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裡真實的杜鵑鳥為什麼會有一個“惡鳥”的標籤

民間傳說的杜鵑鳥

傳說在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把帝位讓給消除了水患的功臣,自己隱居於西山中,教民務農。他死後化為子規鳥(就是杜鵑鳥,又稱布穀鳥,也有的稱為杜宇鳥),每到春天,發出“布穀”“快快布穀”的叫聲,以提醒人們及時播種。

它那徹夜不停的悲啼,淒涼哀怨,讓人們不由得千愁萬緒、遐想連篇,由於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看起來就像是過度勞累、“啼”得滿嘴流血。

自然界裡真實的杜鵑鳥為什麼會有一個“惡鳥”的標籤

每到春天,杜鵑鳥會發聲提醒人們及時播種

詩人筆下的杜鵑鳥

長時間以來流傳了很多“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悲情詩篇。例如: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意思是,“這裡從早到晚聽到的都是什麼聲音呢?(是)杜鵑鳥泣血的啼叫和猿猴悲怨的哀鳴”。

清代曹雪芹在鉅作《紅樓夢》的《葬花吟》中,寫下“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描述了“黃昏時杜鵑黯然神傷、默默無語”的悲涼情景。

唐代另一位大詩人李商隱也寫過“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佳句,莊周嚮往自由快樂的蝴蝶,卻把美好的心願託付給杜鵑”,這裡也有把杜鵑鳥視為吉祥鳥的意境。

自然界裡真實的杜鵑鳥為什麼會有一個“惡鳥”的標籤

古代詩人把杜鵑鳥視為悲情和吉祥的鳥

自然界裡的杜鵑鳥

不喜詩情畫意的學者評價杜鵑鳥為“最無恥”“最惡劣”的鳥,這是為什麼呢?

這和杜鵑鳥孵育後代的特性有關。世界上約有50種杜鵑會在別的鳥窩裡下蛋,這種巢寄生現象,學術上稱為“孵卵寄生性”,由此杜鵑落得了一個“不願撫養親生孩子”的壞名聲。

自然界裡真實的杜鵑鳥為什麼會有一個“惡鳥”的標籤

自然界裡杜鵑鳥的真實特性

通常杜鵑成鳥會選擇外形和習性接近的雀形目鳥類作為寄主,靠義親為自己孵化和育雛,憑藉不同的適應性來增加幼雛的成活率。同時為了減少被寄主發現和拋棄的風險,杜鵑鳥會將鳥巢中相同數量的寄主的卵或幼雛推出巢外,而且杜鵑鳥的幼鳥出殼更早,也會把別的幼鳥幹掉,獨享義親的孵育,而寄主自己的後代卻繁衍困難。因此杜鵑也被貼上了“惡鳥”的標籤。

自然界裡真實的杜鵑鳥為什麼會有一個“惡鳥”的標籤

為提高 幼雛成活率,杜鵑鳥揹負“惡鳥”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