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簡易法則並不簡單,悟到了就得到了!

易則易知的意思是什麼

《周易》運用最簡易的陽爻、陰爻符號,表示萬事萬物。

周易是二進位制,這是人類最早的智慧。

以後才有天干10進位制,地支12進位制,甲子60進位制。

1703年,德國人萊布尼茨發現了這個秘密,用陽爻表示“1”高電平,用陰爻表示“0” 低電平,他認為0與1是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

計算機因此而誕生。

易經簡易法則並不簡單,悟到了就得到了!

算術1+1,小孩子都知道,但要證明它卻是大學問了,這是歌德巴赫猜想—數學上的皇冠!所以簡易並不是簡單。

真正的學問都是簡易的,這是爐火純青之後結果,大道至簡!

我們吃飯的筷子,就很符合簡易原則。外國人用刀、用叉、用勺,每一件工具都有一個具體用途。而中國的筷子,切不如刀,戳不如叉,但吃起飯來,卻能得心應手。

中國人一個炒鍋、一把炒勺,能做出堪稱世界第一的美味。蒸、炸、煮、炒、燴,什麼都能行。

最簡單的才能最複雜,無可才能無不可。

《周易》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東漢學者鄭玄(127~200年)認為周易包含“變易、不易、簡易。”三個概念,今天只講簡易概念。

簡易概念包含了三個原則:

1、有無原則 2、剝離原則 3、歸核原則

有無原則是從根本上來講的,比如我根本上就沒有這檔事,不就是最簡單了嗎?一旦有了這事,再怎麼簡易,都落了下風。

再有本領的將軍,殺人一萬,也會自損三千。

如果不戰而屈人之兵呢?

有無概念是兩端法,要麼有,有麼無,可有可無,定義為無,可做可不做的事,定義為不做。有時候不決策,就是最好的決策。

秦國呑並六國之前並不強大,真正讓秦國開創帝業的是一個叫公孫鞅的人。

他年青在魏國輔相公叔痤門下當家臣。

公叔痤很欣賞他,有一天梁惠王來探望,公叔痤極力推薦公孫鞅,梁惠王卻不置可否。

易經簡易法則並不簡單,悟到了就得到了!

公孫鞅(前395~前338)

公叔痤請梁惠王撤下隨從,對梁惠王說,你如果不能用公孫鞅,就請你殺掉他!

這就是兩端法,不能用就殺掉,當年對超級人材,只能是這樣。

梁惠王走了以後,公叔痤立刻叫來公孫鞅,告訴了這一切,讓他趕緊跑掉,這就是古人的原則,先公後私。

但是公孫鞅卻胸有成竹說,你放心吧,大王既然不肯聽你的話而用我,也必然不會聽你的話而殺我。

果然梁惠王根本就理會這檔事。

後來公孫鞅投奔了秦國,說服秦孝公接受了他改革計劃,這就是著名的“商鞅變法”。

秦國和魏國打一仗,梁惠王戰敗求和,這時才深深後悔沒有聽公孫痤的話。

公叔痤前後只講了兩句話,後悔的是那一句呢?

當然是第二句話,“不用就殺掉!”

現在講剝離原則。

解決了有無兩端原則,從“無”的進入到“有”的層面,就要講剝離了。

剝離原則是用減法。

《周易》有下卦叫“山地剝”,一個六爻卦,五陰一陽,剝到了極限。

為什麼很多人英年早逝?這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做加法,不懂得做減法。

過去有個和尚,整天揹著一個口袋,大家叫他布袋和尚,有人問他如何長壽?他把揹著的布袋放下來,笑一笑,也不搭話。

老子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則無不為。

如果講經營之道,我想起多年前乘坐公交車,車上司售人員有3人,現在一個司機就解決了。每輛車省2人工資,一輛車一年下來就省了一大筆費用。

一個公司用易尺度的剝離概念將業務分類比較,忍痛割愛,必然有舍就有得。

最後講歸核原則。

這與剝離概念正好是相反相成的。我們有了一件事後,要考慮這件事核心價值是什麼?把它最重要的價值現出來,一句話,突出重點,不計其餘。

而剝離概念是去掉多餘,實在去不掉就是有用的。

過去寫文章有兩句話,叫“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

這是個大原則,不同層次的人,所能做到的並不一樣。

易經簡易法則並不簡單,悟到了就得到了!

秀才會刪字,他知道哪幾個字是多餘的。

舉人會刪句,比較高明一點的了,進士會刪段落,更高明瞭。

殿試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被點為狀元之人,高明之處在於從立意上刪除,自然就會中心突出,不曼不枝了。

這就是另一種境界了。

文/來源【現代易武漢學派公號】原創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閱讀:

學易經如何登堂入室?從這四類卦入手,才算真正入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