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六大名著為何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是什麼?

前言: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許多經典名著,這些名著是古代文學家嘔心瀝血之作。說起名著,大家印象中最為深刻的就是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

這四本名著在建國之後就被奉為經典,國家倡導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應當仔細閱讀,瞭解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

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一開始是選擇了六本名著,但是最後卻刪減掉了兩本,而且這兩本書也稱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那為何要把他們刪除呢?

一、內容引起爭議,最終決定刪除

明清時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四大名著中有三本成書於明朝,《紅樓夢》成書於清朝。清朝的文學作品也十分繁盛,《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都是當時鼎盛的小說,但是建國的時候這兩部作品卻被排除在外。

按照知名度而言,這兩部作品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並不比四大名著差,之所以將他們刪除,第一點原因是內容存在爭議。

《聊齋志異》現如今被翻拍成了許多影視作品,大多是藉由人鬼之情來表達對自由愛情的嚮往。

在這部小說中愛情是一個著重描寫的內容,而且大多是描述人鬼情,因此當時國家考慮,這可能會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再三考慮後將它刪除。

畢竟青少年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所以擔心受到其影響。

其實在《聊齋志異》中,描寫的內容大多是積極向上的,有對貪官汙吏的抨擊也有對封建禮教的對抗,只不過是藉由人鬼愛情故事來展現,所以被人們所誤會。

雖然這部作品沒有被列入四大名著之內,但是它依舊有很高的知名度。

由此可見,它的作品質量並不差。

《儒林外史》主要採用批判和揭露的手法,揭示了當時官吏貪汙腐敗以及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抨擊。作者觀點明確,語言犀利,因此此作品備受推崇。

但是建國之初考慮到這部作品大多是批判之詞,而且內容繁多,所以經過審慎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將它刪除

二、出版受限,無奈放棄

經過多年抗戰,建國之初我國資源相對緊張,所以印刷條件有限。

當時國家下令要印刷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陶冶人們的情操。當時因為能力有限,所以大家只能從這六本中有取捨的進行選擇,在大家的一番商議下,決定將《儒林外史》以及《聊齋志異》延後出版。

之前也提到過,這兩部作品的篇幅很長,如果要出版就需要進行刪減,這也是一項繁瑣的工作,所以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這兩部著作還是沒有入選。

這其實也是當時不得已之舉,受限於資源短缺,所以只好刪掉這兩部作品。

四本名著出版之後社會的反響很好,隨後待資源緊缺問題緩解之後,國家也出版了後兩部作品,但是社會上已經普遍認定是四大名著,所以後兩部作品的知名度並沒有那麼高。

其實不管最後是四部作品入選還是六部作品入選,我們都應當熟讀這些優秀著作,他們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對於我們日後的學習有很大助力。

結語:

後兩部作品沒有入選多少有些遺憾,但是我們不應當因為它們沒有入選就忽視其重要性。這些優秀著作中有無數的寶藏待後人去挖掘,所以我們要抱著真誠的態度去學習和閱讀這些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夠從中獲益,並且體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