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正確地保持“特立獨行”?

特立獨行能做到嗎

究竟如何正確地保持“特立獨行”?

撰稿丨大胯

說在前面的話

有一項社會調查很有意思:

超過70%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準之上。

與這項調查結果類似——可能很早之前,你會隱約覺得:

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強於別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逐漸認定自己

特立獨行、與眾不同

所以,有的時候別人會說我們“自戀”。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因此選擇了:

“認真”

把自己

“扮演成”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那就真的是謬以千里了。

但問題是:

究竟如何正確地保持“特立獨行”?

正文

不久前,我的一位長輩來家中做客,家人聚在一起閒聊,期間說起了去機構辦業務的種種不愉快的經歷。

這位長輩無意中說了句:“我好像每次去辦業務的時候都挺順利的。”

有人開玩笑說:“你肯定是有關係,提前打招呼的唄!”

長輩說:“哪有什麼關係。”

“那你會跟他們講道理不成?”

長輩說:“不會啊。”

“那你是怎麼和他們說的?”

長輩說:“跟人家不要硬抗,你就和人家好好說話。你就說:’您好,勞煩您!我大老遠跑來也不容易(確實是大老遠跑來),這是我準備的資料,您看有什麼漏掉的,我記下,回頭再去準備……’。”

大家聽了哈哈大笑,忙著點頭稱讚。

後來我就認真琢磨這件事:

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不僅想著要把事情做成,

還一定要顯示自己的睿智

不僅要去說服工作人員,

還非要在“智商上碾壓對手”

,這就是毫無必要的了。

回頭再想想,那些辦業務“不夠順利”的人,無不是把工作人員當成了機構的一個個體,頤指氣使,而不是把對方當成了一個有感情有溫度的老百姓了。

每次總是一張口就是“效率問題”、“公平問題”……各種大詞不絕於耳,最後只能落得雙方冷嘲熱諷了。

這樣來看,那位長輩的行為就“溫和許多”——在去之前就知道目的是

把事情辦成,讓自己少跑幾趟,而不是去參加“辯論賽”。

所以,後來我也學會了,正確的“特立獨行”就是:

不顯示自己不必要的侵略性

或是說:

不要試圖去證明自己比別人都強。

也就是說:

不要試圖去扮演一個睿智的人。

讀者當中不少朋友已經為人父母,家中有孩子,也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在學校當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哪些人受歡迎?實際上說出來就明白了:

成績不錯,愛運動,最好還會打籃球。

那什麼樣的孩子不太受歡迎呢?

比如高中階段,有些孩子就會選擇成為“有思想”的人:

讀了一些東西之後,會向周邊的同學憤世嫉俗地強調它。

比如,經常批判“人類的慾望”、“赤裸裸的商業利益”……

還經常張嘴就是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甚或是年紀稍長的人也會如此這般。

審視職場,你會發現那些扮睿智的人,他們的朋友圈幾乎都是:

氣急敗壞地罵街

無所畏懼地傳訛

心急火燎地跟風

……

如果和他們一起聚會,隨著酒水下肚,他只要一說話,屋裡便會安靜下來或是被轉移了話題。

這就是

錯誤的“特立獨行”

的極致表現。

正如人際關係洞察家熊太行所說——你最應該做的是:

思想上可以“特立獨行”,但是生活方式最好“隨大流”。

我們會保留思想的獨立,在遇到情投意合的新朋友時,才打開外層的保護罩,觸碰彼此三觀。

我們把稜角磨平打圓,方便我們日常的生活和交際。

因為在這種活動當中,

我們可以不去互相取悅,但至少應該做到彼此尊重和客氣

人際場的社交正式如此:

越早接受成人世界的磨礪,越早掌握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會越早受益。

大家都喜歡有真性情,但真正能夠“善”用套路的人。

真正有價值的人,看上去很平常,剛開始認識時,你也許會覺得此人相當普通,但是繼續向下深交,你會發現:

他的內心是一座寶庫,越來越深,越來越廣。

從此以後,你和這樣的朋友坐著閒聊都是一種享受,有個成語專門用來稱讚這樣的人:

“如沐春風”

他們就是能夠

正確地保持“特立獨行”

的一群人;

他們就是

“思想上特立獨行,生活方式上隨大流”

的一群人。

祝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