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面對惡言惡語怎麼回敬

在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冷語,每個人都難免偶爾遭受冷語的攻擊。冷言冷語多的難以分門別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話都會使你心煩意亂,情緒暗淡。本能地進行反擊,其後果往往是諷刺挖苦、侮辱打擊的惡性迴圈。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誰都會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在一個本來很熱鬧很風光的場合,突然有人揭了你的短,或是在一個很隆重的儀式上突然有人高喊著你的外號“二禿子”,這時候你就會突然覺得血往上湧,青筋暴露,如果沒有一分鐘之內的忍耐,恐怕你就會把你所能想起的髒話都說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你所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拾回自己的面子。首先你可以運用幽默的語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沖淡這尷尬的處境,活躍下氣氛。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顯然,設法改變處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動多了,但有一點應明確:那些“揭短”的人通常是你的配偶、親友,你不能採用氣憤的話予以還擊,而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辦法。除此之外,你還要注意如下幾點:

一是儘量不懷疑他人別有用心。如果我們神經過敏,對別人的每句話都琢磨一番潛臺詞、話外音,那就會自尋煩惱。因為在許多場合對方往往是脫口而出或即興聯想的玩笑話,根本沒有想到會傷害你。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二是不可反唇相譏。有人聽不得半句“重話”,動輒連珠炮似的反譏,時常因此而挑起唇槍舌劍,使良好的關係破裂。

一般說來,開玩笑的人若是得到嚴肅的回報,臉面上常覺得掛不住而傷害了彼此間的往日情誼。所以,我們不能為笑話失去一個朋友,甚至給人留下一種心胸狹窄的印象。

三是泰然處之。遇到人“揭短”,如果羞怯萬狀,既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機智地改變處境,以至失態,那就未免顯得有些“小器”了。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風度,暫時把“揭短”拋置一邊,尋找別的話題,或點起一支菸,端起一杯茶,轉移開別人的視線等,才是最好的策略。當然,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富有幽默感。

一位作家剛發表一篇小說,讚譽之聲鵲起。另一位作家卻不以為然,跑去問他:“這本書還不賴,是誰替你寫的?”他答道:“哦,謝謝你的稱讚,不過,是誰替你把它讀完了?”

幽默地回敬,對“揭短”者也是一種應付之道。而製造幽默的方法也有很多,以下就介紹幾種常見的幽默之道,以供參考: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其一,設定陷阱,藉以反擊。為了蓄勢佈陣,故意把話說錯,待對方批評時,再借題發揮,給予回擊。

其二,利用常人的錯誤。有些人喜歡利用常人的錯誤,以示錯的方式尋開心。

其三,相反相成,啟發誘導。一位教師給學生講“災梨禍棗”一詞,首先用望文生義的方法曲解示錯:“看來梨棗都有毒,吃了會生災招禍。”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稍有生活常識的學生都會感到此話不合情理,但一時也說不清確切的含義。到了學生急欲求知的時刻,教師再揭開謎底:“這個成語說的是濫刻印無用之書,使用來做雕刻的梨樹棗樹也都跟著遭殃。”如此一來,學生豁然開朗。

其四,拋磚引玉,打破僵局。示錯作為一種交際手段,有時還可以成為隨機應變,化被動為主動的工具。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有更多的人更喜歡透過貶低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價值,他們口袋裡裝滿輕蔑,他們隨時都可能取出來交給別人。拒絕接受他們的侮辱傷害,巧妙地還給他們,這樣你就會減少緊張,增加快樂。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小肚雞腸。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真理在握,不卑不亢,得理也讓人三分,顯得綽約柔順,君子風度。

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問題,自然應當不失原則地論個青紅皂白甚至為追求真理而獻身,也值得。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

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為一些非原則問題、皮毛問題爭得不亦樂乎,非得說上點兒,誰也不肯甘拜下風、說下句兒,說著論著就較起真來,以至於非得決一雌雄才算罷休,結果嚴重的大打出手,或者鬧個不歡而散,雞飛狗跳影響團結。越是這樣的人越對甘拜下風的人瞧不順眼。

曾經社會上流行一句話:“玩深沉”。其實這種場合玩點深沉正顯示了大度綽約的風姿。

爭強好勝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謙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頭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說一點小是小非的爭論了,根本不值得稱雄了。越是你有理,越表現得謙下,往往越能顯示出一個人的胸襟之坦蕩、修養之深厚。

面對惡語中傷,無須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