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什麼動物

故宮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中,可能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存在。

我們都很清楚,故宮代表的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價值,代表的優質的中華文明的精華,我們也都知道傳承的重要性,也會自發地捍衛自己的優質文化的所有權。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偶爾走馬觀花參觀過故宮之後,還能靜下心來,專門去看看,那些精美陳設背後的故事,那些需要花費時間精力深入瞭解,才能知曉的無用之美?

其實,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大工程,但從不是束手無策,無法挽回,只能痛心疾首惋惜的局面。

比如,故宮的第6任院長,單霽翔。

這個成功打造將莊嚴肅穆,屹立不倒的故宮,變成了一個非常熱門又精緻的文化IP,讓更多的年輕人,各種各樣背景年紀的普通人,更多地“看見”故宮優秀的內涵。

然後才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大概更多的是兩類人:

被傳統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的愛好者,以及還不知道自己喜歡優質傳統文化的人。

所以除去單院長,將流行文化的傳播方式,融入故宮文化的大趨勢熱潮流,其實還有很多切入點“小而美”的優質書籍,默默堅持做著優質文化的傳播推廣,為傳承做出實際的努力。

就比如這套來自中信出版社的《故宮裡的博物學》,19年最初推出的初衷,是專為孩子打造的一套中華文化通識讀本,以清代乾隆時期的皇家動物圖鑑《清宮獸譜》《清宮鳥譜》《清宮海錯圖》為藍本,把波瀾壯闊的中華文化與自然科學融會貫通,通俗易懂,慢慢講給孩子聽。

最近又推出了更加平易近人的平裝書。這套書根據讀者的反饋,從內文到封面都進行了調整和修改,最重要的是,它不再屬於孩子專屬了,以現代博物學的探究方式,成年人也能獲益匪淺——

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01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

其實我們都能感受到,現在比起所謂的注重應試的精英教育,國際一流名校提出的“博雅教育”,更能培養出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綜合全面的新一代。

簡單來講,博雅教育,涵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追求學識的目的是學識本身,所探究的是知識如何產生,是對知識的溯源。

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要求,為了應對當前的激烈競爭,終身學習已成為剛需的成年人,也應該注重專才之外的全才能力拓展。

所以我們不是一味全盤吸收現有知識,而是對新舊知識進行思辨。

學習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應該是痛苦的強迫,如果選對了方式方法。

這套書兼具趣味性,審美和科普作用,打破人文與科學的界限,從文學、藝術、動物、地理、自然、民俗、神話、志怪、典故、歷史等方面,經由專家審讀,以現代博物學的探究方式,解讀120種陸地、天空、水生的神奇動物。

鳥譜:遵循鳥類學家鄭光美先生的分類方法,將四十種鳥歸入六大類—陸禽八種、攀禽六種、鳴禽五種、遊禽九種、涉禽八種、猛禽四種。

獸譜:神獸二十四種、普通獸十二種、異國獸五種,合計四十一種。

海錯圖:描繪了生物物種、傳說化生動物、非生命物質共三百餘種。

從此心中的古代物種,神秘的海洋動物,傳說神獸怪物,都有了真實可感的模樣,別說,看久了還有點可可愛愛。

一邊看圖讀故事,一邊汲取知識,種下求知的種子。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書籍只是入門,它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方向,如何觸類旁通,如何引申自學,如何獨立思考,都是這套書能帶給讀者的附加價值。

也許潛移默化就會改變——比起沉迷快消文化,短影片,學習帶來的快樂更持久,更高階。

這些知識看似無用,但當我們不再侷限於某一個領域,越瞭解,越會發現,這個世界充滿了複雜微妙的事物,有可能是靈感一現,有可能是習得這些人文素養的過程提升了多重能力,更有可能因為這某一方面的冷門偏才獲得機遇,沒有人能預期,所以人生就不應該只有一種成功定式。

生而為人,除了按部就班實現一個個KPI,更重要的是,享受這個過程,真的快樂和滿足。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02 藝術細胞+熱愛+好奇心

編者和故宮博物院強強聯合,誠意滿滿,藉著紫禁城600週年的時機,拿出了藍本這套曾經是最詳實也最權威的博物圖志。

除卻文字部分結合經典,有理有據,有料有趣地講述每個動物的博物知識,那些精美的插畫,更是從另一種藝術角度,打開了一個去認識這些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神奇物種。

當年乾隆皇帝啟用了當時兩位重量級宮廷畫師——餘省和張為邦,量身打造了幾百幅工筆重彩畫,以短細筆觸刻畫羽毛,以沒骨法表現背景,生動再現了鳥兒行止飲啄,翻滾飛翔、剔爪梳翎各種體態情趣。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要知道,這在過去,可是很少對外公開的珍品。即使公開後,這些專程去故宮,也未必能近距離一一仔細端詳的圖冊,都被濃縮在書中。

乍看之下,這些動物圖鑑,完全是中式審美,依託於傳統文化和人文風情,但其實也有西洋繪畫的光影技巧,細細品味,也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藝術,確實有幾分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大上,但它從不應該曲高和寡,更不該是奢侈品。

我父母的童年,只圖溫飽健康,他們那代人為生存而活;

我們這一代,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奮鬥,在愛好面前,先追求務實。

我的童年,沒有意識追尋藝術,更多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興趣,不如投入精力在更有產出和成績的領域。一個沒有天賦,或者沒有機會展現天賦的小孩,普通家庭是不會去負擔鉅額成本去長期培養愛好。

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喜歡藝術,但至少,要給更多人一個平等接觸的機會。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就拿藝術來說。

即使現在走專業藝術道路,依然很貴很難,只有天賦異稟的少數人能成功登頂。

可是隨著資訊化時代的紅利,接觸藝術,欣賞藝術,感受藝術,真的不再是奢侈品了。

不會跳舞唱歌樂器,可以去欣賞音樂,觀看舞劇,聆聽音樂會甚至是觀看網路免費影片;

不會畫畫,沒有條件去看環遊世界,欣賞儲存在各地博物館的真跡,那也可以接觸數字博物館,甚至只需要這些可以負擔得起的藝術書籍,去啟蒙。

就是可以早早去接觸世界上豐富有趣的一切,堅定追尋自己心之所向,在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領域,呈現出最大的創造性。

而現在,我特別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可以有更多孩子,是在

為熱愛而活

他們可以快樂無負擔地汲取層次豐富的知識:

一邊接觸自然常識,更加關心生態,關注現實;一邊潛移默化中被文化薰陶,還有可能激發出真正的熱愛——繪畫,生物,歷史,考古,文物修復,為什麼不可以自由率性而活?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故宮裡的博物學(套裝共3冊)源於上書房的動物圖鑑,乾隆皇帝的枕邊書

¥

147

京東

月銷17

購買

03 比起焦慮嘲諷,不如腳踏實地

故宮到底有多少寶貝?

這些文物分成32個類別,繪畫5萬3千件,碑帖28000件,18萬件服裝織繡,還有青銅器,其中珍貴文物佔93。2%。

光是上述數字,就經過十年的努力。

故宮文化成為網紅的背後,那些小小的產品,其實是一種大膽嘗試和創新,是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

彙總盤點,取其精華,打動人心的切入點穩準狠。

單院長上任之初,花5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故宮9371個房間,走訪了1200座建築。然後解決了最簡單卻也一直無解的數量問題。

用心修補故宮和進行環境整治,開放更多區域

故宮團隊做了一個7年的修繕計劃,2016年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文物醫院,拆除了最後一間臨時建築,每一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藝、原材料、原技術,每一道工序都要詳細地記錄公開出版修繕的報告。

人們走進故宮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築,沒有任何一棟影響安全、影響環境的現代建築。藍天、綠地、紅牆、黃瓦。和平鴿來訪,鴛鴦代代繁殖,200只故宮貓幸福地生活。

藉助網際網路技術,更好地傳播故宮文化

加大網站建設力度,英文網站做強,吸引全世界的人,青少年網站做得更加活潑,希望孩子們多多走進故宮博物院,加大新媒體的投入力度,在網上舉辦更多的展覽,公佈了186萬件藏品資訊,高畫質晰拍攝手段,讓大家願意訪問故宮網站。

所以,是真的有一代又一代的人默默付出多年努力,

讓壯美的紫禁城可以延續到下一個六百年

,不管是實物還是影響力和傳承。

神奇動物在故宮裡:為熱愛而學習的人生棒極了

泛娛樂化的當下,流行文化,總會被誤解為傳統文化的剋星。但其實,他們為什麼一定是對立的存在,必須二選一?

其實就像單院長引領故宮IP潮流一樣,我們也可以用豐富的傳統文化精華作為底蘊和素材,用文創產品,IP周邊,動漫,手辦,影視劇,網路小說等流行文化作為載體,去發揚光大,讓兩種看似水火不容的文化,可以相輔相成;

發達的文化產業既能帶動經濟發展,帶來效益,形成良性迴圈的完整商業生態,從而鼓勵更多優秀的原創作品層出不窮;更關鍵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願意去接觸,瞭解,鑽研和發揚光大。

所以我們的文明才能歷經上下五千年,熠熠生輝。

我曾經看過堅持出版這些精緻傳統文化的編者說過:

我們的手中並沒有握著通往暢銷的通行證,也不期待握著成功的符咒。我們能做的,就彷彿是用一艘紮實且好看的船,擺渡作者的文字,在讀者的心理靠岸。

而有時候,我們和很多遙不可及的文化,高大上的神秘領域,其實就是幾套好書的距離。

人生值得的人事物真的很多,給自己,給孩子,多一些生活的可能性吧。

作者:小冒,讀書賬號“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賬號“芸淡風傾”。

年讀120+本書,兩大影片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50w+,用愛發電。立志透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