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朱棣沒有造反,還是朱允炆稱帝,那麼大明會怎樣?

大明皇帝朱允炆是怎麼死的

如果朱棣沒有造反,那麼可以確定朱允文應該沒有進行激烈的銷藩運動。燕王雖然胸懷大志,但假如沒有建文帝步步緊逼,他肯定是不敢造反的。他這一輩子基本會在醉生夢死中度過,偶爾可能會奉旨討伐一下不臣的異族,也只有在這短暫的時刻,燕王才是那個雄才大略的英雄。

如果當年朱棣沒有造反,還是朱允炆稱帝,那麼大明會怎樣?

朱允文自幼生活在深宮大院內,性格上屬於比較保守和文弱的人。肯定是不會繼續討伐蒙古殘餘勢力的,也不會派使者去海外宣揚國威。他會延續古往今來第二代君主常做的事情,就是“休養生息”,給國家和人民慢慢積蓄能量的時間。

因為朱元璋非常討厭太監,同時對錦衣衛定了調子,即司法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刑部、大理寺們去處理,這種沒證據,先抓捕定罪的機構,以後不許有。朱允文會非常好的延續朱元璋的政策,所以假如朱允文一系能夠把持大明王朝的話,相信應該沒有“廠衛”作妖的空間。東廠完全不會出生,錦衣衛的職責將只是皇帝的安保部隊。

如果當年朱棣沒有造反,還是朱允炆稱帝,那麼大明會怎樣?

由於朱元璋在位期間把宰相給廢除了,所以國家一切事務都由皇帝說了算。這種感覺很爽,但也很痛苦,因為工作量非常大,以至於後來的皇帝,包括朱棣都沒法適應。所以朱棣創造了“內閣”,找了一群秘書幫他處理國家大事,並且給這群秘書一個稱謂,即“大學士”。後來內閣制逐步成熟,併成為處理國家政務的主體,大學士們也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宰相”。內閣制與君主立憲制很相似,如果參照後世歐洲很多國家,比如英國,這種制度其實還是比較先進的。雖然造成了皇權和大臣之間的內耗,但也很好的限制了皇帝的權力,決策上比較民主,是集體智慧的結果,這樣總比把一切希望完全寄託在皇帝一人是否英明神武上,要靠譜很多。從明朝整個歷史上也可以看出,越是後期,皇帝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越困難;同樣越是後期,皇帝乾剛獨斷的機會,也是越少的。因為朱允文不是朱棣,當他面對堆積如山的奏章和問題時,會採取什麼辦法來解決,這確實沒有答案,從機率上看,他和朱棣想法一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內閣制也許就不會誕生。可能會恢復宰相,也可能會咬牙自己處理,也可能會有其他制度產生。

如果當年朱棣沒有造反,還是朱允炆稱帝,那麼大明會怎樣?

再說說壽命問題。朱棣後世子孫都比較短命,多數都在30歲上下便駕崩了。有很多明君在位時間太短,給大明朝帶來的收益不夠多,明朝也始終沒能積蓄出漢武帝這樣的中興霸主。造成皇帝短命的原因,除了御醫世襲制這種坑爹套路外,主要還是朱棣一系可能有某種致命的隱性基因。朱允文身體狀態未知,如果是繼承了朱元璋的好基因,那後來的皇帝們應該比較長壽,政策的持續性也會更好一些。

最後再說說定都的問題。朱棣因為封地是北京,加上他是造反奪的天下,他在南京確實有危險,同時“天子守國門”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他遷都北京了。假如朱允文順利當一輩子皇帝,那他是不會遷都的,南京將會成為朱明王朝唯一的首都。

如果當年朱棣沒有造反,還是朱允炆稱帝,那麼大明會怎樣?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我們能夠發現,南京雖然地理位置極佳,但凡是以南京為都城的朝代都非常弱小,而且命途多舛。南京雖然人文經濟優越,氣勢宏偉無比,但這座城市卻並不適合做首都,不信邪的朝代都被虐的懷疑人生。假如明朝始終以南京為首都,我有理由懷疑,它是否還有276年的國祚。至於南京為什麼不適合做首都,其實無論是神乎其神的傳說也好,還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分析也好,網上都有很多,我就不再闡述了。

總體來講,朱允文當皇帝,明朝將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明朝,我們看到的一切關於明朝的歷史會被全部顛覆。假如朱允文能夠執政始終的話,我相信他會一個不錯的守成之君,是大明王朝走向巔峰的一個助力點。歷史對他的評價會比較一致且中規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