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漆盒是什麼做的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陶瓷及包裝漆盒的。彩繪可以從彩陶說起,但用現代對色彩的歸類,黑和白屬極色,不屬於有彩範疇,而彩陶又多是紅色陶器上黑繪,所以又不能算是彩繪。那麼,彩繪就只好從漆器算起了。據文記載,我國商周已熟練地將漆飾運用於器皿、車、房上。但囫於實物資料的缺乏,姑且看看戰國時期的彩繪。戰國時漆器在程繪上已相當成熟,無論是長沙的“雲龍漆盾”,還是“舞女漆奩”或“車馬出行圖”,在對色彩和形的處理上都已日臻完美,色彩上已有赭、紅、黃、灰、藍、黑、白、金、銀等。可以說將豐富的色彩運用於生活中,應當是由漆器開始。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陶瓷運用彩繪最早可追溯到西漢。1953年河南洛陽燒溝出土的“彩繪雲紋陶壺”(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無論造型、裝飾色彩都與同時代的漆壺如出一轍。另外,在西漢馬王堆墓中與漆器同時出土的還有“彩繪陶器12個品種,共50餘件。其中有盛食物的鼎、盒、罐;有盛酒的鐘、鍅;相溫酒的壺;有薰香用的燻爐,有炊器釜、甑等。這批陶器流行吳越地區的泥質灰陶和彩陶,有原來盛行於吳越地區的印紋陶和釉陶,還有新興的‘錫塗’(即塗錫)和髹漆陶器”。其方法是將燒好的陶器進行二次加工彩繪。繪畫方法與漆器手繪一樣,紅、黑、黃、白四色為主。河南出土的西漢晚期的陶器,“具有明顯的仿製漆器的因素,應是漢代厚葬風俗的反映。”這些陶器多為彩繪,“塗色是在燒成的陶器表面塗以某種顏色,應與仿木、漆器有關”。除了在裝飾上承襲了漆器,在造型上也有所借用。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政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可謂善鬻珠也。”(《韓非子》)這件裝飾華麗的盒子“當是漆盒無疑”。雖然這個典故的本意不是稱讚包裝盒(恰是相反),但卻道出了在對待包裝問題上,戰國時就已經受到人們極高度的重視,以至於寶珠沒有賣掉,包裝盒卻被人專古資料證明,戰國時的確已可以生產出許多形制不同的包裝漆盒,有方盒、圓盒、長方形盒、橢圓形盒、罐形盒、船形盒、曲尺形盒、鴛鴦形盒、豬形盒等等。“包裝裝潢有兩個概念,一是包裝,包裝就是將產品誕生後為保護產品的完好無損而採用的各種產品保護層;裝潢則是要對產品的保護層進行變化,還要在最外層為介紹產品而作的美術設計。”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這樣看來,戰國及西漢的包裝只符合了其中的部分功能,而不完全具有包裝裝潢的所有內容。封建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產品的包裝裝潢意識淡漠,對產品的包裝裝潢僅僅是考慮到保護用品、美化用品的作用。但無論怎麼講,酒具盒、五子奩、九子奩、耳杯盒等作為包裝裝潢先驅,這一點也不為過分。戰國時的包裝除了韓非子寓言所說的看不見的包裝盒外,能展現於我們眼前的還有“方格雲紋酒具盒”、“捲雲紋酒具盒”、“彩繪車馬出行圖圓奩”、“彩繪狩獵奩”、“銅器漆箱”、“漆木衣箱”等等,當然要以“方格雲紋酒具盒”和“捲雲紋酒具盒”最有代表性。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方格雲紋酒具盒”通長71。5釐米,寬256釐米,高19。6釐米,器蓋和器身分別用整木製作,以子母口扣合成器,全器呈圓角長方形,兩端各雕出一龍嘴形短柄。盒內分4段6格,分別置放8件耳杯,2件壺,大盤與小盤各1件。子母口上承蓋,蓋頂較平。器面與器身兩側浮雕十字形交叉的方格紋4排,內填雲紋龍身鱗片,身外側下部兩端浮雕雲紋組成的龍足。盒內髹紅漆,盒外髹黑漆。出土時酒具盒套在一皮囊內。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這件漆器與共說是酒具盒,倒不如說它更是一條龍的飲食套裝盒,因為它除了酒和酒具外,還有食具大小漆盤,滿足了包裝裝潢上的保護功能(酒和食物衛生、安全攜帶)、方便功能(配套包裝)、裝飾功能(浮雕的雲紋和內朱外黑的髹漆,對使用者精神上的欣賞功能)。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漢代在包裝設計上就比戰國更進一步,“九子奩”就是例證。九子奩是雙層,屬夾約胎。在包裝上運用夾絲工藝是一次革命,因為夾紗胎在重量上就比戰國挖斫木胎的酒具盒減輕了許多,而且同樣尺寸下容積也更大,比挖斫木胎包裝更多。九子奩內盒與盒之間的最小間隔僅1毫米,這是挖斫木胎包裝所達不到的。漢代夾纊工藝運用到包裝設計當中,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運用到包裝領域的代表。九子奩包裝設計在當時具有很強的先進性和時代感。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彩繪鳥雲紋耳杯盒”是漢代包裝設計中的又一代表,它是一通長20。5釐米,寬16。8釐米,高13釐米的酒具盒,內放置10件耳杯。整個外盒用整木挖斫而成,由蓋與器身以子母口相扣合而成。整器為橢圓形,直口,外壁呈弧形,內壁向內折,圓底,有矮圈足,兩長邊有凸出的短把。子母口上承蓋,蓋頂隆起,四周有凸稜。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這種包裝在功能上考慮得幾乎盡善盡美。假如按一般順序排列的話,那麼耳杯會因光滑圓弧的側面難以放整齊,所以古人在設計包裝耳杯的過程中,違背常規思維,將10只耳杯分成5只一組面對面而立,中間加做一道隔擋板,這樣不僅整齊好看,也將內部多餘的空間填得滿滿的了,整個看來渾然一體。另外作為包裝盒的蓋與盒身又是兩隻大號的耳杯,它擴充套件了包裝盒的功能。這樣的設計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已被多處借用,如瓷盆碗的包裝就是數十隻套在一起,一些飯盒除了盒體分有功能層外,盒蓋反過來也可作器皿使用等等。

戰國時已生產出包裝漆盒,包裝只符合部分功能,不具有所有內容

這件耳杯包裝還特別重視了裝飾功能。蓋頂中心與外緣、器身下部繪鳥雲紋、變形鳥紋、圓卷紋,蓋面中部的外圈及蓋與器身的口沿上均繪有變形鳥頭紋、點紋和圓卷紋,以襯托鳥雲紋等圖案。這些紋樣主次分明,線條勾勒交錯,十分絢麗多彩。這些又都體現了包裝裝潢的裝飾美,僅外觀就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所以這件“彩繪鳥雲紋耳杯盒”是一件成功優秀的包裝設計作品。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歡迎大家訂閱我們,與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