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營營,不如善賈而沽

汲汲復營營是什麼意思

唐代薛能《橫吹曲辭·長安道》中,有一句:“汲汲復營營,東西連兩京①”,形容奔走於長安、洛陽之間急切地求取功名。汲汲營營,追逐名利殷勤不休的樣子。

與之相對的,則是“善賈而沽”。

汲汲營營,不如善賈而沽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論語·子罕》

意思是——子貢說:“這兒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裡珍藏起來呢,還是找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它吧!賣掉它吧!我在等待識貨的商人啊”。

善賈而沽,本意是等好價錢才賣出,舊時常比喻懷才未遇,等待時機以求一售。這裡“賈”,讀為jià,即“價”。

既然此處“賈”與“價”同音同義,是不是說這是通假字呢?其實這樣的看法很粗淺,會對古籍的閱讀造成很大困擾——賈,不是通假字,而是假借字。

在辭海中,賈有三種讀音:

賈,音jiǎ,姓。

賈,音ɡǔ,意為“設肆②售貨的商人”“做買賣”“買”“求取”“招引”“賣出或賣出的貨物”。

賈,音jià,意為“價格”“價值”。後作“價”。

“賈”的繁體字寫作“賈”,古早前還沒有“價”字,因為“賈”本身的字義就與買賣交易相關,所以用“賈”來代替“價”。這就是假借。“賈”的繁體字寫作“賈”,在漢字流變過程中,前人在這一象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價”(編者按,即“價”的繁體字)來分擔其作為“價格”“價值”時的義項。善賈而沽,也可作“待價而沽”。

假借與通假的區別,就在於——假借是無此字以達意,借別字來頂替;通假則是有本字而不用,借別字來暫代。

賈讀ɡǔ時,在現今最常見的用法是指“商人”。三國時東吳中郎將康泰的《扶南傳》裡用到過“流賈”一詞,指行商。如明清時用“匯票”來“一紙匯通天下”,甚至遠播俄國、日本的晉商;活動全國,經營鹽、米、絲、茶、紙、墨、木材等商品的徽商,都是流賈。

人世一遭、蒼崖行遍,與其汲汲營營、惶惶不安,不如打磨自己、懷瑾握瑜。北宋丁謂的“多少江山人不看,卻來江上看行人”;日本關東大名德川家康的“杜鵑不啼,待啼莫需急”;俗諺所謂的“是金子總會發光”——放在以前,“善賈而沽”四個字,足以完納。

註釋:

①、

唐代因武則天一生極惡長安的緣故,在其與高宗李治並稱二聖時期,就不斷出巡洛陽,洛陽的政治地位日益提升。武周朝時武則天遷都洛陽。所以時人稱長安、洛陽為兩京。

②、

肆,即鋪面、店鋪,古代文學作品中常見的“鄽(chán)肆”,就是“市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