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梁衡的散文集《覓渡》筆記(九)

覓渡精神指什麼

30、《蘇州園林》

葉聖陶先生也寫過一篇叫《蘇州園林》的文章,我們小時候在語文教材中學過。不過,葉聖陶寫的是說明文,那時候最不喜歡讀說明文了,早忘的差不多了。試想,如果那時候有影片看看,也許還能記住蘇州園林的錯落美麗呢。

梁衡寫蘇州園林,選取了三個景點,網師園、拙政園和留園,以素描的手法勾勒出了這三個園子的特色,讓人在閱讀中,能想到詩情畫意的東西。我沒有去過蘇州園林,但想象的空間早已越過蘇州園林,在錯落有致的園林中,陶醉著。

31、《冬日香山》

和其它幾個季節相比,冬天的確有點荒涼,滿目的灰暗,滿心的悲涼。然而,冬天又是一個能讓人靜心思考的好季節。你可以圍爐而坐,閒聊春秋,或者能偶得佳句。但其實如果能走近大自然,在蒼遼的宇宙中夢遊,心或思緒在大自然中,有了一種最簡單的生命思考和哲學回味,那是另外一種意境。

大自然是怎麼樣的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能舒展開來,然後方可達到“天人合一”的精神狀態。

32、《泰山:人向天的傾訴》

早上讀宗璞的散文,有一句話“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讓我沉思良久。後來上網查閱了一下,才知道此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詩後面緊接著說的一句話:“唐子西嘗於一郵亭梁間見此語”。看來,這句話是一句神來之語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樣說來,孔子果然厲害。

學生時代學過一篇文章,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也是以遊蹤為線索,不過,突出雨中的泰山,是現實中的平淡情懷。梁衡筆下的泰山,似乎更多了些神性,多了些悲天壯懷的厚重和仰望,寄予的情感,也似乎只有天能明瞭。

33、《武夷山:我的讀後感》

我只能摘錄梁衡文章裡的文字了:如果一處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韻淨化人的靈魂,安定人的心緒,啟示人生的哲理,使人昇華,教人迴歸,能純得使人起宗教式的嚮往,又美得叫人生熱戀似的追求,這山就有足夠的魅力了,就是人間的天國仙境。

34、《草原八月末》

這樣的抒情,是極度濃烈,極度灼熱,卻又有輕柔的風,一步步的把你引入夢裡。夢裡的河山,是變幻多彩的,是朦朧搖曳的。不像劉亮程,是在塵世中艱難地活著,是風沙吹來你不急躲避時的幽怨而後又堅韌地迎擊,是暗夜降臨你無處可去渴望家的燈光從心底穿過。從梁衡的筆下,我感受的是哲學的開闊和美學的震撼,在靜默中等待激情的蓬髮。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我喜歡大海,我喜歡高山,我更喜歡草原!

35、《九華山悟佛》

這一篇帶有憂憤諷喻的味道,當值得放到社會層面深思,也探究人們的內心。

我想起此前在平涼崆峒山上的一次不快。我們一路賞玩,進了一個小道觀,裡面坐著一個年輕的道者,穿著有些油贓,但手裡拿的一款手機很高檔很時尚。朋友上香時他連看都沒有看一眼,而是專注的玩他的手機。但朋友沒有往功德箱裡放錢,他開始說話了,還是每個道觀寺廟常說的那些話,目的是要你掏錢。朋友說沒有零錢,等下山時再給,他就很不高興了,說些抱怨或者可以稱為詛咒的話。我實在聽不下去了,給朋友一張零票子。出來後,賞玩的心情都不是那麼好了。想想這世界,很無奈,

正如梁衡在文章中說的,藉助佛道來掙錢,還不是一副好嘴臉,讓那些善男信女如何是好。

閱讀梁衡的散文集《覓渡》筆記(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