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歷朝歷代添磚加瓦,曾被誤認為隋朝開鑿!

京杭大運河是人工開鑿的嗎

有一句很流行的情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從前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歷朝歷代添磚加瓦,曾被誤認為隋朝開鑿!

說到古代的交通,不管是出行還是貨運,都是一個大難題。比起陸路,水路的效率高得不是一星半點。而在中國古代,就有一條橫貫南北的人工運河,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條世界上最長、工程最大的古老運河——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現在很多人對京杭大運河的印象,大抵是從歷史課本中講隋煬帝時留下的。除了學歷史的同學,想必很多人都習慣性地認為它是隋朝開鑿的。然而京杭大運河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春秋時期就開始修建,絕不是隋朝一朝所能獨佔鰲頭,歷朝歷代都為開鑿和維護運河付出過相當大的心血。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歷朝歷代添磚加瓦,曾被誤認為隋朝開鑿!

當時開鑿運河主要是為了方便征服他國,服務於軍事行動。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就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

在隋朝統一南北後,幾乎馬上做出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從開皇之治到二世亡國,隋煬帝雖然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但他在位前後十四年間,完成了京杭大運河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以及錢塘江等幾大水系的龐大工程。

傾舉國之力引得後人爭議不斷。有人說他貪戀廣陵美景,有人稱其為搜刮江南財富,還有“耀兵江南,挖掘王氣”和“攻打高麗”的說法。但其實隋朝統一後,沒有了征伐的軍事需要,開鑿運河最主要的還是處於經濟動機。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歷朝歷代添磚加瓦,曾被誤認為隋朝開鑿!

魏晉南北朝後,中國南方地區經濟反超北方,世族根基發展迅猛。京杭大運河的貫通,不僅能更好地控制逐漸發展起來的南方經濟重心,也能打壓世族勢力。

且《隋書》中記載:隋煬帝在運河修成後確實三次巡遊江南,但他也曾遠涉西北巡查過突厥和吐谷渾邊境。所以,三下江南僅僅是為了遊山玩水,這樣的觀點未免有失偏頗。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歷朝歷代添磚加瓦,曾被誤認為隋朝開鑿!

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方便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時不再繞道洛陽,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即洛陽河、會通河,以及北京和天津之間新修得通惠河。這樣一來,新京杭大運河比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明清兩代在維持元代運河的基礎上,重新疏浚了淤積的山東境內河段,建立並完善了漕運管理制度。在漕運發展最發達的時期,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運力非凡,繁忙異常,小小的直沽寨很快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歷朝歷代添磚加瓦,曾被誤認為隋朝開鑿!

到現在,京杭大運河被賦予了新的歷史責任,成為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作為僅次於長江的黃金水道,千百年來京杭大運河的價值甚至可以比肩抵禦外敵的長城。就算是世界聞名的蘇伊士運河,長度也不過是其九分之一而已。

2914年第38屆世紀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專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一共包括了河道遺產27段,及運河相關遺產5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