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朝拜五臺山,最為吉祥圓滿

七支供對治哪幾個煩惱

這樣朝拜五臺山,最為吉祥圓滿

前 行

明確參訪朝禮目標,調整意樂動機

一、明確此行所為,確立參訪朝禮目標

首先要明確自己為何要去朝拜聖地,想清楚自己此行所求。總的來講,參訪朝禮可達成一些共通的目的:①集聚福慧資糧;②懺悔業障;③報恩(如虛雲老和尚報母恩);④求加持。

個人可以把目標具體化,如祈求某個修學目標順緣具足,或者遣除遇到的某個重大違緣障礙,以及完成學修計劃、積集哪些資糧、對治哪些最嚴重的罪業等等。總之,行為的目標越明確,動力就越強,收穫就越大。

二、調整動機意樂,提升參訪朝禮價值

人身難得,佛法難逢,無數次輪迴至今,方得此暇滿人身。在這五濁惡世、末法時代,幸逢佛陀聖蹟(或者高僧大德住持修行過的聖地),若有機緣親臨其境,實在稀有難得,彌足珍惜。

一旦確定了參訪朝禮地點,應先了解該聖地的殊勝之處,令心生起敬仰和嚮往。事先了解往昔有何佛菩薩或者祖師大德曾出現於該聖地,作何廣大利生事業。這些相關的事蹟,是在此真實地發生過,由此生起信心、敬仰、嚮往。

三、祈請加持與廣發大願,圓滿參訪朝禮之行

藉發願的力量和求加持的力量,以成辦所求,實現目標。三寶加持之力不可思議。作為一名佛弟子,凡所興求皆應啟白三寶,而參訪朝禮作為殊勝的善行,更應多求三寶加持與護念,令此行獲得最大的利益,順利圓滿、增福淨障。

自心善願之力量亦不可思議。可以《普賢行願品》偈頌作為總的發願,向一切佛菩薩學習“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廣大願行,也可以發與所去聖地有關的佛菩薩相應的願(如文殊菩薩十大願),乃至自己個人的善願,令自己此行的目標更為高遠。

重要的一點是,從發心參訪朝禮、定下目標那一天起,就應該每天祈請加持,把每天的功課和善業迴向此行。

這樣朝拜五臺山,最為吉祥圓滿

正 行

一心淨善正知而行

在整個參訪朝禮的過程中,應該常常生稀有、珍惜想,世事無常,親臨聖地之難得機緣轉瞬即逝,每每應如親見佛陀,以赤子之心猛利祈求佛菩薩加持自己此行總的目的得以實現。參訪朝禮過程中,應該儘量多地開展如下法行:

一、禮敬佛陀

遵行師長教授,以《普賢七支供》對佛陀及其聖蹟作身、語、意的禮敬,過程中要專注一心、配合觀想。

“意”的禮敬:可憶念佛菩薩及祖師大德的功德、恩德。

“語”意的禮敬:可讀誦佛菩薩的贊偈頌文等;

“身”意的禮敬:則至誠頂禮,下至一問訊、一合掌。

在佛菩薩面前發願、祈求加持。

二、供養

思惟佛菩薩、祖師大德之身語意事業功德,以實物、錢財、觀想、配合唸誦供養偈頌、咒等供養佛菩薩聖像。淨手之後,陳設供品,下至一朵花,一個水果,若無火災隱患處可供一燈一香,然後唸誦供養偈咒,七支供,觀想佛菩薩歡喜納受,並給予加持。

迴向發願。若有如法的僧團住持該處,也可供僧。

三、觀察思惟

觀察聖像聖蹟,閱讀展牌、介紹,結合前行時對此殊勝之處的瞭解,以及平時所聞思的教理,靜心思惟、深入體會。

由於過去的佛菩薩與歷代祖師大德們,在各個聖地發過廣大的善願:“祈願未來有緣朝禮此聖地的無量眾生,能夠因為見聞、憶念或接觸到此聖地,暫時的苦痛都能平息,無盡的善業都能圓滿,最終皆能證得清淨的佛果!”

這樣朝拜五臺山,最為吉祥圓滿

我們在佛陀或者祖師大德曾經住持的地方,靜心憶念、觀想當年佛陀在世或者祖師修行的情景,如對目前,易得感動、感悟、加持。

參訪朝禮之行,追尋著佛陀及諸賢聖的歷史足跡,踏上賢聖親履過的土地,身臨其境,易於觀察佛陀教法在不同地方流傳過程中,在眾生身上顯現出不同的成住壞空的無常之相,從而體悟真理,生起珍稀想。

四、修法

這樣朝拜五臺山,最為吉祥圓滿

抓住機會,專注修與此地相應的法,比如說,在五臺山唸誦《文殊菩薩十大願》、稱誦文殊菩薩聖號,在南普陀寺唸誦《普門品》、稱誦觀世音菩薩聖號等等。

五、培福

若有因緣和時間,在道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業,哪怕掃地、撿起一個菸頭、一個垃圾……可尋一掃帚進行打掃聖地,念掃塵除垢及佛陀教授小路尊者的偈子,觀想淨化自己的罪障。

此塵是欲非土塵,密說此欲為土塵;智者能除此欲染,非是無慚放逸人。

此塵是瞋非土塵,密說此瞋為土塵;智者能除此瞋恚,非是無慚放逸人。

此塵是痴非土塵,密說此痴為土塵;智者能除此痴毒,非是無慚放逸人。

尤其是遇到被亂丟棄的三寶字紙隨時收集起來,身體力行“恭敬三寶”及“垃圾不落地”之倡議,引導更多的人隨喜善行,共作善業。

這樣朝拜五臺山,最為吉祥圓滿

結行

迴向與總結

一、隨喜、感恩

回顧促成此行圓滿成辦的因緣,感恩所有為此付出的人、感恩佛菩薩、師長的加持護佑。

隨喜此行見聞到的所有人的善業,參訪朝禮團隊內也互相隨喜,輾轉增上。

二、迴向

殷重回向前面所發的廣大菩提願和個人具體的善願,不忘迴向師長長久住世、正法久住。

三、總結、分享

回顧總結:

此行有沒有達成所願?有哪些收穫、啟發、增上?今後哪些方面是可以落實到修學上?也可以總結出遺憾和不足,懺悔此行所犯的錯誤(包括生起煩惱、同行不和等),找出今後對治的方法。

分享、交流心得體會。每個人有不同的觀察角度,透過討論交流,可以引發思考、加深理解、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互相激勵、輾轉增上,也增進團結。最好整理成文章發表,以分享利益更多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