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太平軍北伐為什麼只有兩萬人

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列舉太平天國滅亡“十誤”,其中前3誤跟北伐有關。分別是:林鳳祥、李開芳北伐;曾立昌增援北伐;秦日綱再次增援北伐。由此可以看出,李秀成眼中的北伐絕對是一大戰略敗筆,是“十誤”之首,是太平天國滅亡之重要因素。

從軍隊數量上看,太平天國最多時擁有100多萬武裝,規模非常龐大。攻入南京時,太平天國老兵、新兵,總計20萬,實力不容小覷。此時,北伐也就損失2萬兵馬,為何李秀成卻說是“十誤”之首呢?

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北伐都是精銳老兵,超級悍將,損失無法彌補

俗話說,“兵在精而不在多”,北伐損失的這2萬人,都是百戰精銳,是從廣西、湖南一路拼殺而來的雄師勁旅,不是李秀成後期招募的百萬大軍可以比擬。金田起義時,太平軍及其家屬,也就2萬餘人;蓑衣渡一戰,損失了數千人,傷了元氣。進入湖南時,礦工、天地會武裝入夥,太平軍聲勢復振,戰鬥力量6萬。

北伐出動的這2萬人,部分來自廣西,大多來自湖南,都是百戰老兵。此時,6萬精兵損失了2萬,沒了三分之一,自然是元氣大傷。此外,林鳳祥、李開芳是絕對的猛將,僅次於羅大綱,經常充當開路先鋒,彪悍無比。林鳳祥、李開芳被凌遲,這損失實在難以彌補。

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西王精兵陣亡殆盡,楊秀清一家獨大,權力結構失衡

2萬老兵是百戰精銳,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是無敵悍將,卻都有一個“身份”。也就是屬性一致,他們都是西王蕭朝貴麾下。可以說,北伐犧牲的這2萬精銳,都是西王的武裝力量,這影響就很大了。

蕭朝貴、楊秀清,太平天國早期最有實力的王爺,且彼此經常較勁。例如,蕭朝貴玩“天兄下凡”,處死楊秀清岳飛陳來;楊秀清玩“天父下凡”,與西王夫人洪宣嬌搞曖昧。東王、西王鬥爭激烈,卻也勢均力敵,從而維持內部權力平衡。

此時,蕭朝貴早已陣亡長沙,可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西王麾下大將都擁戴天王(蕭朝貴大舅子),可以抗衡東王。西王兵馬損失殆盡,楊秀清一家獨大,沒人可以與之抗衡。如此,內部權力結構失衡,為天京事變爆發埋下隱患。

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喪失閃擊燕京,推翻清朝之良機,此後再也無法北伐

1853年5月,太平軍2萬老兵北伐,10月抵達天津城下,嚇壞了咸豐皇帝。2萬軍隊半年時間橫行千餘里,攻略中原如入無人之境,足以說明此時的清朝已經相當腐朽,北方軍事防禦情況也非常糟糕。事實的確如此,林鳳祥、李開芳殺到天津時,咸豐皇帝才東拼西湊弄出勝保、僧格林沁兩大軍團,總計5萬餘人。

就算是這5萬兵馬,其中部分是從東三省、蒙古調來的馬隊,也是無法阻止北伐軍,只是因為後勤補給跟不上,林鳳祥、李開芳才被迫撤兵。此時,若是太平軍全力北上,推翻清朝沒任何問題,能否統一全國則另外說。

然而,太平天國錯過了機會,損失了2萬老兵,也讓清朝重視起了北方防禦。從此,太平天國再也沒有機會北伐,直到滅亡時都還在江南一帶轉戰,不成氣候。

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曾國藩乘勢興辦湘軍,最終推翻太平天國

北伐慘敗,不只是損失2萬精兵這麼簡單。曾國藩乘機興辦湘軍,組建新式武裝力量,才是北伐之最大損失。1853年6月,太平軍西征,橫掃兩湖,奪取長江上游眾多基地。1854年4月,林紹璋湘潭慘敗,曾國藩絕處逢生,湘軍也避免胎死腹中,並茁壯成長。

那麼,林紹璋為何慘敗呢?除了指揮失誤,與太平天國分兵作戰關係很大。為了增援北伐戰場,楊秀清兩次從西征戰場、天京戰場抽調軍隊,甚至還放棄了揚州。可惜,增援北伐的部隊,因曾立昌指揮失誤,也是全軍覆沒。

可以設想,若不分兵北伐,讓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悍將統帥2萬老兵西征,湘軍還能崛起嗎?也許初次交鋒,湘軍就被打殘,曾國藩編練湘軍之計劃就此結束。

太平天國百萬大軍,北伐就損失2萬,為何是“十誤”之首?

綜上所述,北伐損失的2萬西王精兵,喪失了閃擊燕京,奪取中原之機會;導致內部權力結構失衡,為天京事變埋下隱患;更讓曾國藩有了興辦湘軍之良好環境,最終撲滅太平天國運動。就此而言,李秀成說北伐是“十誤”之首,自有其道理。

參考書目:《李秀成自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