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搖曳逐風斜是什麼意思

唐朝是一個經歷了將近三百年的朝代,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出過幾個非常有名的帝王,一代明君李世民,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讓他愛民如子的印象深入人心。中國歷史唯一正統的女皇武則天,也為唐朝的繁榮昌盛做了不小的貢獻。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更是把唐朝推到了鼎盛時期,所謂物極必反,李隆基時代也是唐朝由盛及衰的轉折點。

拋開唐朝的政治,唐朝的文化也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詩。除了很多傑出貢獻的大詩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唐朝時期的藝術發展也是到了很高的境界,仕女圖、壁畫、書法,不一而足。唐朝還有一個最著名的美女楊玉環,即楊貴妃,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

“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說到楊玉環,人們腦子裡立馬就會想到一個體態豐腴的美女,關於唐朝人們的審美觀,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唐朝是一個“以胖為美”的朝代,更是讓很多體重超標的同學感嘆,為什麼自己沒有生在唐朝,但是,唐朝真的是以胖為美嗎?事實卻是未必如此。下面我們一一分析下,那些所謂唐朝以胖為美的佐證。

不重生男重生女

作為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美貌是不容置疑的,要不然,唐明皇李隆基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搶了自己的兒媳婦做妃子,而且還榮寵不衰,連帶全家人雞犬升天,致使民間“不重生男重生女”。

1。環肥

關於楊貴妃的身材,說她胖的依據是《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素有肉體,至夏苦熱”。但是這個“素有肉體”並不能就說她是真的肥胖。野史記載,楊貴妃身高在164-168之間,體重在130多斤,照這個說法,跟肥胖是不搭邊的,只能說是豐腴。這跟《楊太真外傳》裡描述得“微有肌也”比較符合。

“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2。舞蹈家

說楊貴妃肥胖的依據,好多是不禁推敲的。首先,我們都知道,楊貴妃如果放在現代,那必須是個很有成就的藝術家,她能歌善舞,擅彈琵琶。這也是除了貌美之外,能讓文藝皇帝李隆基寵愛她的重要原因。一曲《霓裳羽衣舞》是李隆基夢中所見仙女跳的舞蹈,讓楊貴妃完全跳出了舞蹈的仙氣。試想,一個肥胖的胖子能跳的動舞嗎?即使能,那能跳的宛如仙女下凡嗎?因此說貴妃肥胖,站不住腳。

3。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其次,白居易《長恨歌》中有一段貴妃出浴的描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這個“侍兒扶起嬌無力”很有講究,讓人感受到的是貴妃的嬌弱,柔美。想想如果是一個大胖子,那得幾個侍兒扶得起來,更不會有這種嬌弱的美感了。但是如果作為一個體態豐滿的美女,那就是另一番風情了。

還有很多其他的文獻記載,楊貴妃“豐豔”,杜甫更是說她“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這也能說明貴妃面板特別好,“骨肉勻”則是說明身材勻稱。如果是肥胖,肯定不會這樣形容的。

仕女圖能作為唐朝以胖為美的證明嗎

之所以說唐朝以肥胖為美,證據除了楊貴妃的傳聞,另外就是唐代的宮廷繪畫和仕女圖,以及各種雕塑包括敦煌壁畫中所表現的女子形象。代表作就是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1。仕女圖

這些圖中的女子幾乎都是非常豐腴的。我們先看看《簪花仕女圖》中的女子,這些女子大多數都是地位很高的貴婦,而且年齡都稍稍偏大,人到中年,莫說古代,現在人還有中年胖這個說法呢,古人這點跟我們應該沒什麼區別。而且,古人更注重富態。不看畫中主體女子,再看看旁邊伺候的小丫頭,幾乎都是身材瘦小的,試想,如果以胖為美,即使是伺候人的婢女,也都是經過篩選的,長得順眼的。主人怎麼會選自己找一些讓自己看著醜的人來伺候呢?

2。富足生活加上誇張的藝術手法

唐朝畫家為什麼都喜歡把女性畫得略微肥胖呢?其實,這也應該結合當時的社會來看,我國古代,整體來說人們的生活水平都不是很高的,大多老百姓都忍飢挨餓。但是,唐朝經歷了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唐朝走到了整個朝代,甚至整個封建社會的最高點。在這種國富民強的前提下,人們生活條件非常好,有能力吃飽穿暖,自然富態一些。

這種富裕的生活,女性身上更能體現出來,而且不會被人詬病。豐腴的女性總比腦滿肥腸的男性更讓人賞心悅目。

仕女圖中那些看起來生活愜意、體態豐滿、姿態優美娉婷的美女們,更能完美反映了當時良好的社會環境。從某些角度來說,女人可以代表生活,女人豐腴,多數是生活舒心,衣食無憂,甚至是錦衣玉食只有安定繁榮的社會,才能滿足這些條件。這這樣的環境下,人們也更能接受肥胖者。富足的生活造就了一批身材豐腴的婦女,再加上藝術誇張的手法,我們現在見到的圖畫中都是胖美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所以說,仕女圖也不能作為唐朝以胖為美的證明。

3。敦煌壁畫

也許還有人會說,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不是普通百姓,也不是貴族,她們代表的是神仙,為什麼也很胖?其實這個更好解釋,敦煌壁畫描繪的是佛教場景,佛教講究圓滿祥和,佛本無相,以眾生相為其相,結合當時的主流畫派,所以佛像必然也是豐滿肥胖的。如來佛祖方面大耳,自帶威嚴,彌勒佛笑口常開,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菩薩也是個個豐腴秀美。還有一點就是心寬體胖的形象更顯得寶相莊嚴,更容易讓人心生敬畏,也符合統治者的要求。

纖腰玉帶舞天紗

既然唐朝以胖為美禁不起推敲,那麼唐朝真實的審美觀又是什麼呢?有件事曾經借唐玄宗之口表達出來,就是當時的太子李亨曾經被李林甫陷害,很不得志,日子過得很苦,甚至不近女色,李隆基為了讓兒子開心,著高力士“選人間女子細長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

“細長白”是皇帝選美的標準,這足以當做是當時人美審美的典範了,所以說,身材苗條纖長,面板白皙,也是唐朝人的審美觀,這跟我們現如今的審美沒什麼區別。當時還有很多詩詞裡用細腰形容美女,唐朝的文人墨客多如過江之鯽,他們能代表社會的大分群體。喜歡苗條的美女,在唐朝的詩詞中真的是大量體現。

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

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白居易《續古詩十首》)

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武平一《雜曲歌辭·妾薄命》)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李賀《將進酒》)

“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細腰”、“窈窕”這些詞語出現在詩詞中非常頻繁,而這些詞語幾乎在各個朝代,包括現在都是用來形容美女的。這也可以證明,唐朝的人們也不喜歡胖子。

唐朝著名的詩僧貫休《白雪歌》裡曾經有兩句詩這樣寫:為人無貴賤,莫學雞狗肥。意思就是,人無論貴賤,都不應該養成肥胖的樣子,這算是很直白的對肥胖的不喜歡,如果真的以胖為美,就不會做這樣的詩了。

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唐朝人心目中的以“以苗條細瘦為榮,以肥胖碩大為恥”,可見,唐朝人不但不喜歡肥胖,甚至是厭惡肥胖的。

審美觀的非共性

所謂審美觀是世界觀的一部分,是人類在不斷地進步中逐漸形成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社會群體,人們的審美觀都不盡相同。審美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差異。

單單就人類個體的美醜來說,各個時代總體喜歡纖細苗條的女子,“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是一種變態的審美。我們所說正常的審美觀應該是積極向上的,符合大多數人的道德觀,不是低階惡俗的東西。

“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唐朝,真的以胖為美嗎

總之,“燕瘦環肥”各有千秋,也各有所愛,唐朝的豐腴之美,何嘗不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滿足體現呢!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使人們生活富足,豐腴是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如同我們當今社會一樣,減肥的人越來越多,說明老百姓生活好。珍惜當下,感恩社會,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我們每個人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