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英國首相與誰結盟組閣

丘吉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領導人,位列反法西斯聯盟三巨頭之一。正是由於他的竭力主張和上臺,促使英國始終堅定地站在了對抗法西斯的戰線上,避免了步入法國等歐洲其他國家的後塵。正因如此,在21世紀初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一個票選活動中,他得以位列榜首,可見英國民眾對他的愛戴。

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一戰結束之後,英國社會上下普遍瀰漫著厭戰情緒,而德國等戰敗國內卻始終充斥著復仇的野望。正因如此,當英國議會討論裁軍提議之時,丘吉爾予以堅決反對。不過大戰過後的英國百姓,更期待一個和平的經濟環境,並不願意將國家稅款投入到軍費上面。

隨著納粹的上臺,德國開始一步步的試探英法等國的底線,不斷的觸碰《凡爾賽條件》劃出的紅線。不過當時英國正處於重建經濟的路途中,不論是民眾還是資本家都不願意招惹是非,這就使得以首相張伯倫為核心的內閣一直推行綏靖政策,竭力避免與德國發生衝突。

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慕尼黑陰謀”是英法推行綏靖政策的頂峰,保守黨內部的反對分子丘吉爾更是遭到黨部的彈劾。然而當德國發動閃電戰入侵波蘭之後,此前的和平協議就此化為一張廢紙。

二戰爆發之後,張伯倫力邀丘吉爾加入戰時內閣,並任命其為海軍大臣。隨著納粹德軍在歐洲大陸的肆虐,局勢急劇惡化,張伯倫只得辭職並由丘吉爾開始主持內閣事務。至此,丘吉爾成為英國最為危急時刻的掌舵人。

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由於不列顛空戰爆發,戰火直接燒到了英國人的頭頂,整個國家被動員起來發誓和法西斯軍隊對抗到底。並且當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開始東征蘇聯之後,丘吉爾放下意識形態衝突,尋求和蘇聯結盟。

當美國最終也被拉入二戰的修羅場之後,丘吉爾明白大勢已成。此後二戰以盟軍獲勝結束、法西斯國家無條件投降告終。然而正當各主要戰勝國首腦圍繞戰後秩序重建進行磋商之時,英國換屆選舉開始了。

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作為戰爭中的英國英雄,丘吉爾落選。保守黨席位大幅度落後於工黨,這也是工黨第一次以絕對多數議席,上臺組閣。那麼問題來了,贏得了民眾喝彩和擁戴的丘吉爾為何沒能贏得大選?這其實和戰前英國推行綏靖政策的邏輯如出一轍,均源於民心所向。

一戰之後的英國社會瀰漫了專注經濟發展、排斥戰爭的情緒,到了二戰勝利之後也是一樣。或許是出於選戰的考量,為了突出自身最大優勢的保守黨過分的強調了自己在國防、軍隊和外交層面的計劃,卻對國內民生問題潦草塞責。相比之下,工黨則對教育、就業、住房建設、農業食物、社會保險以及和平世界遠景等進行了進行了觀點闡述,列出了大量明確的計劃。

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雖然工黨的政策被保守黨視為危險的赤色分子,但在民眾的眼中保守黨才是舊時代的遺留物。迫切需要改善生活條件,好不容易迎來了戰爭的勝利,並不希望戰時政策繼續維持下去。

當工黨領導人艾德禮成功當選新一任英國首相,並代表英國參與戰後國際秩序重構之時,丘吉爾免不了酸溜溜的說英國人忘恩負義。競選時,人們熱烈的歡呼聲還在耳邊環繞,不曾想那只是英國民眾對丘吉爾率領英國取得勝利的讚揚,同時亦是一種告別。

帶領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為何輸掉選舉?百姓期待民生改善

其實當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已然不復日不落帝國的榮耀,不僅內部殖民體系出現嚴重裂痕、國內被炸成一片廢墟。甚至黃金嚴重外流、英鎊失去世界貨幣地位,霸權被美國和蘇聯拿去。當喧囂歸為沉寂,冷靜下來的英國人開始思考未來之路時,丘吉爾只能暫時出局。

不過此時的英國經濟千瘡百孔,工黨的社會主義國家干預計劃,由於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效果不佳。正因如此,民意再度搖擺到保守黨一方,促使丘吉爾得以二次出任首相之職,但此時的丘吉爾已有77歲高齡,身體不適使得工作無法正常展開,也未能做出突出的政績就提前離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