本州島的交通要道東海道的正中央,創始於1401年。日本的禪宗分天台宗、曹洞宗、臨濟宗三大分支。說起三大分支的勢力寡眾,與在中國是“臨天下,曹一角”相對,在日本則曹洞宗佔上風,是“曹天下,臨一角”。

可睡齋正是曹洞宗在東海道上屈指可數的名剎。說起寺名可睡齋的來歷,還有一段小故事。該寺原名“東陽軒”,可睡齋是德川幕府的開創者德川家康命名。據史載,該寺的第11代住持和尚在德川家康年幼時曾於戰亂中救了家康及其父親的性命。

德川家康在當地受封以後,特意設宴感謝救命恩人。而這位和尚卻不拘小節地在宴席上打瞌睡。德川家康見此情景不但未怒,還欣喜曰,“和尚見我如愛兒,故而安心而眠。我喜此親密之情,和尚應眠。”德川家康便賜該寺可睡齋之名。自此,來該寺修行的“雲水”(修行僧)越來越多,香火也愈加旺盛。

從東京乘坐新幹線約1個半小時到靜岡掛川站,轉乘當地巴士20分鐘上萬松山。我們造訪時正是陽春三月,“萬松山可睡齋”山門在綠茵環抱之中。木門樓,鋪灰瓦,有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四角飛簷,每一角上都有一脊獸,簷下正中是“萬松山”的匾額。

住持向我們介紹,日本曹洞宗是由鎌倉初期的僧人道元前往中國取得真傳後,於1226年回到日本之後創立。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在著名的得獎致辭《我在美麗的日本》中引用和歌“春花秋月夏杜鵑,冬雪皚皚寒意加”,這首和歌題為《本來面目》,作者即為道元。

道元倡導的會禪要訣為“只管打坐,即心是佛”,後人稱之為“默照禪”。據住持介紹,這是從佛祖釋迦牟尼到六祖慧能單傳的“正法”,也是該寺秉持的“宗旨”。

2

我們體驗的第一項就是坐禪。禪寺中有三默道場,坐禪堂、東司(廁所)、浴室,必須保持沉默不語。小師父領我們行至禪堂,從左側門柱旁,先邁左腳進入,然後雙手合十低頭行一禮,之後是以右包左的抱拳姿勢移動至各人修行的一方空間前。這方空間叫做“單”,就是禪榻上一人一榻榻米大小的空間,修行僧坐禪、飲食、睡覺都在這裡。

準備坐禪,第一步是整理“坐蒲”,也就是坐墊,這種坐墊不是扁平形,而是有相當高度的圓柱體。小師父教我們落座於坐蒲一半處,用手幫助雙腳收攏到坐蒲上,右上左下,腳不可觸碰禪榻前的橫樑,因為那是放齋食的地方。

坐定之後,用手旋轉坐蒲180度至面壁方向,雙手合十向左右點頭示意,這叫“鄰座問訊”。接下來,雙手做出四指相疊,拇指指尖相對的“法界結印”手勢,也就是我們看到佛像經常採用的手勢,坐禪就正式開始了。

首先是“調身、調息”。身體依次向前後左右微微搖晃調整後,挺直脖頸腰背,如頭頂被天花板上一根線牽引,雙肩放鬆,開始“丹田式呼吸”。這時禪堂裡會響起“止靜鍾”,一共三次,這是坐禪開始的訊號,由此就不能再有人出入禪堂了。時間一般是“一炷香”,也就是約30~40分鐘。

坐禪時還有一儀式,叫做“警策”,對修行人的懈怠放鬆進行提醒。坐禪中如果睏倦或者姿勢懈怠,抑或心有不寧,擔任“值堂”的師父就會用木警策敲打修行人右肩一次。也可以自己要求師父敲打,暗號是手勢由結印變為合掌。接受警策之後,應合掌向左、前傾身,調整姿勢。

最後坐禪結束時也左右搖振身體,意為放鬆。傳說達摩曾面壁9年。

小師父說,坐禪不同於冥想,而是要體驗“無心”。現在日本不少禪寺都接受非僧人入住,進行幾天甚至3個月以上的常駐修行,並且不需要“佈施”(納金)。似乎有為忙碌、壓力山大的現代人調養身心的濟世之意。

在這裡修行的僧人也各有身世淵源。教我們坐禪的小師父不到30歲,他告訴我們,自己原本大學畢業在一般企業就職,因為父親是寺廟住持,需要他繼承家業,所以開始在各地禪寺修行,累計修行幾年就回自家寺廟做幫手。

他一臉開朗的笑容,一點也沒有中國寺廟僧人那種遁入空門的“緣滅”之感。日本僧人可以成家並且不禁止吃葷喝酒,正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除了坐禪,寫經也是修行僧的重要日課,並且也留香客和遊人體驗。其做法是將透明的和紙蒙在經書字帖上描寫,跟中國小孩初練毛筆字的“描紅”類似。

對於為什麼不是臨帖而是描紅,可睡齋的師父解釋說,“因為寫經重在‘無我’和‘忘我’,有的人字寫得好,有的人不那麼擅長,擅長的人也有不喜歡寫的字,如果自己臨寫而不是描寫,就會意識到這些,無法真正忘我。”據說日本的幾位前首相也透過寫經來靜心。

寫經跪坐正姿,首先跟師父一起讀經,由此進入修行的心境。“現代人平時不拿軟筆,總會有些寫亂,但堅持集中精神意念,漸漸就會變好。”師父說,一般體驗者長時間正襟危坐,會難以堅持,在這點上日本禪寺的做法很寬容,允許體驗者根據自己的節奏休息。

寫完,最後竟然是許願,也可以說是為了實現願望而寫經,足見佛教在日本的現實性。

3

除了坐禪、寫經、法話這些日課,曹洞宗的禪寺還特別重視日常生活的修行。開創人道元禪師在其著作《正法眼藏》中對飲食、入浴甚至洗臉、洗手的方法都有具體指導。因此,在這裡,飲食也是修行的一環。日本禪寺的齋食叫做“精進料理”。

體驗精進料理之前,我們被允許參觀可睡齋的廚房。廚房叫做“典座寮”,總廚叫做“典座”,所有廚師也都是僧人。可睡齋的典座小金山泰玄師父從事烹製精進料理已經40年,是遠近有名的精進料理廚師,還有其他寺廟的僧人來學藝。他告訴我們,精進料理的食材不僅不用動物,認為植物也具有寶貴的生命,也分外珍惜,比如蘿蔔,葉子和皮都不扔掉而是另作菜,“這與現在的環保意識也相符合。”

另外,精進料理秉持中國的藥食同源的觀念,認為食用時令蔬菜對身體最好。食材來自以寺廟為中心的四里八方,也即與袋井相鄰的掛川、浜松等地。小金山師父笑說,這也與現在的“當地產當地銷”的理念一致。看來,日本僧人不僅可以結婚生子,對於優秀理念更是“與時俱進”。

參觀過廚房,終於到了品嚐的時候。乍一看頗為吃驚,因為它一點也不簡素,反而是料亭料理華麗精緻的模樣。我數了數,一共13個小碗碟,菜碟裡還有五六種不一樣的蔬菜,五顏六色充滿季節感。

小金山師父自豪地介紹說,即使是沒有時令的豆腐,也要做出“季節感”來,在豆腐裡混入一種時令食材——春天加入櫻花瓣,夏天是枝豆,秋天以後就是新鮮芝麻。我們去時正是陽春,便吃到了櫻花豆腐,擺在同一盤裡的還有裝飾著牡丹花瓣的瓊脂小甜點,也是因為寺裡牡丹正開。此外,用花入食的還有放入櫻花瓣和櫻花葉的米飯,以及加入當地名產蜜瓜的羊羹等等。

小金山師父說,修行僧們的早餐只是粥,但也要用差不多一小時進食,這也是一種修行過程,而精進料理更是要一點點慢慢細細品嚐,把所有碗碟都吃得乾乾淨淨。“將食材當作生命細心烹調和飲食,感受其中的自然和時令。”

“坐禪、精進料理、寫經,體驗這些禪寺傳統,能夠提高五感的靈敏度和控制力,喚起自身內在的力量。”“這是一個讓人回到瞭解自身、信賴自身的原點的地方。”翻看可睡齋的體驗者留言簿,類似這樣的感言比比皆是。如果到富士山下靜岡一側,不妨去體驗一下日本式的晨鐘暮鼓、禪房花木中打坐寫經的忘我一日。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路,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富士山下“修禪”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