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特諭手跡

《三希堂法帖》全稱為《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皇家御藏似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初年由乾隆帝敕令朝臣編刻的一部大型叢帖。乾隆帝喜好書法,遍習諸家,又傾力蒐集前賢法書。明亡之後,許多官室書藏流於民間。清康熙後,多次下詔搜討,至乾隆則愈加著意,致令歷代名家墨寶多羅致官廷。其最為珍貴者,當屬流傳近一千五百年的“書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及王瑜的《伯遠帖》。此三帖被乾隆視為希世之寶,特於故宮養心殿內闢“三希堂”珍藏。至乾隆十二年,遂命大學士、吏部尚書梁詩正等人,將其時內府所藏魏晉至明代的法書編次成卷,召工匠摹勒上石,因三希堂王氏三帖也被收入,其餘法書亦皆出自皇府,故稱《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簡稱《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法帖》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集歷代法書成就之大成的一部大型叢帖,以歷史順序編纂,幾乎囊括了當時清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跡珍品,如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懷素、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帶、趙孟順……由於是皇家藏本,皇帝特諭,主編纂官梁詩正等又是當時書法名家,所以《三希堂法帖》選擇極精,成為海內外書法愛好者的至尊藏品。

為滿足廣大書法愛好者的需要,促進我國傳統書法藝術的普及、提高和發展,現特從《三希堂法帖》中將清·乾隆特諭手跡,呈獻給廣大書法愛好者,以便鑑賞和臨摹。

清·乾隆特諭手跡

清·乾隆特諭手跡

清·乾隆特諭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