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必讀名著導讀丨一篇文章讓你讀懂《草房子》

草房子中紅門象徵什麼

各位同學,大家中午好,我是豆姐,這個是公眾號上的新欄目——

李華老師帶你讀好書系列,

豆姐每一期會選一本李華老師講的名著供大家閱讀,第一期是曹文軒的《草房子》,下面就一起來看吧。

說《草房子》之前,先簡單提一句曹文軒:

《草房子》可以說是中國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迄今已經是300次印刷了,總共將近1000萬冊在中國大地上發行。這還不包括它的海外譯本。

這本書為什麼叫草房子呢?曹先生在書中界定的是一個叫油麻地的地方,“遠遠看去,這些草像是散發著一些金屬的光芒……”,也就是說,草房子是油麻地的一種建築標誌,書裡要講的也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塊土地上人的一些故事。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透過這四個人物來展開整本書:

禿鶴

杜小康

桑桑

秦大奶奶

禿鶴是整本書出現的第一個人,他不是這本書的主角。但是從禿鶴身上,能看到很多很多我們自己、身邊人的影子,也許我們經歷的事情不一樣,但成長過程中人生的歷程是一樣的。我給他定了一個話:

禿鶴:用事實證明自己

先跟大家分享之前班裡同學做讀書分享時,一位同學的開場白。

列一個油麻地大事的大事年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征服世界。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

公元1949年,新中國成立。

公元1958年,禿鶴參加了油麻地小學的匯演。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有一兩件對自己來說不亞於世界大事的事情,“禿鶴參加匯演”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

話說從頭,文章一開始,禿鶴是一個沒心沒肺、特別快樂的孩子,書上這樣描述:

“禿鶴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禿鶴,他會很高興的答應的,彷彿他本來就叫禿鶴,而不叫陸鶴。”

為什麼會被叫做禿鶴呢?因為他沒有頭髮,油麻地的水土會有一點讓人脫髮。但他一直都活得很快樂,甚至因為他的頭禿得特別乾淨,摸起來有一種很綿軟的手感為榮。

但是成長有時候就是一晚上的事情

,忽然之間,禿鶴就不再快活了,他意識到為什麼每個人都有頭髮而我沒有這個問題。

禿鶴不再快活了,他開始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這個事情。當他聽他爸爸說用生薑抹頭可以治好禿頭的時候,他欣然應允了。

生薑在頭上一圈一圈地擦,禿鶴感到了一種熱辣的灼燒感,禿鶴咬牙忍著,對一個孩子而言,你說這是酷刑一點也不為過。

我看這段的時候心裡特別難受,我想我們每個人身上總會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小缺陷,不管是外在的內在的,自卑或者膽怯,我們並不願意讓別人發現這些事情,總想在一個不為人察覺的時刻,偷偷把它治癒。

在教室裡的時候,有一個孩子說,有姜味。

然後大家開始嗅鼻子,紛紛尋找姜味的來源,禿鶴忽然就藉著自己“我要上廁所憋不住了”跑了,他跑到河邊抓了一把爛泥抹在頭上,然後把它洗掉,又抹泥、又洗掉,

一定要洗到他自己認為再也沒有人能夠聞到頭上的姜味為止。

這是一個特別痛苦的堅持,說是抹81天來著頭髮就能長出來,可是81天過去了,禿鶴還是那個禿鶴。

然後他不再用這種方法了,他改用另外一種方法——戴帽子,父親給他買了一頂非常漂亮的帽子,書裡的描述是“潔白的顏色、漂亮的鴨舌”。

戴上帽子以後,大家發現,誒,禿鶴不禿了,他的禿頭背帽子給蓋起來了。禿鶴這下連走路都變得瀟灑,他重新找到了在同齡人之間該有的自信。

但是,桑桑很淘氣,他帶領大家,把禿鶴的帽子掀掉了,然後扔來扔去。

人生就是這樣,我們很多時候,因為自己並沒有體諒別人的心情,做了一些傷害別人卻僅僅以為是開玩笑的事情。那頂帽子被扔來扔去,最後就被掛在了一個樹杈上,再也沒有下來。

禿鶴自己剛剛建立起來的自信就好像隨著那頂帽子一起掛在了樹杈上

這個時候禿鶴他的不快活已經升級了,升級到了一種“你們都在傷害我”的情感中,想到“我必須要有一點行動了”,他想到了報復社會。

他報復社會的方式也很簡單,油麻地小學當時要參加一個會操表演,班主任嫌他的腦袋不好看,再加上禿鶴上學晚,長得比較高,比其他同學高出一截又是禿頭,站在隊伍裡特別明顯。

班主任就跟他說,禿鶴,這次會操表演你就不要參加了。禿鶴很堅定地說,老師我要參加會操。“不行你別參加了”“我要參加會操”。

那天禿鶴特別堅定,老師也是實在沒有辦法,說行吧,那你戴一頂帽子。禿鶴說我沒帽子,蔣一輪就說我找一定帽子給你,班主任急了說趕快把帽子戴上,就去了。

油麻地小學是最後一個出場的,出場以後跳的特別好,又整齊又規範,眼看著就要拿冠軍了。

這個時候禿鶴忽然就掀掉了自己的帽子。我剛才說過,禿鶴上學的時候本來就已經很大了,他10歲才上學,比其他的同學要高出好多,忽然掀開的帽子讓他在人群中顯得像一個燈泡、特別突出。

禿鶴的這個行為一下引爆了場內場外所有人的唏噓,所有的人一看就,誒呀,怎麼怎麼樣地開始議論。

油麻地小學的隊伍忽然就亂了,所有人的動作都軟下來,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個時候只有禿鶴在橫平豎直、闆闆正正地做著這個操,他是用這樣一種認真來表現著“我僅僅是沒有頭髮,你們憑什麼不讓我參加”,文章裡給出的結局是:

就這樣,禿鶴以他特有的方式報復了他人的輕慢與侮辱。

但禿鶴換得的是眾人的冷淡,因為它使大家失去了榮譽,使油麻地小學蒙受了恥辱。

他獲得了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人生狀態——孤獨!

孩子是非常怕孤獨的,後面緊接著,曹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禿鶴想討好人家”他太渴望重新融回到小夥伴的群體裡去了:

比如朱淼淼的紙飛機飛到房頂上去夠不著了,禿鶴就“吭哧吭哧”地搬了兩張課桌再加上一張長凳,爬到了房頂上,將紙飛機取了下來。但朱淼淼並未接過禿鶴雙手遞過來的紙飛機,看也不看地說:“這架飛機,我本來就不要了。”禿鶴說:“挺好的一架飛機,就不要了。”他做出很惋惜的樣子,然後拿了紙飛機,到草地上去放飛。本來就是架不錯的紙飛機,飛得又高又飄,在空中忽高忽低地打旋,遲遲不落。他做出玩得很快活的樣子,還“嗷嗷嗷”地叫,但他很快發現,別人並沒有去注意他。他又放飛了幾次,然後呆呆地看著那架紙飛機慢慢地飛到水塘裡去了。

禿鶴說:“我被狗咬了。”

那麼大一隻狗,咬了我那麼大一口,沒有人在乎。他跟他的老師蔣老師說被狗咬了,老師平淡地跟他說咬就咬了嘛。

禿鶴在那一個瞬間覺得生生地被全世界拋棄了,但他也僅僅是覺得自己被拋棄了而已。

新學年開始時,照例要打亂全班,重新編組。蔣老師把他分到第一個組,一組的組長說我們不要禿鶴,再分到第二組、第三組……所有人都跟老師說“我們不要他”,有一組的同學其實也沒有說一定不要禿鶴,但是他會想“別的組都不要他,我們要了,那我們多沒面子啊”,禿鶴就這樣生生被同學隔絕開了。

蔣老師找他談話,“陸鶴,現在是這樣,你想去哪一組呀?”陸鶴扣著桌子說,“我去哪組都行”。“別扣桌子,你說你想去哪組”“我去哪組都行”然後甩下一句話“我無所謂”,他就跑了。

他跑到燒磚廠溫暖的水池子,把自己泡進去。我看到這兒的時候心裡難受的不行:

誰也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別人。禿鶴覺得這樣挺好,他就這麼坐著。讓那溼潤的熱氣包裹著他,撫摸著他……

他不過是個孩子呀,禿頭並不是他的錯,在一定程度上,這是他的傷疤,然而誰也沒有留心過他的傷疤曾經在原來被人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來過,大家只會記得,禿鶴讓我們的小學出醜了。

他只能在一片自然的熱氣裡面,受到包裹和安慰。

好在機會來了,文藝匯演要演一個劇,《屠橋》。這裡面的角色是個禿頭,這個角色開始找的是另外一個人,但這個同學可不禿頭,一頭濃密的頭髮也不願意剃。開始的時候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豬脬來當頭套。但演到一半的時候忽然就破了。

這個情況發生過幾次之後,那個孩子就不演了,再也不演了。校長也說,他能演也不讓演了,這演到一半在臺上哐的一下碎了這可怎麼辦,觀眾也受不了呀。

那怎麼辦?

回去以後,蔣老師收到了禿鶴的紙條:

蔣老師:

我可以試一試嗎?

陸鶴

這之後呈現出來的情況是:

當桑桑看到這張紙條時,半天沒說話,隨後蔣老師說說:“一定讓他試試。”(老師的支援)

全場掌聲雷動,孩子們全無一絲惡意。(同學的信任)

禿鶴把那個角色演絕了。(禿鶴的努力)

演出結束後,油麻地小學的師生們只管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而當他們忽然想到禿鶴時,禿鶴早已不見了。

是桑桑第一個找到了禿鶴。那時,禿鶴正坐在小鎮的水碼頭的最低的石階上,望著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邊蹲下:“我是來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聽到了禿鶴的啜泣聲。

油麻地小學的許多師生都找來了。他們沿著石階走了下來,對禿鶴說:“我們回家吧。”桑喬(桑桑的爸爸,油麻地小學校長)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禿鶴用嘴咬住指頭,想不讓自己哭出聲來,但哭聲還是剋制不住地從喉嚨裡奔湧而出,幾乎變成了號啕大哭。紙月哭了,許多孩子也都哭了。

純靜的月光照著大河,照著油麻地小學的師生們,也照著世界上一個最英俊的少年……

當你經歷過人生的低谷,你也就能理解上面這一段話。

大家來找他,就是在說 “我們錯了”,因為我們太熟稔了,我們不用把承認錯誤說得太明白。

“來吧,禿鶴,我們一起回去”,當桑桑跟同學們跟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禿鶴開始嚎啕大哭,他在內心也無數次地說,“我也錯了,我也並不願意給油麻地小學抹黑”。

這還不夠嗎?夠了。

這是一位同學給禿鶴寫的總結:

陸鶴,因為光頭給他帶來了很多煩惱,也正因為這樣,讓他變得更加堅韌。

人生也是一樣,難免遭遇坎坷,有時別人的嘲笑和不理解還有諷刺挖苦就像無邊黑夜籠罩著你,這時,你就要為自己點一盞燈,不是拿在手上,而是亮在心裡。

你要永遠相信:用事實證明自己。

杜小康:孤獨磨難中的破繭成蝶

第一個人說完了,我們來說第二個人物:杜小康,這是最讓我心疼的一個孩子。

為什麼說他是破繭成蝶,因為剛開始他就跟其他的孩子不太一樣。在油麻地,有一個紅門,是富庶家庭的代表。生活在紅門的杜小康,就是那個時代油麻地的高富帥。

在書中的時代,吃飽還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當時孩子們的衣服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沒有人能穿上合體的衣服,褲子都很大。

腰帶就是一根繩,系得松褲子就會掉。有的孩子嫌麻煩就係一個死扣,這樣上廁所會有一個問題,很容易尿褲子。

只有杜小康,是有皮帶的。

孩子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細節才是真實的。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下課了,孩子們你推我搡地搶佔尿池,力小的,不時被力大的從臺階上擠落下來。力小的很生氣,就順手給力大的屁股上一拳,力大的就回身來看,差點把尿尿到力小的身上,一片亂哄哄的景象。

每逢這時,杜小康遠遠地在廁所門口站著,等嘩嘩聲漸漸稀落下來,才走進廁所。他往臺階上一站,挺直身子,左手抓住靠皮帶扣的地方,肚皮稍微一收縮,用手拉住皮帶頭,這麼瀟灑地一拉鐵栓便從皮帶眼裡脫落下來,左手再一鬆,褲子就像一道幕布漂亮的落了下來。杜小康撒尿,絕不看下面,眼睛仰視著天空中的鳥或雲,或者乾脆就這麼空空地看。杜小康撒尿時,總有那麼幾個小孩站在那兒很羨慕地看,把他撒尿時的那副派頭吃進腦子裡,彷彿要努力一輩子記住。

那個時候還沒有“偶像”這個詞,但杜小康就是其他同學的偶像。他明明知道有很多人在看我,但我就是不看你們。

這是一種人生的派頭,是一種在富庶生活中培養出來的自信。

忽然有一天,紅門(杜小康家的雜貨店)就敗了。他爸爸花掉所有的積蓄,進了一批貨,但是回來的路上遇到風暴,船翻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都隨著船沉了。

紅門沒錢了,杜小康甚至到了上不起學了的程度。

而上不起學的杜小康仍舊想在同齡人之間表現出一種悠然的姿態

。他剛剛退學的場景:

幕色裡,杜小康走在高高的斷橋上,身子顯得更加的細長。他一副悠閒的樣子,彷彿走在一條秋天的田埂上。他走過去,走過去,就這麼不慌不忙地走過去。然後,似乎雙腳有一半站到了橋外,動也不動地立在晚風裡、夕陽中。再後,他坐下了,將兩條長腿很輕鬆地垂掛在橋頭上。

一個男孩叫起來:“杜小康!”許多孩子一起叫起來:“杜小康!杜小康!”很有節奏。

杜小康頭也不回,彷彿這天地間,就他獨自一人坐在猶如萬丈深淵的斷橋頭上。

太陽終於熄滅在了西邊的蘆葦叢中。霞光將杜小康染成暗紅色下他的頭髮在霞光裡泛著茸茸的柔光。

後來,杜小康還是想表現出一副完全不在乎的樣子:

他東走西走。他要讓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見他。他像往常一樣,穿著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乾淨的衣服,並且不免誇張地表現著他的快樂。

但杜小康畢竟是杜小康。他不能自己憐憫自己,更不能讓其它人來憐憫他。他只能是傲慢的杜小康,玩得快活的杜小康。

但是有一天,當他知道他再也上不了學的時候,她跟媽媽有一段這樣的對話:

“我要讀書”

“我們家已不再是從前了”

“我們家再開商店嘛”

“錢呢?”

“借嘛”

“借?能借的都借了。還欠了那麼多錢呢。你沒看見人家天天上門來要債?再說了,有錢也不能開商店了。”

“為什麼?”

“已有人家開商店了。路口上,好地方。”

“我不管,我要讀書!”

“讀不了。”

“我就要讀嘛”

“讀不了!”

“我成績很好只我是班上第一名”杜小康哭了。

這是自家裡遭受劫難以來,杜小康第一次哭。

這個眼淚讓我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愛很愛學習的孩子,他一直生活在人生很高很高的階段,他受慣了大家對他仰望的目光。但是命運忽然就改變了。

在這之後有一天,班上的女同學上課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書丟了。

一個月後,當桑桑到大紅門裡去找杜小康,在杜小康家無意中發現了那個女孩的課本時,正被從院子裡進來的杜小康看到了。杜小康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突然抓住桑桑的手,剋制不住地哭起來。桑桑直覺得他的雙手冰涼,並在索索顫抖。

桑桑說:“我不說,我不說……”

杜小康將頭垂得很低很低只淚水滴滴答答地落在了地上。

看到這裡,我特別難受。他“抓住桑桑的手,剋制不住地哭”,這就是他的絕望,他顫抖的雙手裡充滿了乞求“我求求你”,傾訴 “你知道嗎我有多想讀書”,還有抱怨“為什麼我就不能再讀書了呢”。

從書裡的這幾段,我們可以看出杜小康的變化:

當杜雍和(杜小康的父親)對杜小康說“以後,你和我一起去放鴨”時,杜小康幾乎是哭喊著:“我要讀書!”

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

“我要回家……”

鴨子長大了,長勢不錯。但是有一次,忽然遭遇暴風雨,把他們剛剛建立起來的鴨巢都吹翻了,在黑壓壓的風雨裡,杜小康去找鴨子。找到鴨子累到不行躺下來的時候,鴨子跟他很親,就圍著他:

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裡。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他的哭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了,他從那種孩子的控訴、撒潑耍賴的嚎啕大哭,變成了默默地流眼淚。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甜津津地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生活,有些時候就是這樣,你永遠會比自己想象的更強大。

再回來的時候,杜小康突然就長大了

,他不再迷戀於自己是“油麻地穿得最整潔最乾淨最漂亮的孩子”這樣一個人設。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家的一部分,要負起責任了。(在此之前,好不容易等到鴨子會下蛋了,能賣錢了,鴨子又跑到別人家,把人家的小魚苗都吃了。)

人家扣住鴨子要賠償,杜小康太瞭解,鴨子們吃掉的是另外幾家人活的希望。

回來以後,當桑桑向杜小康問起他以後怎麼辦時,杜小康並沒有太大的驚慌與悲哀。他與桑桑坐在打麥場上的石磙上,向桑桑說著他心中的打算。他至少有十項計劃,而他最傾向於做的一個計劃是:在油麻地小學門口擺個小攤子賣東西。

過了一個星期,杜小康在校園門口出現了。他挎一隻大柳籃子。柳籃裡裝了零七八碎的小商品。柳籃上還放了一隻扁扁的分了許多格的小木盒。一格一格的,或是不同顏色的糖塊,或是小芝麻餅什麼的。盒上還插了一塊玻璃。玻璃擦得很亮,那些東西在玻璃下顯得很好看。

學校是一個記錄他所有榮耀的地方,他是一個那樣要臉面的人,但是杜小康就真的回到了這裡,換一種方式開始了自己的生活。

這裡是一位同學在讀書分享會上對杜小康的評價:

從富到貧,從哭到不哭,便是從一個男孩,變為一個男人的過程

命運,總會給我們一些挑戰。但它,往往註定我們的成長!

可能大家現在還不太能理解這些話,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些話,你記住的每一句話,未來的某一時刻,都會成為你心裡最有效的一縷陽光,給你莫大的安慰。

成長,就要傷痛更大一點,傷口更深一點。

要讓我們自己拿著酒精棉,往這個傷口上擦過去,那灼烈的傷痛燃起來的時候,大聲喊著“來吧”,成長不就是這樣嗎。

桑桑:我們,都是桑桑

桑桑就是桑桑,桑桑與別的孩子不大一樣,這倒不是因為桑桑是校長的兒子,而僅僅只是因為桑桑就是桑桑。

為什麼這樣說呢?他太淘氣了。

他想抓魚的時候:

他在屋裡屋外轉來轉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帳。這明明是蚊帳,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卻分明是一張很不錯的網。他三下兩下就將蚊帳扯了下來,然後找來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將蚊帳改制成了一張網,然後又叫來阿恕他們,用竹竿做成網架,撐了一條放鴨的小船,到河上打魚去了。

河兩岸的人都到河邊上來看,問:“桑桑,那網是用什麼做成的?”桑桑回答:“用蚊帳。”女教師溫幼菊擔憂地說:“桑桑,你又要捱打了。”桑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在兩岸那麼多有趣的目光注視下,他卻還是很興奮地沉浸在打魚的快樂與衝動裡。

當然最後桑桑捱了打,媽媽最後把他的蚊帳弄下來,讓他體驗了一把喂蚊子的感覺。這個只是桑桑眾多淘氣事情中的一件,還有更多:

用自家的碗櫃做鴿子的窩(那個時候物質生活非常艱難,傢俱還是很貴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罪責)

用夏天的蚊帳打河裡的魚蝦

像冰棒一樣捂在大棉襖裡“製冷”(他進城的時候,看到冰櫃裡的冰棒上面蓋著一層棉被,他想難道棉被會製冷?然後大夏天穿著棉襖捂冰棒)

他讓人忍俊不禁,這恰恰是他的可愛之處。

但是他又不僅僅只是一個淘氣的孩子:

勇敢的解救被欺負的瘦弱女孩紙月

自願與性格獨特的細馬為伴

甘當“信鴿”為蔣一輪老師捎情信

他與平時的淘氣不同,展現了另一番的男子氣概。他其實是個內心細膩、心地善良的孩子。

不過說到底,他也就是個孩子:

他也會嫉妒班裡的“高富帥”杜小康,帶領同班的孩子不與他玩。

可又被杜小康的腳踏車迷住,當杜小康主動邀桑桑騎車的時候,會覺得。。其實杜小康。。有時候也不錯啊。

下面是我的一個學生對於桑桑的評價:

天真的深刻

幼稚的成熟

善良的詭計

淳樸的聰明

桑桑具有至高無上的神性 他是落入凡間的精靈——他是多少個我們成長的縮影。

桑桑亦是我們,我們亦是桑桑。

什麼叫善良?有一天我們的孩子知道,理解到一個詞對別人有刻薄的含義的時候,你就能真正讀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善良。

桑桑的人生並沒有一帆風順地這樣一直淘氣下去。

有一天桑桑生病了,脖子上長了一個硬塊,所有人都說那是一個絕症。桑桑變得越來越瘦,越來越瘦。他吃了無數的藥,但治不好。

到最後所有人都快放棄了希望的時候,你再吃一種奇苦的藥,能把這個病治好。喝這個藥的時候挺害怕的,他的老師把他叫去了,跟他說“別怕”,並給他講了她的故事:

溫幼菊才說:“十七歲那年,我考上了師範學校。也就是那年秋天,奶奶走了。奶奶活了八十歲。奶奶是為了我,才活了八十歲的。奶奶臨走前,抓住我的手。她已說不出話來了。但我從她微弱的目光裡,依然聽到了那兩個字:別怕!”

她沒有看桑桑,但卻把胳膊放在了桑桑的脖子上:“桑桑,別怕……”

這是多有力量的兩個字,我們的一生中總是充滿了或細小或巨大的恐懼,這種恐懼我們有時候自己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承認。

也許在平常的溝通中,我很少使用這樣的字眼。但是我很喜歡跟我的每一個學生說,

孩子,我最喜歡看你微笑的樣子。

我試過無數次,一個暴怒的孩子在我面前,當他們跟同學吵了架,跟媽媽發了火,跟其他老師鬧了脾氣等等等等,冷靜跟他說“孩子,你看看你現在猙獰的臉,李老師最喜歡看你微笑的樣子”。

他們都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平靜下來,有一些真的會哭。面對自己的情緒,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他的老師還給他唱了這樣的一首歌,溫幼菊輕輕搖著桑桑,唱起歌來。沒有歌詞,只有幾個抽象的嘆詞:

咿呀……呀,

咿呀……呀,

咿呀……喲,

喲……,

喲喲,喲喲……,

咿呀咿呀喲……

這幾個嘆詞組成無窮無盡的句子,在緩慢而悠長的節奏裡,輕柔卻又沉重,哀傷卻又剛強地在暖暖的小屋裡迴響著。桑桑像一隻小船,在這綿綿不斷的流水一樣的歌聲中漂流著……

不知道大家看到書裡的歌會不會不自覺地跳過去,我自己想象了一下她溫潤的語調,你會發現整個靈魂的旋律是不是就應該是這樣。

我們終其一生所要尋找的,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個能給我們靈魂安穩的節奏。

桑桑還有個妹妹叫柳柳,妹妹還不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一天到晚都在哭,這裡是她跟桑桑的一段對話。

柳柳問:“媽媽為什麼總哭?”

桑桑說:“因為我要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就你一個人去嗎?”

“就我一個人。”

“我和你一起去,你帶我嗎?”

“那個地方,只有我能去。”

“那你能把你的鴿子帶去嗎?”

“我帶不走它們。”

“那你給細馬哥哥了?”

“我和他已經說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嗎?”

“不能。”

“長大了,也不能嗎?”

“長大了,也不能。”

這段不管看多少遍,每次看到的時候心裡都特別難受。

當我們每天還在抱怨作業怎麼那麼多、功課怎麼那麼難的時候,

我們要一起感謝我們還能這樣抱怨,抱怨本身就是幸福安康、平和生活的。

桑桑以為自己要死了,那個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桑桑要不行了。一個馬上要死掉的孩子,因為周圍人的善良,他說:

我已經見過太陽了,見過月亮了,見過那麼多那麼多的好人了。即使明天早上真的走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有一個學生寫了一首桑桑的小詩,跟大家分享:

桑桑,你是個孩子啊

不該這麼堅強

家人們愁苦的眼神,刻意的隱瞞

讓你知道

也許哪一天

那一刻我就再也不能見到那些油麻地的小夥伴

也許哪天我也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你選擇了接受

平靜的接受著一切

用那還不能承受的肩膀揹負起這一切

可怕的死亡

卻抵不過你幼小心靈的強大。

秦大奶奶:油麻地,有艾的地方

最後,跟大家聊一下秦大奶奶。秦大奶奶在這裡是一個隱喻式的人物。她住在學校裡,種了一大片的地,種的是艾草。

那個叫喬喬的小女孩在驚魂未定的狀態裡,抽抽泣泣地向人們訴說著:“……我從水裡冒了出來……我看到了奶奶……我就叫:奶奶——!……”

秦大奶奶依然還是沒有動靜。人們的臉上,一個個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桑桑沒有哭,也沒有叫,一直就木呆呆地看著。

喬喬跺著腳,大聲叫著:“奶奶——!奶奶——!”

這孩子的喊叫聲撕裂著春天的空氣。

喬喬的父親抹著眼淚,把喬喬往前推了一下,對她說:“大聲叫奶奶呀,大聲叫呀!” 喬喬就用了更大的聲音去叫。

桑喬招了招手,把蔣一輪和溫幼菊叫了過來,對他們說:“讓孩子們一起叫她,也許能夠叫醒她。”

於是,孩子們一起叫起來:“奶奶——!……”

聲音猶如排山倒海。

最後,奶奶還是被溺死了。倒不是為了救孩子,僅僅是為了學校的一顆南瓜。

因為她覺得學校裡的一草一木她都有責任,都不能讓他們受到傷害。

但在黃昏時分,桑桑的號啕大哭,告訴這裡的所有人:秦大奶奶與油麻地的人們永遠地分別了。

她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又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的。上回,她是為了救一個孩子而落入水中,而這一次落水,僅僅是為油麻地小學的一隻南瓜。

幾天前,她就發現,在一根爬向水邊去的瓜藤上,有一隻南瓜已經碰到水面了。昨天下了一夜的雨,今天再看那隻南瓜時,已幾乎沉入水中了。水流不住地衝著那隻南瓜。

眼見著瓜要落蒂了,她想將那隻南瓜拉出水面,讓它躺到坡上。她順坡滑了下去。然而卻滑到了水中。也許是因為她太老了,她幾乎沒有一點掙扎,就沉入水中。

當時,對岸有一個婦女正在水邊洗衣服,看到她要用柺棍去撈那隻南瓜,就阻止她,但她的耳朵已聾得很深了,沒有聽見。還未等這個婦女反應過來,她就滑入了水中……

這一回,她再沒有活過來。

墓地是桑喬選的,是一塊好地。他說:“老人生前喜歡地。”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從原先的艾地移來的,由於孩子們天天來澆水,竟然沒有一棵死去。它們筆直地挺著,在從田野上吹來的風中搖響著葉子,終日散發著特有的香氣。

秦大奶奶在油麻地種了一大片艾草,油麻地,就是這樣,一個有艾的地方。因為有了這些孩子,有了秦大奶奶,就是一個有愛的地方。

最後,用作者曹文軒先生的感悟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永遠無法走出童年。

在我們心中豎一把足以擋住整個天空的大傘,你能記住童年的記憶多少天不忘,這把傘就能為你攔下多少天的人生風雨。

淳樸又安靜的文字,往往觸動著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個角落。

這便是文字給予我們最單純的感動。

這便是中國教育所缺少的閱讀。

在文字中追尋生命永恆的感動。

追隨永恆——我們應當這樣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