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皇子當和尚,這位唐朝皇子為何如此想不開

屬相犯小相是什麼意思

靈空山風景區位於沁源縣西北部靈空山鎮,南接古縣,西靠霍山,北連石膏山,屬太嶽山系,處於“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地帶。在這靈空山上有這麼一座寺廟,因為一位唐朝皇子在此出家而遠近聞名,成為了當地重要的景點。

這座寺廟便是聖壽寺,根據《山西通志》記載,靈空山聖壽寺原名感應寺。這座寺廟始建於東漢光和元年,因為規模極小又碰到惡劣的地理環境因素,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經常因為雨雪雹災而坍塌。到了唐朝時期當地政府對其進行擴建修繕時,將頂部全部換為鐵瓦,故又名鐵瓦寺。

不當皇子當和尚,這位唐朝皇子為何如此想不開

唐末這鐵瓦寺又因為一個皇子的出現而改名為聖壽寺。據《沁源縣誌》之《先師菩薩源流考》記載:“懿宗有子八人,長子名佾、次子名健、三子名 、四子名侃、五子名儼、六子名保、七子名倚、八子名昂。先師者即四太子侃也。懿宗庚辰即位年號鹹通,鹹通二年辛巳先師降生,鹹通六年封先師為郢王,先師方五歲。至己丑鹹通十年封為威王,先師九歲。懿宗崩,五太子儼即位是為僖宗,年號乾政改為乾符”。透過這段記載,不難發現這位與聖壽寺淵源極深的皇子便是唐懿宗的四子李侃。

不當皇子當和尚,這位唐朝皇子為何如此想不開

這李侃出生在唐朝末年,此時唐朝國力早已不復當年,此時其父唐懿宗又受制於宦官。這位手中無權的皇帝,只能將精力放到了音樂與宴遊。據史料記載唐懿宗每一次出遊都是前呼後擁,扈從十幾萬人。再加上唐懿宗又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為了迎佛骨,以禁軍為儀仗,迎佛骨的香車和盛佛骨的浮屠,都以金玉、錦繡珠翠裝飾,可謂窮奢極侈。

昏庸無能的皇帝,不顧百姓生死只顧貪圖享樂,最終激發起了民怨。鹹通十四年,河南、山東一帶水旱災情嚴重,糧食顆粒無收。此時本該救災的朝廷卻是一味地催逼租稅,忍無可忍的黎民百姓終於揭竿而起,以黃巢為首的義軍席捲全國。在“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口號聲中,黃巢的大軍殺進了長安城。

不當皇子當和尚,這位唐朝皇子為何如此想不開

正所謂“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長安城被攻破後,宰相盧攜飲藥自殺,官員們紛紛逃匿,“僖宗夜自開遠門出,趨駱谷,諸王官屬相次奔命”。作為皇室子嗣的李侃自然是擺脫不了這期間的干係,為了躲避戰火,李侃剃度出家,一路北逃最終來到了聖壽寺,史載“長安遭黃巢之亂,宮闈不守,皇宗四散,侃出奔削髮為僧。至靈空山見山深林茂、人跡罕到,有馬跑泉之異,遂卓錫焉”。

也許是因為國都淪陷的衝擊,或者是受到父親篤信佛教的影響。出家後的李侃再無還俗之心,並且在叛亂平定之後,唐僖宗四處尋找李侃,希望將其接回國都。但是當尋找使者來到了靈空山時,李侃已然看破紅塵,不願回朝。無奈皇帝敕命,重建禪院,增修殿宇。因是皇子出家所在,寺乃封為“聖壽寺”。

不當皇子當和尚,這位唐朝皇子為何如此想不開

雖然這寺廟被賜名為“聖壽寺”,但是李侃卻沒有皇子的架子,每日依舊是布衣草鞋,粗茶淡飯,採藥打坐,醫病救人,並鑿壁為窯,步履如飛地穿行於幾十丈高峭壁上的淨身窯,直至若干年後坐化圓寂。

實際上,這李侃也並非是完全因為戰亂而出家為僧的(畢竟逃跑的方式有很多)。李侃之所以選擇出家,跟他的悟性有著很多的關聯。從一些資料上看,李侃對佛教是有一定的修養的。根據《白馬山敕建定國寺先師菩薩祖訓五服宗派重修殿堂碑記》記載:百年非久,三界無安,天上五襄,相現人間。四相皆空,積氣為風,積形為地,積陽為火,積陰為水。建立三方,散為萬品。以四小相,真四大界。萬法為空,學道進理。

不當皇子當和尚,這位唐朝皇子為何如此想不開

這些詞語都是李侃存世的一些語錄,從這些語錄當中不難發現李侃在佛法上還是有一定的悟性的。同時因為李侃平日裡採藥打坐,醫病救人,在他圓寂後,當地百姓尊奉為“藥王菩薩”。到後唐清泰年間李侃又被獲封施雨王,之後因為“能以法雨濟生民”,有禱輒應,所以到後漢乾佑年間封為菩薩,後周顯德乙卯即顯德二年,加封先師菩薩。從凡間的皇子到人人敬仰的菩薩,李侃即便在世相信內心也還是波瀾不驚,正如聖壽寺門前的對聯寫的那樣“山鳥不聞名利客,野花猶獻廟堂香”。

(本文作者為“古今事”平臺邀約作家 煮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