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關鍵詞

:查爾斯·金斯頓辭職,約瑟夫·庫克當選聯合黨領袖

前因:

查爾斯·金斯頓辭職

1903年,查爾斯·金斯頓辭職,埃德蒙·巴頓內閣政府緊隨其後解散。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查爾斯·金斯頓

後果:

約瑟夫·庫克當選聯合黨領袖

1913年,約瑟夫·庫克爵士當選聯合黨領袖,成為澳大利亞第6任總理。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約瑟夫·庫克

過程始末

一、第二任總理

1903年,阿爾弗德·迪肯所代表的保護貿易黨在大選中獲勝,又贏得了工黨部分支援,成為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第二任總理。

說到阿爾弗德·迪肯的總理之旅,可謂是極其曲折。

一開始,阿爾弗德·迪肯雖然帶領其保護貿易黨在議會中獲得了最多的議席,但他之所以能上任卻與工黨中部分人的支援絕對脫不開關係。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大廈

二、阿爾弗德·迪肯的總理之旅

正是工黨的支援令他坐上了總理之位,但相應的結果就是,他過於依賴工黨,一旦意見相左,他的位置就岌岌可危。

他在一上任時,就遇到了給調節與仲裁法案的投票事件,法案其中的一項條例是允許要求上級漲工資的公務員向法院上訴,這項內容令他很不滿,阿爾弗德並不樂意透過。

但工黨的領袖克里斯·沃森卻與他意見相反,這下問題就來了,若沒有工黨的支援,他個人在決議上並沒有多大把握,而克里斯·沃森卻和他產生矛盾,結果可想而知,仲裁法案在工黨支援下最終成功被透過,阿爾弗德則只好無奈辭職。

此後,短短半年間,總理之位在克里斯·沃森和反對派的喬治·裡格間兩次易手。

阿爾弗德一直表示支援喬治,但中間卻發表演講,明裡暗裡向喬治喊話,民眾都有讓他這個舊總理上位的意願。

喬治覺得他再這麼依靠阿爾弗德下去是沒有意義的,他是不可靠的,唯有尋找政黨的力量做後盾才是正道,於是他就宣佈了辭職,臨下臺時,還發表了《選舉法案》,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透過政黨的力量再登臺,這樣他才有足夠的發言權。

但阿爾弗德是足夠狡猾的,作為一個政客,絕不會有永遠的敵人。從前因克里斯的反對政策才下臺的阿爾弗德,現在為了重新登臺和克里斯“冰釋前嫌”。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阿爾弗德

三、阿爾弗德再度依靠工黨的力量上臺執政

但二人其實並沒有真正聯合,阿爾弗德只是預備在上臺後釋出一些符合自己和工黨雙方利益的政策,從而贏得工黨部分人的支援;而工黨內部支援克里斯的人也覺得這一做法是可行的,因為目前工黨沒有足夠的實力形成自己的政府,最好的辦法就是養精蓄銳,儲存實力,如果在這一期間,阿爾弗德能夠提供有利於自己的政策,那再好不過了。因此,阿爾弗德再度依靠工黨的力量上臺執政。

過了不久,克里斯辭去了在工黨內部的職務,一個名為安德魯的蘇格蘭人代替了他的工作。安德魯性格堅定,在他的領導下,工黨的政治力量在短時間內就有了不小的發展,漸漸的安德魯也不願再維持此前工黨支援阿爾弗德的狀況,想要組建工黨自己的政府,於是,幾年前的事情再度上演,失去工黨作為自己後背力量的阿爾弗德再次下了臺。

阿爾弗德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了嗎?並沒有。

工黨中有一些仍支援阿爾弗德的人對與現行政府很不滿,他們聯合了以喬治·裡德為首的反對派,想要兩派聯合起來,集中力量,推翻先行政府,組建一個他們的聯合黨政府。

但聯合黨的領導人要選誰是一個問題,喬治·裡德本想順勢上位,然而聯合黨中還是支援阿爾弗德的那部分工黨人數佔了上風,於是,阿爾弗德被再次邀請回來成為領袖。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阿爾弗德

四、阿爾弗德沒有了爭鬥的心思

已經歷經過兩次總理執政旅程的阿爾弗德此時已經沒有了爭鬥的心思,他本想趁這次退下來好好休息一番,沒想到竟會被邀,礙於他們不斷地請求,阿爾弗德只好接受,甚至還給先行政府總理的的安德魯寄了一封信,十分平和地表示自己可能不能支援他的政府了。

現行政府剛成立不久,根基不穩,現在有失去一部分支援的力量,更是敵不過兩派聯手的聯合黨,很快就倒臺了。

短時間內屢次的政府變動讓民眾感覺睡一覺就換了個天地,心理沒有半點踏實感,對聯合政府也心生不滿,再加上阿爾弗德早有離任之心,一年後,阿爾弗德就離職了。

從總理之位退下後,阿爾弗德又擔任了三年的議會議員,最終一位身體承受不住工作的壓力,徹底離開了政壇。

澳大利亞史:阿爾弗德·迪肯上任

▲現任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結論

在這一時期,澳大利亞政府多次變動,工黨的興衰發展對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阿爾弗德·迪肯在任期間,堪培拉的首都地位獲得承認,老年和疾病救濟金制度也得以確立。

【參考資料】《世界通史》《世界上下五千年》《澳大利亞社會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