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炯有幾十萬兵,還有北齊、突厥和南陳幫助,為何68天就敗了

周宣帝去世時,當時當皇帝的是周宣帝那個九歲的兒子宇文闡。顯然,他不可能處理朝廷事務。因此朝廷中的大小事務,都由周宣帝的老丈人,也就是宇文闡的外公楊堅來主持。

尉遲炯有幾十萬兵,還有北齊、突厥和南陳幫助,為何68天就敗了

事實上,在周宣帝剛剛當皇帝的時候,朝中大小事情就已經由楊堅來主持了。那時候周宣帝還不到20歲,但是他特別不想當皇帝,只想玩樂。所以把皇位讓給只有7歲的兒子宇文闡,他當太上皇。朝中的大小事務,周宣帝就完全交給楊堅來處理。

周宣帝一門心思吃喝玩樂,最後僅僅過了兩年時間,就把自己的身體完全掏空,21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這樣一來,整個北周朝廷,事實上就完全由楊堅來掌控了。

楊堅把控朝政,其實就已經想當皇帝了。雖然宇文闡名義上是他的外孫,但是並沒有血緣關係,並不是他的親外孫。因為宇文闡的母親朱滿月並不是楊堅的女兒,只是因為朱滿月和楊堅的女兒楊麗華都是周宣帝的皇后,楊麗華是大皇后,因此,楊麗華就成了宇文闡的嫡母,楊堅也就憑著這種身份,成為宇文闡的外公。

楊堅雖然掌控了朝中大權,但是想要奪取外孫的皇位,要奪取外孫的皇位,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當時北周實行的是八柱國制度,在朝廷中掌控權力的大臣,不可能只有一個人。北周當時的貴族非常多,大家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各自都擁兵自重。所以楊堅想要奪權,大家自然不同意。其中,尉遲迥就是一個這樣的重要人物。

楊堅非常害怕尉遲炯,因此想以會葬的名義,把尉遲迥調回來。就是說,周宣帝去世了,尉遲炯得一起回來,商量安葬周宣帝的事情。尉遲迥當然也算是一個老江湖,明白楊堅召他回去,基本上是有去無回,所以就不回去。

尉遲炯有幾十萬兵,還有北齊、突厥和南陳幫助,為何68天就敗了

尉遲炯不回去,於是楊堅就派出兩個使者前去向尉遲炯說明情況。而事實上,這兩個使者是要殺掉尉遲迥的。不過,尉遲炯又一次拆穿了楊堅的陰謀,因此提前把這兩個人殺掉了。

這樣一來,這也就意味著,尉遲炯公開和楊堅作對。當時尉遲迥擔任相州總管,他登上城牆的北樓,號召大家說,楊堅才能平庸,但是挾持幼主,號令天下。顯然,他的目的就是要奪取皇位。所以,我們不能夠讓他的陰謀得逞,我們要組織起來,打敗他。

由於尉遲迥在朝廷中的威望非常高,同時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因此大家都擁戴他。同時,尉遲迥的一些親戚朋友、關係密切的各州的刺史,也加入進來。再加上尉遲迥所管理的十個州,尉遲迥的侄兒尉遲勤所管理的四個州,尉遲迥當時的軍隊的人數,達到了數十萬。

同時,尉遲炯想要獲得成功,還向北聯絡北齊、突厥,向南又聯絡南陳,讓大家一起騎兵。可以說,這樣一來,尉遲炯的勢力相當強大,四面八方的軍隊都被他聯合起來,準備一舉打敗楊堅。

但是,楊堅僅僅任命韋孝寬為元帥,帶軍前去和尉遲迥的軍隊作戰,卻很快就把尉遲迥給打敗了。尉遲迥從起兵到被打敗,前後只有68天的時間。要知道,尉遲炯也是一個南征北戰的將軍,可是為什麼,僅僅在68天的時間裡,他就損失了幾十萬人呢?

尉遲炯有幾十萬兵,還有北齊、突厥和南陳幫助,為何68天就敗了

尉遲迥之所以失敗,除了軍事原因以外,我認為還有三個原因。

一、兒子不和。

尉遲炯晚年的時候,由於娶了一個新的妻子王氏,因此他的兒子們互相之間很不和睦。尉遲炯兒子們不和睦,也造成了他的手下不和睦。雖然有很多人擁戴尉遲迥,但是他們互相併不能協同作戰,因此,尉遲迥在作戰過程中,不能夠統一協調,最終就敗仗。

二、勾結外敵。

除了兒子們不和睦以外,尉遲迥之所以失敗,與他所採用的戰術措施的錯誤是分不開的。尉遲炯當時聯絡了北齊、突厥和南陳,但是這些勢力是長期和北周作戰的,尉遲迥聯合這些人和楊堅作戰,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在勾結外敵作亂。尤其他在連線南陳的時候,還和人家約定劃江而治,這就是賣國賊了。

所以,雖然一開始他在輿論上獲得了大家的支援,但是後來,輿論就倒向了楊堅那邊,大家都不支援他了。

三、擅立幼主。

時尉遲迥在起兵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打擊楊堅,而是扶持了趙王宇文招的小兒子為皇帝,以此號令天下。北周本來是有皇帝的,尉遲迥卻要另外扶持一個皇帝起來,這樣做不就是明明白白的造反嗎?畢竟北周的皇帝宇文闡,是他的爹周宣帝禪位給他的,屬於正當的皇帝,並不存在什麼爭議。尉遲迥另外扶持一個皇帝起來,明顯就是為自己服務。所以,這完全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此大家當然都不支援他了。

(參考資料:《北周書》《隋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