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清代鄭板橋有詩云:“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天道酬勤,只有咬定青山不放鬆,才會有收穫。許多人在做事時,開始比較謹慎,過不了多久,就鬆懈下來了,有的人對大事、難事,比較謹慎,對小事、容易的事就疏忽。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何才能做到善始善終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一個比鬼谷子還要神奇的人物)所作,全文1336字,包含了作者修身正己,為人處世,領導謀略,治國安邦的四大思想體系。被民間視為奇書,天書,也有人說素書是天下謀略第一奇書,謀略秘籍。素書的第一授予者是張良,張良在得到素書後,運用其中的智慧輔佐漢高祖劉邦定天下,於是後人稱讀《素書》“可為帝王者師”,那麼究竟有多神奇呢?

都說小謀謀事,中謀謀局,大謀謀人。這本書講的正是經營人心,以人為本,素書通篇精簡,字字珠璣,句句經典,哲學指導性非常接地氣,與其說是天書,不如說是生活中的一些大道理,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也常需要自省的修為。素書還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地方就是,它指出了世人應該避免的一些行事雷區,以及應對策略。今天,我們就開始逐一來學習素書的精髓,見識一下什麼叫做真正的深謀遠慮。能學到一二,將終身受益!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經典語錄四十二:“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堅定不移、剛正不阿,才能建立功勳。勤勉不怠、文雅善良,方能善始善終。

“誠意正心,修身之本;克己復禮,養德之先。常懷謹慎之心,居安慮危,得寵思辱,便是保終無禍患。”

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指事物進展到尾聲的時候切勿疏忽大意,以防前功盡棄。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戰國時期,秦國國富民強,氣勢最盛。秦武王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便以驕色示人。一謀士見勢不妙,便進言提醒秦武王道:“詩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指的是把持到最後關頭最困難,今天的霸業是否能成,還得看各方諸侯是否出力,然而大王現在就沾沾自喜,以驕色示人,而忽檢視霸業的準備,若讓他國知道了,受諸侯攻擊的恐怕非楚國而是秦國了。”但是秦武王沒有聽進謀士的勸告,因此,他的霸業只維持了短短的四年。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真正做到善始善終、居安思危的,要數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常對左右說:“治國之心猶如治病,病人希望儘快痊癒,求醫心切。如果病人能認真聽從醫生的囑咐,配合治療,病就痊癒得快,反之,恐怕就會是病情惡化,甚至喪命。治國也是同理,要想保持天下安定,就得事事謹慎,若在關鍵時候有疏忽,必招亡國之禍。現在天下的安危全置身於我一個人肩上,所以,我要謹慎地警惕自己。檢點自己的言行,加緊努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過:“我們在一生中,所想做的事不一定都能成功,而尤其是新興的事業,那更沒有把握了。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遇到失敗,千萬不要灰心,仍然要繼續做下去”。他正是秉持著這份堅持,才收穫了在哲學領域的成功。

其實,他曾經的經歷也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做一個開始的決定,總是很容易,但當事情逐漸地發展下去時,人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了,沒有時間、外界干擾、條件不允許,分歧也在此產生。很多人開始動搖,開始心存疑惑,我真的能做完這件事嗎?接著開始氣餒、灰心喪氣,隨後便是退縮與放棄,成功就此夭折。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生多成於慎而敗於縱,如何才能善始善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天道酬勤。凡事只要堅持到底、始終如一,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只要你兢兢業業,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功的道路上便會有你的身影。

《素書》可以解決人在社會中行走所遇到的幾乎所有尺度問題。它能教你做到“隨心所欲不逾矩”。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