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性相近是什麼

常有人謂袁崇煥冤死,認為崇禎殺崇煥乃是自毀大明長城,然事實是否如此呢?我看不然!

細數明朝末年那些事兒,忠臣的價值可堪咀嚼。

袁崇煥不得不說是個明朝末期難得的猛將,於寧遠之戰重創後金,使其威名遠播邊疆。對於這個人,要麼拉攏,要麼除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繼承努爾哈赤遺志的皇太極,認為拉攏此人代價太大,不如除之而後快。

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史栽皇太極派“無間道”入京,崇禎愚鈍受其矇蔽誤中反間之計,狠心將返京救駕的袁崇煥革職查辦,最終給他按了個通虜謀反的罪名,並且不讓他好死,以世間最為殘酷的凌遲寸磔之極刑將其處死。法場之上,百姓如狼似虎,咒罵袁督師祖宗八輩,更是生啖其肉,怎一個慘字了得。

有許多人認為崇禎若不殺袁崇煥,滿清便不能入關,明朝也不至於滅亡。其實這樣來看待袁崇煥的話,真的是高看了這個人,他縱使能力再大,於當時局面也無法力挽狂瀾,明朝的氣數已盡,早晚都會滅亡,不是他袁崇煥一人能救的。因此,殺不殺此人,跟滿清坐不坐中原沒太大幹系。

袁崇煥是個自視極高,不屑隨波逐流之人。他有個缺點,也是個大忌,那就是過於自負,性格有些孤傲,跟三國之中的關羽有一比。

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而崇禎也是這麼一個貨色,自負、自信、自大的極點,除此之外還有一股子憤青之氣,恨不得立即將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朝廷擺弄穩當。

崇禎最初是非常賞識袁崇煥的,這致使被壓迫已久的袁崇煥頗感吐氣揚眉,甚至有點樂極忘形。

與崇禎初見之時,他即誇下海口,揚言五年之內收復遼東失地。豪言如山震,出口興波濤,崇禎聽罷歡喜雀躍,認為自己選對了人,買對了馬,押對了寶。

然而,過度的期待往往是夾雜無窮後患的,說到做不到就是忽悠君王。袁崇煥遲遲不能收復失地,有朝臣問及可有平遼良策,袁崇煥答曰“聊慰上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先把皇帝逗開心,而後另謀計策。

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這就等於畫了個大餅給崇禎,崇禎看到畫卷上的大餅充滿飢餓感,卻死活吃不到口。

血氣方剛的崇禎皇帝,將大明的未來寄託於袁崇煥身上。可袁崇煥的種種表現,讓崇禎漸漸失去了耐心。袁崇煥有個非常不好的毛病,那就是喜歡先斬後奏,秉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套路。不管是擅自斬殺毛文龍也好,私自跟皇太極議和也罷,另外他還把糧餉擅自賣給了降後金的蒙古,這一切一切都沒有經過皇帝的授權。而是他先把事情做實之後,再上奏稟報皇帝。

袁崇煥的做法不但令崇禎感到失望和憤懣,就連那些以往支援他的大臣都有了不滿和疑心,奏摺遞到崇禎面前,崇禎長嘆一聲,依舊力保袁崇煥,並未阻攔其主張。

袁崇煥給崇禎空頭支票一直得不到兌現,而他的種種做法讓人不得不懷疑他的私心。擅殺毛文龍,無疑為皇太極開啟一道屏障。幾個月後,皇太極率滿洲八旗精兵繞過袁崇煥部署在山海關的防線,順蒙古南下直逼京師。

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堅固的防線怎麼說崩塌就崩塌了呢?防線的崩塌不僅令京師岌岌可危,也令崇禎和袁崇煥的主僕關係瞬間崩塌。

儘管袁崇煥回馬急救京師,但他只追不擊的戰法,連同過往種種跡象,使得崇禎和那些朝中元老懷疑他早與後金串通,說不定皇太極就是他引入京師的。

當然,這種猜忌還真的有些冤枉袁崇煥。依照當時的戰略部署來看,袁崇煥採用的是避免正面交鋒的戰略,他深知八旗兵人強馬壯,與之在野外正面交鋒,贏面不大。以守為攻的戰略對明軍更為有利。因此,袁崇煥一心要跟皇太極打京城保衛戰。將戰線拉長之後,遠道而來的皇太極便因久攻不下而自行撤退。

戰略是對的,這一點無懈可擊。然而袁崇煥只著眼沙場,而忘了顧及身在京城的崇禎。這就好比一個公司的業務員只顧自己的業績,而不顧老闆有沒有能力接單。

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崇禎徹底失望了,空頭支票沒兌現不說,還不拿自己當

BOSS

,是可忍孰不可忍。然後此時的袁崇煥不知腦子那根弦兒搭錯了,愣是觸犯了古往今來手握兵權者的第一大忌,他親率重兵從邊防返京,訊息傳到京師,嚇得崇禎和那些朝臣惶恐不安,他們將袁崇煥當成了第二個皇太極。

袁崇煥的種種表現徹底觸動了崇禎多疑的神經,他下旨不允許袁崇煥率兵入城休息,讓這些居心不良的傢伙們駐營於城外。

崇禎翻臉了,袁崇煥被人用大筐從城下拉到城上之時,已經預示到他的末日。一個大將被人用大筐如豬玀一樣弄到城上,此時的崇禎已經在霍霍磨刀準備宰豬。半年之後,袁崇煥被通敵罪判處極刑,下場坎坷且悲壯。

袁崇煥之死並不冤,他犯了職場大忌,上司與下屬最忌“性相近”

正如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所言:“袁剛愎自用,不拘小節的性格,在他私自與皇太極議和及販賣糧草這些失誤中表露無遺。他是行動主義者,對當前戰局能作出實時反應,但與此同時,袁我行我素,不願跟人磨合。偏偏崇禎同樣剛愎自用,兩人的合作註定只是一段短暫的蜜月。”

說到底,兩人的性格太相似了,過於相似便是相剋,因此君臣切記性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