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引言:

中學時代,我們都學習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從歷代文人到我們,桃花源都是我們心嚮往之的人間仙境。但桃花源實際上有其歷史背景和歷史原型。隨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桃花源記》版畫)

一、“桃花源”與塢壁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捕魚的武陵人偶然間透過一個山隘,進入一個秘境。這裡“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裡面的人彷彿過著上古時期人民一般的生活。當武陵人問及他們從哪裡來?他們回答說自己是“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在陶淵明的筆下,這裡是一個與現實世界相隔很遠的地方。很多人認為桃花源是他心中的一個理想世界。但實際上,桃花源一定程度上是對現實存在的真實反映。

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國畫 桃花源)

早在秦漢時期,形成了鄉、亭、裡等基層組織,但是這些組織軍事能力有限,無法在動亂時期保護百姓。而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宗族觀念和聚族而居的傳統,使他們在戰亂年代有所依靠。每逢兵災,百姓都會在鄉里大族的組織和帶領下,尋找出路。有的大族會舉族選擇一個實力強大的軍事勢力作靠山,如曹操的著名戰將李典、許褚都是舉族投奔曹操政權。有的大族則會舉族逃往山林或地勢險要的地方,據陷而守。西漢末年,王莽改制引起全國性的戰爭,南陽大族樊氏就在族長樊宏的帶領下“

與宗家親屬作營塹自守,老弱歸之者千餘家”

。這些選擇據險而守的族群所處之地,史書稱之為“

塢壁

”。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在為《資治通鑑》作注時,對其解釋為:“

城之小者曰塢,天下兵爭,聚眾築塢以自守,未有朝命,故自為塢主”。

二、塢壁的結構

兵荒馬亂,盜賊四起,國家的法令制度在戰亂中崩潰,人民的生命安全與生活秩序無法得到保障。所以塢壁內部均會制定一套實用的規則,將塢壁內部的流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齊心協力、且戰且耕的堅強組織。首先,塢壁最為強調的就是儒家的宗法觀念,《宋書·王懿傳》記載:

“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里所容。

”塢壁不能拒絕遠來投奔的流民,尤其是同姓同族之人,否則就會被斥責為“不義”,不為整個大環境所容。故塢壁一般以宗法關係為紐帶,以鄉里大族中有威望、人人信服的豪傑作為首領,以該族的宗族和賓客作為核心,並且極力招納當地有名氣計程車人和武士,基層則為鄉里百姓和各地來投奔的流民。塢壁主與基層流民的關係,除了冷酷的階級關係,還籠罩了一層儒家宗法和鄉里人情影響下產生的義氣關係。

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與塢壁性質相同的 土樓)

塢壁內部的鄉規民約往往也圍繞儒家思想而展開,漢末田疇所立塢壁就規定:“

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餘條。又制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

”。在塢壁內部,往往有等同於法律的鄉約,犯罪會受到處罰,存在各種程度的刑罰。同時,塢壁內部也會開設學校實施教育功能,同時對於傳統儒家婚喪嫁娶之禮也十分重視。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尊老愛幼必然在塢壁內得以踐行,所以“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塢壁內基層有邑里這樣的基層群眾組織,選舉賢人進行基層管理,指揮生產和勞作。

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西歐中世紀莊園)

在過去一個時期裡,人們往往過於強調塢壁的階級性,認為塢壁是豪強壓迫自耕農的冷酷場所。實際上,塢壁是戰亂年代流民自治的組織,塢壁裡固然存在階級關係,但它也不像歐洲中世紀貴族統治的封建莊園,農民是貴族的奴隸與僕人。在塢壁之下,儒家傳統的宗族觀念發揮很大作用,大族要規劃生產與軍事組織,同時還需同外部勢力做好外交協調工作。大族肩負起保護小家庭的重任,小家庭自然也要為塢壁承擔生產和軍事義務。同時,小家庭是自願加入塢壁的,因為在戰爭年代,個體只有依靠群體力量才能保全。

三、塢壁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大地陷入了持續的戰亂泥沼。尤其西晉末年,五胡入華,漢族政權面臨著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外族入侵,晉室被迫南遷到江左。不同於以往爭雄的戰爭短期可以結束,北方地區則陷入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中。在狼煙四起、異族殺戮成習的環境裡,百姓更是命如草芥。有的大族率領族眾隨晉室南遷,有的則大族則舉族遷入山澤,建立塢壁。普通百姓往往會選擇追隨當地大族以求生存。《晉紀》記載:“

永嘉大亂,中夏殘荒,堡壁大帥,數不盈冊,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可知西晉亡後,中原遍地塢壁。

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影視劇 強宗)

胡族統治者佔領中原地區之後,擺在面前一個巨大的難題就是遍地林立的塢壁,而塢壁大多對於晉室有很強的留戀感。東晉名將祖逖因聞雞起舞的事蹟而廣為人知,他曾率軍北伐,在黃河南部的塢壁支援下,“

黃河以南盡為晉土

”。但由於東晉內部的權力鬥爭和南北實力差距,北伐很快失敗。所以影響胡族統治的塢壁,面臨著重大危機。後趙君主石勒曾把主要精力放在消滅塢壁上,二三十年間消滅了中原數十個大型塢壁。後來,雙方選擇了妥協,胡族政權承認塢壁的存在,對其塢主封以官爵加以籠絡;塢壁則要服從於政權,向政權交納賦稅。

陶淵明筆下的仙境“桃花源”,其實是殘酷歷史中的溫情映象

北方亂局在經歷數輪的整合後,被北魏統一。北魏初期採取強制遷徙塢壁人口的措施,損害了塢壁內漢族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塢壁聯合反抗。所以北魏政權為取得塢壁的支援,不得不採用前代胡族政權的策略,命塢主以宗主的名義督護地方,即著名的得“宗主督護制”。直到北魏孝文帝時,國家長久穩定,才有實力對塢壁下手,將宗主督護制改為中央在基層設定官吏的三長制。

文史君說:

陶淵明曾留下這樣的詩句:“

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而詩中歌頌的主人公正是漢末的大塢壁主田疇,陶淵明所推崇的的“節義”,正是田疇在塢壁內實施的不分彼此、共同生產、共同消費的措施。加之陶淵明生活於東晉末年,在當時民族對立與夷夏之防民族觀念影響下,此時北方漢族士人主導的塢壁,他定不陌生。雖說經過了文學的美化,但我們依然可以在《桃花源記》中找到一點塢壁的影子。

參考文獻:

趙克堯:《論魏晉南北朝的塢壁》,《歷史研究》,1980年第6期。

趙克堯、許道勳:《“桃花源記與詩”與歷史實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4期。

韓昇:《魏晉隋唐的塢壁和村》,《復旦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