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九州鹿業:識藥性,正確認識中藥材的“五味”

五味是什麼中藥

由於每一種藥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兩者必須綜合起來看。例如兩種藥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兩者的作用就有差異。反過來說,假如兩種藥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溫,其作用也不一一樣。所以,不能把性與味孤立起來看。性與味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效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藥物的全部效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地瞭解和使用藥物。

什麼是五味?酸、苦、甘、辛、鹹為五味。

“五味”是指藥物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五味是透過人的味覺辨別出來的,是藥物的真實味道。然而和四氣一樣,五味更重要的是透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不同味道的藥物作用於人體會有不同的反應,產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歸納出了五味的理論。所以說,五味更重要的是對藥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鹿九州鹿業:識藥性,正確認識中藥材的“五味”

根據前人的研究,將五味所代表藥物的作用及主治病症分述如下:

1。酸

酸“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藥多用於治療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腸滑、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症,如五味子固表止汗、烏梅斂肺止咳、五倍子澀腸止瀉、山茱萸澀精止遺,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帶等。

2。苦

苦“能洩、能燥、能堅”,具有清熱瀉火、洩降氣逆、通洩大便、燥溼堅陰等作用。一般來講,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氣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溼、瀉火存陰的藥物多具有苦味,多用於治熱證、火證、喘證、嘔惡、便秘、溼證、陰虛火旺等。如黃芩、梔子清熱瀉火,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半夏降逆止嘔,大黃瀉熱通便,知母、黃檗瀉火存陰等。

3。甘

甘“能補、能和、能緩”,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般來說,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制止疼痛的藥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藥多用於治療正氣虛弱、身體諸痛及調和藥性、中毒解救等幾個方面,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藥性並解藥食中毒等。

4。辛

辛“能散、能行”,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般來講,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藥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之症。如,蘇葉發散風寒、木香行氣除脹、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辛味藥還有潤養的作用,如款冬花潤肺止咳、菟絲子滋養補腎等。但大多數辛味藥以形散為攻,“ 辛潤”之說缺乏代表性。

5。鹹

鹹“能下、能軟”,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般瀉下或潤下通便及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藥物多具有鹹味。鹹味藥多用於治療大便燥結、痰咳、癭瘤、症瘕痞塊等症,如芒硝瀉熱通便,海藻、牡蠣消散癭瘤,鱉甲軟堅消症等。

此外,有些藥物還具有淡味或澀味,因而實際上不止五味,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

鹿九州鹿業:識藥性,正確認識中藥材的“五味”

一般來說,性味相同的藥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藥物,功效也就有所區別;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藥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處和不同之點。同樣是寒性藥,若味不相同,或為苦寒,或為辛寒,其作用就有所差異。如黃連苦寒,可以清熱燥溼;浮萍辛寒,可以疏解風熱。同樣是甘味藥,但氣有所不同,或為甘溫,或為甘寒,其作用也不一樣,如黃芪甘溫,可以補氣;蘆根甘寒,能清熱生津。所以,在辨識藥性時,不能把藥物的氣與味孤立起來。

在臨床具體應用時,一般都是既用其氣,又用其味的,而在特殊應用的時候,配合其他藥物,則或用其氣,或用其味。