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無家問死生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八月的一天,成都西郊浣花溪,天氣陰沉。

突然間,狂風大作,來勢洶洶,把溪邊一座茅屋頂的茅草捲了起來,茅草隨風飄動,有的掛在樹梢,有的則飄落到浣花溪對岸。

一會兒功夫,風停了,天上下起了雨。雨水順著殘缺的屋頂落進屋內,屋裡陰冷而潮溼。牆角竹床上,一個小男孩正在被窩裡睡覺,偶有雨點兒落在他臉上,絲絲涼意打擾了他的好夢。他不斷翻動著身子,只聽“刺啦”一聲,小孩在翻身時蹬裂了被裡。

看到這一切,茅屋的主人心裡隱隱作痛:自己半生漂泊,求仕之路履履受挫,讓妻兒也跟著受罪,一場風雨竟讓自己落魄到這種程度,真是愧對了妻兒。

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這位茅屋的主人,就是流落於成都,寓居在浣花溪畔的杜甫。

沉思之餘,他鋪紙研墨,創作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記下了眼前發生的情況。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在詩裡,他稱兒子為“嬌兒”,把兒子不雅的睡相寫成“惡臥”,讓人讀後感覺他不是在寫“雨漏無干處”的窘境,而是在寫一段悠然閒適的生活。

雖然這場秋風秋雨擾亂了杜甫的心情,但是在兒子身上,字裡行間卻傾注了濃濃的親情和愛意。

杜甫就是這樣,雖然一生窮困潦倒,面對親情,他卻是一個十足的有溫度的男人。不論對妻子、兒女、兄弟,還是父老鄉親,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把親情放在胸中,記在心上。

伉儷情深

杜甫19歲時,離開家鄉,開始了漫遊之路。他一方面開拓眼界,結交朋友,另一方面積極尋求發展的機會。自730年到741年,他先後遊歷了晉魯、吳越、齊趙。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回到洛陽,迎娶楊氏,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楊氏是杜甫唯一的妻子,一生跟隨杜甫顛沛流離,相夫教子,毫無怨言。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䘵山叛軍攻陷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

此時的杜甫正與家人居住於鄜州,聽聞太子即位,他十分高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人生信念,促使他立馬動身奔赴靈武。不幸半路被叛軍俘獲,羈押於長安,失去了自由。

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八月的一個夜晚,杜甫思妻心切,難以入眠。他披衣來到室外,仰望月亮,月光如水,流瀉滿地。月色中,他似乎看到了家中的妻兒,杜甫壓抑不住思念之情,寫下了《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杜甫用“獨看”表達了對妻子的愧疚,天上月圓,而人間別離。此時本應陪著妻子,但因自己的政治理想,卻讓妻子獨守空房。

但他堅信一切都將成為過去,並用“雙照”寄託了自己的希望:那就是有那麼一天,他與妻子相偎於窗前,同看一輪明月。

骨肉親情

杜甫一生育有二子一女。二兒宗武自小聰慧,能為詩文,深得杜甫的喜歡。

寶應元年(762年),杜甫在四川的好友嚴武奉詔還京。在送別嚴武后,杜甫舉家遷住梓州,是年51歲。大半生的漂泊讓他疾病纏身,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他卻忘不了兒子的生日。

在宗武13歲生日那天,他吩咐妻子做了一桌好菜,自己拖著羸弱的身軀入席就座。他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邊小口慢慢地飲著,一邊與兒子推心置腹的交談。他對兒子說:你的太爺爺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他的格律詩獨成一家。從他開始,我們家就是詩書之家了。你雖然能夠寫詩行文,但還需要努力讀書,將我們的家風更好地傳承下去。

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之後,杜甫用一首詩記下了這次生日宴,也寫下了對兒子深切的期望。

《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平淡的話語,看似在回憶過去,但卻體現了對兒子的認可。一個父親對兒子滿滿的自豪、濃濃的關愛充盈於字裡行間。

情牽手足

杜甫兄妹較多,其長兄早夭,在他之後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自從杜甫離家出遊後,兄弟幾個就聚少離多。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華州司功參軍任上,目睹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同時也看清了唐王朝的腐朽無能,他對政治的熱情漸漸消亡。

秋天,他辭去華州司功參軍一職,西去秦州。在白露之夜,月色淡白,伴隨宵禁的鼓聲響起,天邊傳來孤雁的哀嗚。這淒涼的夜景讓身處異鄉的杜甫產生了深深的思鄉之情。

自安史之亂以來,自己居無定所,局勢混亂,音書不通,河南老家一直未回,家裡幾個弟弟也不知道怎麼樣了?

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他牽掛家中的弟弟,把對弟弟的思念寫進了詩篇中。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詩中充滿了惆悵與無奈。明明有兄弟在,卻因戰亂天隔一方,生死未卜;原本有安穩的家,而現在卻各自漂泊,不知所處。我在外地,天上雖然有一輪明月,卻為什麼看不到如家鄉月光那樣的皎潔呢?是因為缺少了你們的緣故吧!

手足之情,躍然筆端。

父老深情

除了家庭,杜甫也十分珍惜鄰里父老的親情。

至德二載(757年),在朝中任八品左拾遺的杜甫,自不量力,因上書極力營救宰相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杜甫離開鳳翔後回暫回鄜州羌村探望妻兒。

回到家中,自然要幹些家務活。傍晚時分,他把雞驅趕回樹上過夜後,就聽到了敲門聲。開啟門,原來是四五位鄉親得知他回家了,特地來看望他。

鄉親們自己帶著酒和菜,在院中坐定後便開始飲酒敘舊。鄉親們充滿歉意地對杜甫說:連年的戰亂,青壯年都去服役了,家裡地沒人耕種,收成不好,沒有多少糧食,釀得酒味道也就寡淡了許多。您可別嫌棄呀!

面對父老的熱情與淳樸,杜甫很是感激,他說:我也沒什麼回贈各位鄉親的,我就為你們吟唱一首詩吧。吟唱中,杜甫幾度哽咽。歌畢,在座的父老鄉親也都留下了淚水。

杜甫:一生潦倒的他,卻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事後,杜甫用一首詩記下鄉親們的一片真情。

《羌村三首·其三_》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有人說: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五味瓶,那麼親情就是最甜的一個;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畫,那麼親情就是最絢麗的一筆。

作為一名詩人,杜甫是偉大的;作為家庭一員,他又是平凡的。無論是作為丈夫、父親、兄長還是鄉親,不管擔任什麼角色,

他都用親情溫暖了他人,也溫暖了自己,並用親情繪就了絢麗的人生圖畫。

作者:杜朝輝,山東濰坊人,中學教師,古詩詞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