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丁儀怎麼死的 三國

最近熱播的大劇《三國機密》中馬天宇扮演的漢獻帝有一段帶著皇后伏壽,還有曹丕三人行去袁紹大本營鄴城的英勇經歷。當然這些都是小說家言,不過是馬伯庸杜撰出來的虛構情節而已,歷史上的漢獻帝從開始到結束,一直就是個傀儡,在許都做曹操的傀儡可能還是他傀儡生涯中最幸福的時光。

在鄴城,漢獻帝結識了當時在袁紹陣營的大儒崔琰,也就是劇中說的崔公。在鄴城,崔琰被漢獻帝的風采折服,幫助他度過危機。後來,曹操平定河北之後,崔琰也歸降了曹氏。崔琰出身的門第很高,是清河東武城人,即今天的山東武城縣。清河崔氏起源於戰國時代齊國公卿,兩漢時代一直是望族,清河崔氏是東漢一朝有名的世家大族。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馬天宇版漢獻帝

崔琰年輕的時候跟著著名的經學大師鄭玄學習,鄭玄是北海高密人,是東漢一代經學集大成者。精通經學是漢代入仕的必要條件,而東漢末年的青州地區盛行所謂“邴鄭之學”,“邴”是邴原,“鄭”是鄭玄。鄭玄不僅學問好,而且長得帥,武功也好,“眉目疏朗,須長四尺餘,少樸訥,好擊劍”。

崔琰的老師鄭玄後來被袁紹強迫徵召至幕府,崔琰後來也被羅致帳下。崔琰給袁紹提過很多合理建議,包括迎奉漢獻帝,但是剛愎自用的袁紹未能採納。袁氏集團在官渡戰敗之後,建安九、十年間,曹操平定了袁紹父子控制下的河北地區,自領冀州牧,曹氏集團的政治中心也轉移到鄴城。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崔琰

河北青、冀、幽、並四州長期處在袁氏政權統治下,當地士人與袁氏政權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他們對新近入主的曹操難免存有戒心,而曹操要控制上述地區,還得從控制當地士人著毛曹操採用郭嘉的建議,大量辟召當地名士,作為省事掾屬。據《三國志·郭嘉傳》記載:

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並知名之士,漸臣使之,以為省事掾屬,皆 (郭)嘉之謀也。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袁紹

曹操對河北士人的駕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所謂的“漸臣使之”。在河北四州中,冀州是政治、經濟中心,冀州士人居四州士人之冠,崔琰可以說是冀州士人的領袖,他的態度很重要。在剛剛得到冀州的時候,曹操一番不經意的話暴露出了梟雄本色:

“昨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

曹操是梟雄,想的爭衡天下的“霸道”,冀州人口在他眼中就是兵源。崔琰是大儒,想的是“王道”,他一番話把曹操懟得啞口無言:

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曹操

崔琰真是一個耿直boy,這番話站在“王道大義”的高度說,天下戰亂,冀州也屢遭兵燹,你曹公拿下冀州,不先施行仁政,體察民情,馬上想到的是徵召兵源,這哪裡是冀州百姓希望的呢?

崔琰正直的品質令曹操折服,所以得到曹氏重用。崔琰被曹操任命為組織部門負責官員,崔琰進了曹操霸府的選曹。所謂選曹,即西曹和東曹。東漢時期,公府設定西曹、東曹等10餘曹,分理眾事。《續漢書·百官一》下“太尉”條稱:“西曹主府吏署用。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東西曹掾比四百石,餘椽比三百”。

從上述材料看,東漢後期西曹、東曹分別掌管對內、對外人事處置權,地位高於其它各曹。建安年間,曹操實行“霸府”政治,其司空、丞相府的東、西曹實際上總攬了中央、地方的選舉用人權。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曹操

崔琰品質正直,為人穩重,所以被曹操委以如此重任。崔琰初授東曹掾時,曹操特意下敕書:

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故授東曹,往踐厥職。

崔琰在組織部門的工作確實也沒有辜負曹操的信任,“ 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曹操自己也歎服:“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三國志·崔琰傳》上稱讚他:

魏氏初載,委授銓衡,總齊清議,十有餘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歸高, 天下稱平。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曹操

但是,曹操與崔琰的君臣關係卻只能善始,未能善終。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推薦的鉅鹿人楊訓,被曹操徵辟。曹操晉爵魏王,楊訓上表歌功頌德。雖然在曹氏政權勢力範圍之內,吹捧曹操總是政治正確,但是過分了就會成為士林笑柄。

於是乎,就有人攻擊崔琰舉薦失當。崔琰看了楊訓的表文,然後寫信給楊訓說:“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崔琰這些話確實有點牢騷的意思,但絕不是指向曹操的。不過,就有人向曹操打小報告說“此書傲世怨謗者”。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少年曹丕

曹操原本就是多疑的人,於是“罰琰為徒隸”。崔琰是不會折彎的直男性格,曹操派人去看他,他居然“辭色不撓”。根本不服軟啊!最終,崔琰被曹操賜死。崔琰為何會被曹操搞死呢?當年冀州初定之時,崔琰那番大義凜然的話折服了曹操,但也有人認為崔琰耿直的性格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胡三省就認為,“此操之所以重崔琰,而亦不能不害崔琰也”。

曹操雖然多疑,但絕不是一個小肚雞腸的濫殺之人。崔琰之死,背後還是有隱情。那個在曹操身邊進讒言的人叫丁儀,他父親丁衝是曹操早年密友,是曹家自己人,也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政策的主要 策劃者。丁儀和崔琰的矛盾要追溯到建安十八年魏國初建,立太子的爭論中。當時,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難以取捨,於是“密訪群司”,尋求意見。丁儀、楊俊、楊修這些人支援的曹植,而崔琰、賈詡等人力挺曹丕。

《三國機密》中讓漢獻帝佩服的大儒,和曹操還是親家,最後冤死

曹植

曹操是密訪,就是不希望大臣們把立儲意見公開化。但是,只有崔琰露板答曰:

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崔琰這麼做就很過分了,把曹操的焦慮公開化,要知道“焦慮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另外,崔琰也公開得罪了丁儀那些曹植黨,報復也是自然的。崔琰不挺曹植也真的很奇怪,曹植更接近崔琰喜歡的儒家君主風格,而且曹植還是崔琰哥哥的女婿,他算曹子建的叔丈人,這個立場真的很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