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仁至義盡至怎麼用

李鴻章,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之一,被慈禧太后評價為

“再造玄黃”

的國之柱臣,更是被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評價為

“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早在李鴻章未聲名鵲起之際,曾國藩就對其有過

“將來建樹非凡,或能青出於藍”

的斷言,巔峰時期的李鴻章

“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

,憑藉一己之力為晚清強力續命數十年。

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晚清時期幾乎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有李鴻章的身影;所有的重大外交事件,幾乎都有李鴻章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說其影響了晚清政權的發展方向,影響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走向,也並不為過。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剛剛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簽訂《辛丑條約》的李鴻章,吐血不止,而後被診斷為

“胃血管破裂”

、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清史稿·李鴻章傳》大致記載了李鴻章病逝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之清政府的態度:

事聞,兩宮震悼,賜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諡文忠。

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除了賜葬、贈銜、晉爵、贈諡以外,慈禧太后還下令

“親王帶侍衛十名,前往祭奠”

“賞給陀羅經被”、

“入祀賢良祠”

“賞銀五千兩治喪”、“建立專祠”、“國史館立傳”、“靈柩回籍,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

等等特殊恩賜。有清一代文臣所能得到的所有身後待遇,李鴻章幾乎一樣不少。

就這樣一位能讓“兩宮震悼”的國之重臣病逝後,清政府又會如何對待他的家人呢?

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李鴻章“全家照”

不得不說,晚清政府幹別的不行,但對待勳舊功臣之後,還是做到了

“仁至義盡”

根據《清實錄·德宗實錄》的記載,在朝廷下發給李鴻章

“蓋棺定論”

的諭旨中,就有著對其家人的

“推恩”

賞賜:

長子——李經述:

“著賞給四品京堂,承襲一等侯爵”

;(承襲侯爵的同時,給予正廳級待遇,同時給予相應級別衙門一把手的官缺)

次子——李經邁:

“著以四五品京堂用”

;(給予廳級上下級別衙門一把手的官缺)

過繼子——李經方:

“服闋後以道員遇缺優先閒放”

;(給予地位專區書記官缺,並享受優先任職的待遇)

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李鴻章過繼子——李經方

孫——李國傑:

“著以郎中即補”

,(實任司局級幹部)

孫——李國燕、李國煦:

“均著以員外郎分部行走”

,(於副司長級別崗位上實習)

孫——李國熊、李國燾:

“均著賞給舉人,準其一體會試”

,(給予

“恩舉”

待遇,不必參加童試、院試、鄉試等,可直接參加會試。)

除了李鴻章剛剛病逝以後的諸多賞賜,李鴻章三子的未來發展更加證明了清政府的

“仁至義盡”

雖然李鴻章臨終曾留有

“吾兒經方,不堪重任”

的態度,但李經方仍然官至

“侍郎”、“資政大夫”

,品秩為正二品,行政級別為副國級。李經邁更是被朝廷誥封

“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官至正一品,行政級別為正國級。

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除了兩位兒子成為高官外,李鴻章的嫡長子——李經述更是被清政府給予了

“名垂青史”

的待遇。

早在生母病重時,李經述便

“衣不解帶、服侍在旁,親嘗湯藥、無微不至”

,甚至割手臂肉為生母藥引。生母病逝後,李經述悲痛欲絕,哀痛過度以致埋下了病根。李鴻章病重時,李經述更是一直隨侍在旁;李鴻章病逝後,李經述痛不欲生,甚至一度想要以身殉父。雖然殉葬的念頭被家人勸阻,但李經述卻一直深陷於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以致於

“每念必哭,每哭必喘,每喘必汗,焦肝灼肺,漸漸形在而神亡”

。李鴻章病逝一百日後,李經述悲痛過度、病逝家中。

聞聽於李經述的孝義之舉,清廷亦為之震動,特意下旨褒獎,並準其列入國史孝友傳,將其稱為

“天下第一孝子”

,名垂後世、千古傳揚。

李鴻章病逝後,仨兒子發展如何?兩位高官,一位“天下第一孝子”

李鴻章嫡長子——李經述

後記

《辛丑條約》簽訂以後,國人憤慨,舉國上下,一片聲討之聲:

“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一把骨頭一把淚為清政府省下1億白銀,為清政府的苟延殘喘做出了極大貢獻”

的李鴻章,只得發誓

“終身不履日地”

,默默接受國人唾罵。只是,正如李鴻章所言,他只不過是一個

“糊裱匠”

,只不過是一個替清廷背鍋的替罪羊而已。

誠然,李鴻章一生或有對國家的傷害之舉,也有著貪汙腐化、發國難財甚至收受敵國賄賂的劣行,單就其為晚清政府作出的貢獻,就其憑一己之力應對諸國列強的具體表現,他的家人也只得清政府予以厚恩相待。

被末代皇帝溥儀評價為

“斷送大清二百多年”

的慶親王奕劻,為何能被慈禧太后晉封為

“鐵帽子王”

?對於慈禧太后而言,官職、爵位、虛名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這些東西正是朝廷諸臣夢寐以求的所在。或許,這才是慈禧太后穩固掌握晚清政權將近半個世紀的真正原因——讓每一位

“忠臣”

絕無後顧之憂,才能讓他們死心塌地、恪盡忠藎。

參考文獻:《清史稿·李鴻章傳》、《清實錄·德宗實錄》、《李鴻章全集》、《合肥李氏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